最後的絞刑師

最後的絞刑師

《最後的絞刑師》,是2005年上映的英國電影。影片以“英國最著名的絞刑師”. Albert Pierrepoint為主人公展開劇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後的絞刑師
  • 外文名:The Last Hangman
  • 出品時間:2005年
  • 製片地區:英國
  • 類型:劇情
  • 上映時間:2005年
電影視頻,電影評論,電影劇情,演職員表,職員表,演員表,影片賞析,批判現代性,幕後製作,

電影劇情

《最後的絞刑師》影片講述,Pierrepoint 從1933年起成為英國職業絞刑師,往來於各個監獄執行死刑。這個行當講究身份的秘密、絕對的冷靜以及精準的計算。臨死前,犯人們最後聽到的是 Pierrepoint輕輕的一句“請跟我來”;看到的都是Pierrepoint不苟言笑的面孔。在為犯人蒙上頭套後,他絕不遲疑一秒,馬上走到一邊推下機械槓桿打開死亡之門。職業性的果斷、迅速,為他創造了7秒半完成行刑的紀錄。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導演:Adrian Shergold
編劇:Bob Mills、Jeff Pope
製作人 :
安迪·哈里斯 Andy Harries ....executive producer
克里斯婷·朗根 Christine Langan ....producer
Jeff Pope
保羅·崔吉比斯 Paul Trijbits ....executive producer
原創音樂:Martin Phipps
攝影:Danny Cohen
剪輯:Tania Reddin

演員表

演員:
蒂莫西·斯波 Timothy Spall ....Albert Pierrepoint
茱麗葉特·斯蒂文森 Juliet Stevenson ....Annie Pierrepoint
埃迪·馬森 Eddie Marsan ....James 'Tish' Corbitt
Cavan Clerkin ....George Cooper
詹姆斯·柯登 James Corden ....Kirky
Joyia Fitch ....Elizabeth Volkenrath
Clive Francis ....Monty
克里斯托弗·富爾福德 Christopher Fulford ....Sykes
瑪麗·斯托克利 Mary Stockley ....Ruth Ellis

影片賞析

何以 Pierrepoint能夠如此“冷酷”?他和助手說,“當我走進(行刑室),我把Pierrepoint(這個人)留在外面。”這真是現代化“單面人” 的極好寫照。
令Pierrepoint 不安的是,他本應是秘密的角色,卻因為執行對納粹的死刑,成了公眾人物。一方面他受到國人英雄般的讚美,另一方面也成為反對死刑主義者們的標靶。 Pierrepoint從前很少考慮這個行當的殘酷性,對他而言,職業就是職業,他甚至從不和妻子討論他的工作。直到1950年的一天,他親手為他的朋友、妒殺前女友的James Corbitt“送行”,導致精神幾乎崩潰。這成了Pierrepoint職業生涯的轉折點。在他眼裡,囚犯們不再是工作對象,而是有表情、有感情的人。 1955年,在為“女王陛下服務”了22年、處死了608名死囚後,維基說他在 1932年到1956年處死過450人,包括200多納粹)。

批判現代性

值得補充的是,Pierrepoint和法國劊子手夏爾·桑松一樣,出生於“合法殺人家族”。他的父親和叔叔都是職業行刑師。所以影片一開始,他的母親看到英國政府給兒子寄來的信,立刻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流露出一臉的不樂意。該片在美國的片名是《最後的絞刑師》,不過Pierrepoint並不是英國最後一位絞刑師,雖然他是最出名的一位。另外與電影有所出入的是,Pierrepoint最後寫信辭職的理由,是不滿他的薪水(開始是1鎊11先令6便士一次,他曾要求漲為15鎊,未果),當然此前他早已有意辭職。1950年處死好友Corbitt的確讓他開始反思死刑的意義,不過他一直以自己的職業為榮,很少公開發表對此的看法。直到1974年出版自傳時,Pierrepoint才寫道:“死刑不能解決任何事情,只是一種陳腐的、原始的報復意識的殘餘:以一種簡單的方式,把責任推卸到報復其他人身上……”。
最後的絞刑師
電影當然是要突出人在理性面前的衝突的,即使稍有改編也完全可以接受。我喜歡這部典型的英國片子的原因,可能和前面寫拒簽隨想一致:人怎么能夠是冷冰凍的數字和身份證?在所謂“科學”、“效率”面前,最大的犧牲,是人的完整性。Pierrepoint的職業是一個極端:它的產品是死亡,對它的效率的追求,正體現了現代性最荒謬的一面,程度更甚於戰爭和奧斯維辛:戰爭中你只知道有人會死卻不知道誰會;奧斯維辛的毒氣室隔絕了行刑者與被行刑者;而死刑則是:你和對方的關係已經如此清晰,而你們眼中能看到的面容表情,竟也同樣清晰。
最後的絞刑師

幕後製作

Pierrepoint由於是公認的英國第一絞刑師,1945年二戰結束時,他受盟軍元帥蒙哥馬利邀請,數次遠赴德國,對紐倫堡審判後的納粹戰犯執行絞刑。蒙哥馬利請他出馬的原因很有趣:因為看不慣美國人總是半小時一小時都搞不定一次行刑,要讓人看看英國方式“是世界上最有效率和最人性的”。
對Pierrepoint在德國執行死刑的描寫相當生動:英國絞刑要求行刑師事先準確地估算出死囚的身高體重,然後算出需要繩索的長度,在行刑結束後要為犯人清洗、入殮。通常這一過程需要兩天時間。但第一次去德國,他得在一周時間內結果13個納粹,這顯然是對“職業”的一次挑戰。影片中,Pierrepoint和盟軍為他提供的助手在遠處觀察囚犯,助手逐一向他介紹囚犯的姓名、職務、軍銜、罪行……Pierrepoint打斷他:乾這行,我們需要的只是高度、重量,別的什麼都別告訴我。為了行刑效率,他安排先讓體重較輕的女犯上絞架,後來又設計出一次可為兩人行刑的絞架。當殺人成為職業,它就有了和其他行當一樣的“職業美”,影片為他重複、迅速的行刑過程配上了圓舞曲。
作為職業,英國人自然也要講究職業自身的“道德”,Pierrepoint每次清洗犯人屍體都一絲不苟,他認為死囚已經為他/她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在行刑後,他們則是清白的了。在德國時,他因為盟軍少給了一副棺材而大為不滿,這違反了他的職業道德。
令Pierrepoint不安的是,他本應是秘密的角色,卻因為執行對納粹的死刑,成了公眾人物。一方面他受到國人英雄般的讚美,另一方面也成為反對死刑主義者們的標靶。Pierrepoint從前很少考慮這個行當的殘酷性,對他而言,職業就是職業,他甚至從不和妻子討論他的工作。直到1950年的一天,他親手為他的朋友、妒殺前女友的James Corbitt“送行”,導致精神幾乎崩潰。這成了Pierrepoint職業生涯的轉折點。在他眼裡,囚犯們不再是工作對象,而是有表情、有感情的人。1955年,在為“女王陛下服務”了22年、處死了608名死囚後,他寫信辭去了絞刑師的工作(電影中的數字和維基百科上的介紹有出入,維基說他在1932年到1956年處死過450人,包括200多納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