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景祥(美術家曾景祥)

曾景祥(美術家曾景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族,1949年3月生於湖南桃江,1973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會員,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首任院長。擅長工筆畫、寫意花鳥畫、水彩畫與瓷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景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桃江
  • 出生日期:1949年3月
  • 職業:美術家
  • 主要成就: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 代表作品:《工筆畫技法理論研究》
人物履歷,人物生平,藝術評價,作品欣賞,

人物履歷

漢族,1949年3月生於湖南桃江,1973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會員,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首任院長。擅長工筆畫、寫意花鳥畫、水彩畫與瓷繪。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性大型展覽,並有部分獲獎,還有不少作品被國內外相關機構及個人收藏;發表專業論文30篇,詩詞100餘首,在人民美術、高等教育、榮寶齋、楊柳青等12家出版社出版畫冊、專著、教材22部,完成一項國家級和六項省部級社科項目的研究工作。2015年6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曾景祥工筆花鳥畫展》。
美術家曾景祥作品美術家曾景祥作品

人物生平

作品曾在《文藝研究》《美術觀察》《裝飾》等二十餘家報刊雜誌發表,出版《工筆畫技法理論研究》《曾景祥寫意花鳥小品精選》等專著與畫冊十三部,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六個。曾擔任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現為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藝術類科研課題主持人。

藝術評價

筆底乾坤清新俊雅
——評曾景祥的花鳥繪畫
曾景祥是位畫路寬廣的優秀畫家。國畫上,人物、山水、花鳥諸科目以及工筆、寫意等技法,西畫中,油畫、水彩、水粉畫等畫種,他都有所涉獵,都有功底紮實、成績斐然的實踐。上大學期間,他就有油畫、水彩畫作業留校,所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水彩畫基礎教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主攻方向越來越明確,近二十多年來主要從事花鳥畫創作與研究。其技能和修養構成,像金字塔般堅穩厚實。
曾景祥崇尚雅俗共賞。他認為繪畫作品是給大家看的,一個畫家的作品只有被大眾所接受、所認可、所喜歡,才具有意義,畫家的人生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他常說:“繪畫應該雅俗共賞。內行叫好,外行稱奇,才是好作品”。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花鳥畫創作上,無論寫意還是工筆,他都認真地踐行自己的藝術主張,努力追求雅俗共賞的審美境界,並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曾景祥的審美取向帶有唯美色彩。這與他的生活環境、人生經歷密切相關,也是切合其藝術主張的一種必然選擇。他出生於湘楚的桃花江畔,這裡茂林修竹、時草汀花、潺潺流水、鶯歌燕舞……優美如畫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他感知美好的細敏情懷,激發了他對詩文書畫的愛好。儘管人生經歷中難免有些生活磨難,但不曾有過大起大落的挫折,以至於他一路走來,養成了一種從容達觀、篤實平和的心態,內心一片純淨,充滿陽光。於此靈府,審美之心蓬勃煥然,了無掛礙。洋溢而外的心源之力,把陽光般的情愫注入幅間,使繪畫的形、色、質透著一種明媚的陽光感,讓人感受到會心的暢快和爽朗,一片燦爛。他的花鳥畫作品,有著一種凸顯優美質素的美學的透徹,其間沒有灰暗或怪譎,而是一派質樸自然和勃勃生機,讀來賞心悅目,給人以神清氣爽的雋永之美,可為怡情養性、滌心暢神的觸機或媒介。
崇簡尚雅是中國文人藝術的一貫傳統,其中透著中華文化的審美精神和審美準則。曾景祥的花鳥畫恪守這一文人傳統,並在畫風畫格方面有顯著的體現。在曾景祥的工筆畫裡,隨手可以拈出個“雅”字來。《九月小陽春》中的劍麻花,《輕黃淡白染秋容》中的菊花,冰清玉潔,表現的是一種平和的淡逸;《釀》中的薔薇花,《即便無情也動人》中的芙蓉花,通明透體,顯示的是一種聖潔的雅致。再看《月朦朧》《冷艷》《立水芙蓉晚更明》或《月冷凝秋夜》,幅間氣象清幽俊麗,自成秀雅之格;而如《細語話來年》《夏風》一路,即便滿紙紅花紅葉,卻不火不俗,素雅之致洋溢幅間。
曾景祥的寫意花鳥畫以“簡”自成。其之所“簡”非為“簡單”,而是“簡練”。對他而言,從簡單到簡練,是達於審美自由之境的藝術躍遷,他為此磨礪了幾十年。確實,於繪畫,取“繁”不易,求“簡”更難。要想使得看似毫不經意的廖廖之筆,能夠生動地寫形、傳神、造境,是何等的不容易。曾景祥的筆風乾脆利落,簡約清爽,無拖泥帶水之弊而有筆略神全之妙。且看《紅葉燦金秋》,一隻歡唱的小鳥,兩根蒼虬的樹枝,數點鮮紅的霜葉,淋漓盡致地寫就一方“昂首滿目是豐年”的歡快之景,真可謂“半葉映天地,一鳥傳精神”。
“靜”是曾景祥花鳥畫藝術的又一顯著特點。其畫面所顯示的“靜”,是一種由恬靜、冷靜、恬淡、安祥的心態和心境悠然而外、落墨為格的美學氣質。畫畫尤其是畫工筆畫,需要靜心,更需要淨心。靜心是疏峻平和,而淨心則是去除雜念蕪想。這顯然不僅僅是作畫的技術需要,而更是為藝的人格要求,是需要修為的人生境界。當今世界,誘惑太多,天下人心頗多浮躁,能篤守恬淡、安祥之心,在自己的繪畫天地里凝神定志、虔誠耕耘的人實在太少。曾景祥不溫不火,平心靜氣,從容不迫,這種不為功利所誘惑,“躲進小樓成一統,不管春夏與秋冬”的處世態度於今頗為難得。他的畫作因而不狂躁、無脂粉、去霸氣,反映出來的是祥和與寧靜,其工筆畫如此,寫意畫也是如此。讀其畫作,感受且靜且淨的心境,好像置身於超凡脫俗的世外桃源。
曾景祥重視中國畫的傳統功夫,在筆墨技法和文學修養上用功甚勤,功底深厚。論筆墨技法,他在工筆方面遠追黃筌、李公麟和曾鯨,近學陳之佛、於非闇,對宋人花鳥尤有深入的研究;在寫意方面遠則心儀徐渭、八大,近則師學李苦禪、王雪濤和趙少昂。他用線尤其喜歡釘頭鼠尾描與鐵線描,筆線中洋溢著鬱郁書卷氣,敷色則力求勻、潤、厚、雅,雖不拒絕做適當的肌理處理,但更加注重書寫繪畫的自身功夫。在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中,曾景祥蓄古今、融南北,承傳統、辟新徑,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語言方式,形成繪畫風格的個性。在詩詞聯曲上,他下過非常多的功夫,至今其案頭已匯集了好幾本用楷書寫就的詩詞,膾灸人口的錦言妙句信手可拈。他的花鳥畫注重詩意的表達,往往詩畫相融,渾然一體。如《冷艷》題詩:“不盡春寒二月天,枝枝無葉尚冬眠,惟有白蘭多傲骨,怒放懸崖冷月邊”,借寒月下的白玉蘭熱情歌頌不畏嚴寒、傲然挺立的人的精神品質。又如《細語話來年》,描繪紅葉金秋里兩隻小鳥相偎細語,題款“相聚金秋里,細語話來年”,表現人們豐收後自得之情和規劃未來的進取精神。再如《艷陽天》,畫面描繪菊花和兩隻翩翩起舞的蝴蝶,題詩:“蛺蝶痴春渾莫辨,豈知遍地是晚霜”,將人生哲理作了既平實自然又真切深刻的揭示。
曾景祥認為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為此在結合筆墨傳統和西畫技法方面作了持久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不同一般的藝術效果。他的創新探索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深度空間表現。如《月朦朧》《釀》和《暖風》等,將主體置於前景,然後一層層往深處畫,層層疊疊,使作品有幽深的空間感和敦厚的分量感。二是立足寫生色彩學或裝飾色彩學方法的色彩處理。譬如《九月小陽春》是按寫生色彩學要求進行色彩布局的,從近到遠,由鮮而灰,符合空間色彩透視的變化規律;《細語話來年》採用圖案色彩構成手法,以大面積暖色的紅葉對比小面積冷色的小鳥,形象鮮明活躍,視覺衝擊力很強。三是不軟不媚的力度表現。《九月小陽春》描繪放射狀的劍麻,努力強調其利劍般直指雲天的態勢,顯示了強烈的視覺張力。在《細語話來年》中,火紅的楓葉用線與造型剛勁挺拔,且幾乎占據了整個畫面,以至形成撼人的衝擊力。四是借用水彩畫技法。如《釀》《月朦朧》《艷陽天》等作品,背景中的雲、霧採用水彩濕畫法大筆揮灑、一蹴而就,水色淋漓地表現了雲霧的真實感,且有一種氣勢充溢其中。五是使用特技增強肌理表現力。如《冷艷》《月冷凝秋夜》和《立水芙蓉晚更明》,用砂紙擦出肌理,以強化夜幕下的朦朧感。
曾景祥深研傳統,博採眾長,勇於創新,於千錘百鍊中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的個性化表現方式,形成了屬於他自己的清新俊雅的繪畫風格。他的花鳥畫繪畫用筆簡練概括、造型生動傳神,畫風既有北方花鳥的大氣與磊落,又有嶺南花鳥的靈動與活力,可謂筆底乾坤、別有洞天的曾氏花鳥。
(呂品田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研究員)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