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族

曾國藩家族

《曾國藩家族》是2006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成曉軍。《曾國藩家族》圖書名稱。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倍受爭議的政治人物,他的家族也因些倍受關注。像曾國藩家庭這樣有用人才之多,分布行業之廣,影響之大,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值得後人加以梳理、考察和總結。作者從曾國藩兄弟的一家、曾國藩兄弟的兒女親家、曾國藩兄弟的家族、曾國藩兄弟的後裔等章節著手,詳細地介紹了曾國藩整個家族主要成員的功過是非,為後世研究曾國藩家族起到非常好的參考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曾國藩家族
  • 作者:成曉軍
  • ISBN:9787536681149
  • 頁數:249頁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2月1日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作品目錄,文摘,家族,祖先,妻妾,子女,兄弟姐妹,兄弟後裔,

內容簡介

本書正是一樣一部總結,作者從曾國藩兄弟的一家、曾國藩兄弟的兒女親家、曾國藩兄弟的家族、曾國藩兄弟的後裔等章節著手,詳細地介紹了曾國藩整個家族主要成員的功過是非,為後世研究曾國藩家族起到非常好的參考作用。
此書在原版之基礎上進行修訂,增加了新收集的有關曾氏家族後裔及兒女親家的資料。那豐富而複雜的姻親關係網,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宗法倫理型社會的文化特色。

編輯推薦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備受爭議的政治人物,他的家族也因些備受關注。像曾國藩家庭這樣有用人才之多,分布行業之廣,影響之大,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值得後人加以梳理、考察和總結。本書正是一樣一部總結,

作者簡介

成曉軍,1953年8月生,湖南湘鄉人,現任惠州學院政法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惠州學院粵東地方史研究中心主任。
自1976年以來先後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學刊》等海內外多家刊物上發表過學術論文,參與主持整理《曾國藩全集》,並獨著、合著、主編出版《帝王家訓》《名臣家訓》《曾國藩的幕僚們》《曾國藩家族》等近20本圖書,其中大量論點多次被學者或研究人員引用。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大界曾氏溯源
第二章 曾國藩兄弟的一家
一 治家有法的祖父曾玉屏
二 “且將艱巨付兒曹”的父親曾麟書
三 “百方檢飭”的母親江氏及其一家
四 “中興名臣”曾國藩
五 封疆大吏曾國荃
六 病逝于軍中的曾國葆
七 戰死於三河鎮的曾國華
八 延續家風的曾國潢
【附錄】
一 曾國藩兄弟的叔父曾驥雲
二 曾國藩的業師和岳父歐陽凝祉
第三章 曾國藩兄弟的兒女親家
一 講求經世致用之學的賀長齡
二 “笑談都與聖賢鄰”的儒將劉蓉
三 中國第一任駐外大使郭嵩燾
四 文武兼治有成的羅澤南
五 “專以救敗為務”的湘軍悍將李續賓
六 鄉村宿儒朱■
七 殉節淮揚道任的郭沛霖
八 苦命太守陳源兗
【附錄】
一 “發憤著書”立說的李元度
二 “銳意奮於功名”的李鶴章
三 “自愧不如元輔”的左宗棠
四 “常以躬行不逮為恥”的李續宜
五 開近代經世致用之學先河的陶澍
六 力爭中國利權的外交大臣劉瑞芬
第四章 曾國藩兄弟的家族(上)
一 愛國外交家曾紀澤
曾紀鴻和他的夫人郭筠
三 曾紀靜和她的丈夫袁榆生
四 曾紀耀和她的丈夫陳松生
五 曾紀琛和她的丈夫羅允吉
六 曾紀純和她的丈夫郭依永
曾紀芬和她的丈夫聶緝架
八 曾紀官和他的夫人劉鑒
第五章 曾國藩兄弟的家族(中)
一 文武兼才的曾廣鈞和他的夫人陳氏
二 出使大臣曾廣銓和他的夫人李氏
三 從官吏到基督教徒的曾廣鐘
四 愛國化學專家曾廣錡
五 曾廣殉的丈夫吳永
六 為變法維新以身殉志的曾廣河
曾廣珊和她的丈夫俞明頤
八 “孝於家,義於鄉”的曾廣江
【附錄】
一 曾廣漢的兒女親家魏光燾
二 曾廣祚和他的兒女親家譚延閶
第六章 曾國藩兄弟的家族(下)
一 畢生致力於女子教育的曾寶蓀
二 著名教育家曾約農
三 著名考古學家曾昭炳
四 曾昭掄和他的夫人俞大綱
五 曾憲植和她的丈夫葉劍英
六 譽滿海外的畫家曾厚熙
七 文史功底深厚的學者曾憲楷
八 “我治人身”的骨科專家曾寶菡
第七章 曾國藩兄弟後裔輯錄
一 曾國藩後世傳人錄要
曾國潢後世傳人錄要
曾國荃後世傳人錄要
曾國葆後世傳人錄要
五 曾國華後世傳人錄要
附錄:主要參考書目

文摘

七 文史功底深厚的學者曾憲楷
她是曾憲植的胞姐,在繼承家學的基礎上接受過系統的新式教育,學識功底紮實。
曾憲楷(1908—1985年),曾國荃的玄孫女。父親曾昭和於湖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曾任湖北夏口地方法院推事。曾憲楷有兄弟二人。哥哥曾憲朴,國立中央大學農科學士,英國倫敦大學理科碩士;弟弟曾憲柱,華西大學畢業。還有三個妹妹:分別為大妹曾憲植;二妹曾憲榛,湖南大學理科學士;三妹曾憲矩,上海光華大學畢業。曾憲楷早年畢業於曾寶蓀創辦的長沙藝芳女校,後考入湖南大學獲文科學士,繼而入燕京大學學習獲文科碩:七。新中國成立後,她長期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曾任該校歷史研究所教授兼副所長等職。
曾憲楷作為曾昭和的長女,受到父親的百般疼愛,從小接受嚴格的家學教育。因她的父親曾昭和是在她的曾祖母精心督教下成材的一個典型人物,在十四歲的時候就中了秀才,所以曾憲楷在這種書香世家氣氛的感染促使下,白幼刻苦用功,而且她人又很聰明,並且自立能力、活動能力較強。在湖南大學讀書期間,她得到了時任湖南大學機電系主任的堂叔曾昭權的著意栽培,不僅各科成績優秀,而且社會活動能力較強。當時的湖南大學,在專業設定上尚未如後來分得那么細小專窄,曾憲楷讀的是文科大專業,故在文史方面的理論功底和專業基礎知識是很紮實的。早在藝芳女校就讀時,她就發起成立了“麓山消夏詩社”,不僅在組織才能方面嶄露頭角,而且其文學才華也得以盡情展現。據趙世榮在《女傑之鄉——荷葉紀事》一書轉載的由曾憲楷所作《公啟》一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文筆很生動、老練,更為重要的是富於愛國激情。“淞江戰血,驚心陵谷。楚士多悲,日夜江聲。湘流有淚,感物吟志。撫景傷時,觸緒生文。莫能自己,不有吟社,何申雅懷?”在這裡,作者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表示無比憤慨的同時,更感念祖國沉淪在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用詩歌可以喚起人民同仇敵愾、誓死保家衛國的鬥志。曾憲楷發起成立這個詩社後,究竟她和詩社同仁作過多少詩詞因資料缺乏不好做結論,但從《女傑之鄉——荷葉紀事》所轉載的曾憲楷現存的三首濤來看,其詩學功底、史學功底均很深厚。譬如,在《詠史》詩作中有這樣的詩句:“英名留萬古,蓋世氣無儔。子弟八千渡,關河百二收。虞歌辭虎帳,霸業失鴻溝。成敗尋常事,龍興說漢劉。”②此詩對楚霸王項羽這位歷史人物的功過得失做出評價的同時,以其博大胸懷引導人們回顧歷史、立足現實、展望未來。由此可見,曾憲楷的詩識、史識功底是非常深厚的。
就文史哲學術功底而言,曾憲楷可謂i者兼而有之。如她在《宋儒理學與佛道二家之關係》一文巾,明確主張“祛其所短,保其所長”,認為“明乎此則其關係可知已。”自古以來,學界就儒、道、佛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的問題,存在著不同學派之間的門戶之爭,誰都想占據主導地位,成為封建統治者所利用的重要思想工具。直至清末民初乃至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這一狀況在學界還是存在的。曾憲楷提出的學術調和、相互滲透,各取所長的觀點。是建立在文化具有傳承性、延續性和互補性這一辯證哲理之上的。從而,她指出即使是長期被封建統治者視為主流學派之一的宋明理學,儘管發展了孔孟儒學(禮學),並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為“新興之學術”派別,但是它也沒有離開對傳統的繼承。 “新者之興,必資於舊”,這是人類社會包括學術界的一條不可逆轉的規律。應當說,曾氏這一觀點至今仍具啟發借鑑意義。又如,她在《瀆(藝文志·諸子略>》一文中,對諸子百家、三教九流之學做了透徹的分析考察,豐富並發展了《宋儒理學與佛道二家之關係》一文中的學術思想。曾憲楷指出:“抉天地之奧,析萬物之理,推其所長,皆有所用也。”不管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不管是專家學者、英雄豪傑,還是平民百姓,都各有優長劣短;正因為各有長短優劣,才有和諧統一的可能;正因為各有差別異左,才有融洽同一的可能。具體就學術研究而言,儘管有“道”與“術”的區別,但“九流之判以道不以術”,即是說九流並非登不了大雅之堂,它們的作用主要不體現在技能多寡,而主要反映在思想學說的高低。因為,“道也者,學之旨也;術也者,學之用也。”進而,她指出:“因道以立術,因術明道,道與術相因相成者也。”在這裡,作者將“道”與“術”作為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加以看待,強調兩者不可分離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這一觀點,顯然是有很高學術價值的。再如,曾憲楷在《文說》一文中,更是系統而有學理性地對曾田藩指出的“作文不宜說理、文道並重、因時適變”這一學術觀點加以了繼承和發展。她在該文中首先指出:“文者志之所之也。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理隱於心,而顯於文。”這就是說,作文應當做到有感而發,應重視思想的闡發,不要在講究華麗詞藻的同時閉著眼睛大談特談空洞的道理。進而,她強調說: “文章 為不朽的盛事,矯然特立,萬古恆新。”為什麼會“萬古恆新”呢?原因在於“因時而遷”。正因為這樣, “文之為用至廣。動人至深”。一篇文辭優美,內容豐富,啟迪人的心靈作用至大的文章 ,就能千古不朽,永世流傳。最後,曾憲楷對抒情和載道之作的優長劣短進行了分析: “然抒情之作,或文尚於質。載道之文,每理勝其辭。”如果能將這兩者之優長結合起來,做到“情與氣偕,辭共體並,鳴黃鐘之聲,耀朱監之采,麗辭喻其真,精言追其極,使如芙蕖出水,曼妙天然”的話,就可以發揮“盡文之能事矣”。
從上述可見,不管是在作詩作文的技巧和基本功方面,還是在作詩作文的思想內容的體現方而,不管是對學術流派的了解和把握方面,還是在對學術觀點的評判和取捨方面,曾憲楷均具有深厚的學識功底。這一功底的得來,既是曾氏家學傳統影響使然,更是她本人刻苦鑽研、深刻思考的結果。
她的作品做到了通俗中見專深,平淡中見高雅,且富有愛國情懷。
即使因筆者未及系統收集到曾憲楷有關史學專著和論文等第一手資料,但從趙世榮《女傑之鄉——荷葉紀事》一書轉述的曾憲楷幾種專著文字來看,都明顯反映出作者那種強烈而深厚的愛國家、愛民族的現實主義情懷。這就是說,曾憲楷利用歷史學這一具有特殊社會教育功效的工具,在啟發、激勵人們覺悟和鬥志方面發揮了作用

家族

祖先

太高祖貞楨(元吉公)
高祖父尚庭(輔臣公)
曾祖父衍勝(競希公)(1743——1816)
祖父玉屏,字興阝文(星岡公)(1774——1849)
父毓濟,字竹亭(麟書)(1790——1857)
母江氏(1785——1852)
外祖父:江良濟(1750——1835,字沛霖,號雲峰,行聰六。原配劉氏,1750——1778,早歿)
外祖母:熊氏  大舅:江明盛,1777——1862,字永熙,行冠六。劉氏生。
二舅:江賓盛,1790——1843,字永燕(通十舅)劉氏生。
三舅:江如盛,1754——1874,字阜盛,又字永董(南五舅)熊氏生。
叔曾鼎尊,1797——1820,派名毓台,號上台,年24即逝。
叔曾驥雲,1807——1860,派名毓駟,號高軒,配羅氏,無子,撫國華為嗣。

妻妾

曾國藩(1811——1872,派名傳豫,乳名寬一,字伯涵、子城,號滌生)
元配:歐陽氏(1816——1874,衡陽人)
如夫人:陳氏(1840——1863,江寧人)
岳父:歐陽凝祉(1784——1869,初名鰲,又名滄溟,字福田)
岳母:邱氏(生長子牧雲,字秉栓,次子凌雲,字秉鈞,長女適曾國藩,次女適彭治官)

子女

子曾紀第(又名楨第,早夭)
子曾紀澤(1839——1890,字吉力剛,號夢瞻)
媳:賀氏(1840——1857,元配,婚後一年難產死,賀長齡女)
繼配:劉氏(1841——1903,繼配,劉蓉之女。生子女各3人)
子曾紀鴻(1848——1881,字栗誠)
媳:郭氏(1847——1935,名筠,字誦芬,《藝芳館詩鈔》作者,郭沛霖之女)
女曾紀靜(1841——?,字孟衡)
女婿袁榆生(字秉楨,湘潭縣人,袁漱六之子)
女曾紀耀(1843——1881,字仲坤)
女婿陳松年(1844——1884,字遠濟,茶陵人,陳源兗岱雲子)
女曾紀琛(1844——1912,字鳳如)
女婿羅允吉(1846——1888,字兆升,湘鄉人,羅澤南子)
女曾紀純(1846——1881)
女婿郭依永(1845——1869,字剛基,一名立篪,湘陰人,郭嵩燾子)
女曾紀芬(1852——1935,晚號崇德老人)
女婿聶緝槼(1855——1911,字仲芳,衡山人,聶亦峰子)
曾紀澤系
子曾廣銓(1871——1930,字靖彝,號敬怡,曾紀澤撫子,曾紀鴻四子)
元配李氏(1871——1918,平江人,李元度之女)
生子曾約農(1893——1986)
曾廣銘(二子,幼殤)
子曾廣鑾(1873——1920,字君和,曾紀澤三子)
配陳氏(1876——1932,長沙陳彰綬女,撫子一)
側室周氏(1880——1943,武崗人,生女一)
側室黃氏(1890——1932,瀏陽人,帶義子一)
子曾廣陽(曾紀澤四子,字驤倫,號慶博,8歲時病亡)
女曾廣璇(1860——1889,又名福秀,曾紀澤長女)
女婿李經馥(1861——1902,原名經郛,字環卿,號幼仙,是李鴻章弟弟李鶴章的第四個兒子)
曾廣王旬(?——1899,又名寶秀,曾紀澤次女)
女婿吳永(1865——1936,字漁川,別號觀復道人,浙江吳興人)
附錄:
曾昭(木炎占):1893——1986,字約農,曾廣銓長子。
曾昭潤:1914——1933,曾廣銓次子,20歲病亡。
曾昭揆:1907——1926,字師韓,曾廣鑾撫子,曾廣鎔第三子,20歲時病亡。
曾寶荀:曾廣銓側室許氏所生,嫁漣源市李進崧。
曾寶蘇:曾廣鑾側室周氏所生,嫁益陽人蔡聲瑞。
曾紀鴻系
曾廣鈞(1866——1929,字重伯,號環遠、約思,又名亻及安,曾紀鴻長子)
元配唐氏(1866——1890,長沙唐樹楠之女,未生育)
繼室趙氏(1871——1933,衡山趙桃吉之女,未生育)
側室帥氏(1872——1935,湘潭人,生有一子,幼殤)
側室陳氏(1873——1937,電白人,梁鼎芬義妹,生子昭樺,生女寶蓀)
側室華氏(1878——1918,江蘇句容華思治之女,生子昭杭、昭權、昭柯)
曾廣鎔(1870——1929,字理初,號甄遠,曾紀鴻第三子)
元配黃氏(1868——1900,安化人,黃自元之女)
繼室周氏(1881——1923,長沙人,周明遠之女)
曾廣鐘(1875——1923,字君融,號季融,又號葆光,曾紀鴻第五子)
元配蕭氏(1872——1945,衡陽蕭韶女,生有三子二女)
側室陳氏(1881——?,湘鄉人,生有二女
曾廣珊(曾紀鴻獨女)
女婿俞明頤(字壽臣)
生俞大因(1905——1966,女)、俞大維
附錄:
曾昭杭:1899——?字愛山,曾廣鈞次子。
元配:郭道詵(1901——1926,湘陰人)
繼室:周碧瑩(1906——?,沅江縣人,生有一子一女)
曾昭樺:1906——1949,字瀛士,號酌霞,曾廣鈞第三子。
曾昭柯:1918——1991,字邠卿,號本則,曾廣鈞第四子。
曾昭億:1903——1975,字師魯,曾廣釒容次子。
曾昭楗:1906——,字師齊,曾廣鎔第三子。
配:陶希慶(1907——?,安化人,生有一子三女)
曾昭棉:1906——,號念慈,曾廣鎔第五子。
配:王成坤(1915——,雙峰縣人,生有一子一女)
曾昭諫:1917——,號感慈,曾廣鎔第六子。
曾昭權:1894——,字威謀,曾廣鐘長子。
配:李懿康(1897——,雙峰人,生有六子二女)
曾昭桓:字仲(上四下熊),曾廣鐘次子。
配:黃友黻(1899——,湘潭人,生有一女)
曾昭榕:1909——1932,字佛保,曾廣鐘第四子。
曾寶菡:1896——?,女,號鹹芳,曾廣鐘元配蕭氏所生。
曾寶荷:女,曾廣鐘元配蕭氏所生,嫁雙峰縣周國銓。
曾寶蓀:1893——1978,女,字平芳,號浩如,曾廣鈞側室陳氏所生。創辦長沙藝芳女校。
曾寶菱:女,曾廣鎔元配黃氏所生,嫁長沙姚源綸。
曾寶芝:女,曾廣鎔繼室周氏所生,嫁河北宛平縣馮大可。
曾寶蘅:女,曾廣鎔繼室周氏所生,嫁長沙於熙傑。
曾寶葹:女,曾廣鎔繼室周氏所生,嫁長沙於熙儉。
曾玉莎:女,曾廣鎔繼室周氏所生,嫁瀏陽劉作燮。
曾憲文:1926年生,曾昭揆撫子,曾昭權第五子。
曾憲衡:1935年生,曾昭杭長子。
曾憲和:1945年生,號頌平,曾昭柯長子。
曾憲華:1946年生,字小岑,曾昭棉長子。
曾憲榮:1918——1934,曾昭權子。
曾憲森:1923——1996,曾昭權子。
曾憲怡:1936年生,曾昭榕撫子,曾昭權第六子。

兄弟姐妹

弟國潢(1820——1886,派名傳晉,原名國英,字澄侯,行寬四)
配:汪氏  曾紀梁(1842——1925,字曉臣,號介石,曾國潢長子)
配:魏氏(1840——1906,衡陽魏承樾次女,生四子八女
弟國華(1822——1858,派名傳謙,字溫甫,出撫給叔父曾驥云為子)
弟國荃(1824——1890,派名傳恆,原名國蓮,字沅甫,號叔純,又號子植,行寬九)
弟國葆(1828——1862,派名傳履,字季洪,後更名貞斡,字事恆)
姊國蘭(1808——1863)
嫁王國九(字鵬遠,號萬程,賀家坳人,與國蘭有二子一女,長子王臨三,次王昆八,女適賀孝七之子)
妹國蕙(1814——1864)
嫁王待聘(又名王率五,為王國九排行兄弟)
妹國芝(1817——1846)
嫁朱詠春(又名麗春,號存一,梓門橋人)
滿妹(1830——1839,痘殤)

兄弟後裔

曾國潢系
曾紀湘(1849——1870,字耀衡)
配:易氏(1849——1895,其父易良翰系羅澤南弟子,湘軍將領)
曾廣祚:1879——1931,字延佑,號泳周,曾紀梁第四子。
配:陳氏(1878——1939,茶陵陳池生女,生六兒六女)
曾廣釒榮:1879——1933,曾紀湘撫子,曾紀渠次子。
元配:陳氏(1881——1914,雙峰人,生有五子六女)
繼室:歐陽氏(1896——1919)
側室:王氏(1888——1919,生子一)
曾昭承:1897——?,字邵恂,號振揆、仲威,曾廣祚次子。
元配:汪清若(1896——?,長沙人,生二子)
曾昭掄:1899——1967,字?奇,號俊奇。曾廣祚子。
曾昭拯:1911——?字振夏,號少傑,曾廣祚第五子。
元配:勞氏(1917——?廣東人)
曾昭堃:曾廣釒榮次子。
曾昭佑:1907——?字鹹彝,曾廣釒榮第三子。
曾昭融:曾廣釒榮四子。
曾昭輝:曾廣釒榮五子。
曾昭文:曾廣釒榮七子。
曾昭楣:1920——?,曾廣釒榮女。嫁譚延闓之子譚季甫。
曾昭橘:1909——1964,曾廣祚第三女。
曾昭懿:1913——?曾廣祚第四女。
曾昭磷:1918——?曾文祚第五女。
曾國荃系
曾紀瑞(1849——1880,字伯祥,號符卿,又號酉臣,曾國荃長子)
配:江氏(1848——1904,今雙峰縣人,生三子三女)
曾紀官(1852——1881,字劍農,號郯卿,又字愚卿,又號思臣,曾國荃次子)
元配:歐陽氏(1848——1869,衡陽縣人,生有一子一女)
繼室:劉氏(1852——1930,長沙人,生有一子二女,次女嫁湘陰左念貽)
曾廣漢:1867——1913,字純一,號慕陶,又號琛遠,曾紀瑞長子。
元配:丁氏(1864——1895,湖南清泉縣人)
繼室:徐氏(1877——1952,浙江仁和縣人,生有二子一女)
曾廣河:1874——1898,字和一,號百航,又字幼符,又號夢蓀,曾紀瑞第三子。
元配:陳氏(1868——1931,生有三子三女)
曾廣江:1868——1921,字熙一,號廷凱,又字霖森,又號涵元,曾紀官長子。
元配:唐氏(1867——1942,善化唐樹楠女)
側室:石氏(1882——1945,邵陽人)
曾昭言:1889——?,字仲起,號驤蓀,又號德升,曾廣漢第四子。
元配:魏氏(1884——1922,寶慶人,其父魏光燾為魏源族孫)
側室:王氏(1905——?瀏陽人)
曾昭都:1898——?,字佶庵,曾廣漢第七子。
曾昭六:1900——?,字汝嘉,曾廣漢第九子。
曾兆永:女,曾廣漢側室羅氏所生,嫁東安人席嘉運。
曾昭錢:1890——1928,字紹彭,號介眉,曾廣河長子。
曾昭南:1893——?,字程九,號曼雲,又號憶屏,曾廣河次子。
曾昭傑:1896——?,字?庵,號琴禪,曾廣河第三子。
曾兆蓮:曾廣河夫人陳氏所生長女,嫁長沙朱馳范。
曾兆芹:曾廣河夫人陳氏所生次女,嫁長沙黃益誠。
曾兆慈:曾廣河夫人陳氏所生三女,嫁漵浦劉潤生。
曾昭和:1888——?,字鎮渭,號伯康,曾廣江長子。
曾昭平:1893——1943,字鎮瀅,號仲康,曾廣江次子。
曾昭義:1898——?,字鎮濂,號印蓀,曾廣江第四子。
曾昭祁:1903——?,原名昭明,字鎮洛,號錫繁,曾廣江第五子。
曾兆蘭:曾廣江夫人唐氏所生第四女,嫁江西蕭顯侯。
曾兆蕙:曾廣江側室石氏生長女,嫁長沙楊文龍。
曾兆萱:曾廣江側室石氏生三女,嫁福建黃永彰。
曾憲模:1907——?,字君度,曾昭言長子。
曾憲榕:曾昭都元配張氏所生次女,嫁邵德琳。
曾憲楣:曾昭六元配黃氏生,嫁長沙彭自強。
曾先橘:曾昭六元配黃氏生,嫁雲南楊鏡清。
曾憲蕙:曾昭六繼室凌氏生,嫁湘陰李沛銘。
曾憲芬:曾昭南元配童氏生,嫁長沙鄧望溪。
曾憲棠:曾昭傑元配劉氏生,嫁寧鄉洪炳奇。
曾憲楷:曾昭和元配李氏生長女。
曾憲植:曾昭和元配李氏生次女,1937年與葉劍英結婚。
曾憲榛:曾昭和元配李氏生三女,嫁長沙戴新傑。
曾憲梔:曾昭平元配唐氏生長女。
曾憲柯:曾昭平元配唐氏生次女。嫁岳陽梅林。
曾憲棣:曾昭平元配唐氏生三女。
曾憲蘇:曾昭平元配唐氏生四女。嫁新化陳顯仁。
曾國葆系
曾紀渠:1848——1897,字壽人,號修源,又號靜臣,曾國葆撫子,曾國潢次子。
元配:朱氏(1846——1886,朱堯階次女)
曾廣敷:1866——1911,字忍?,號俊師,曾紀渠長子。
元配:陳氏(1866——1936,生有二子一女)
曾廣鏞:1884——1937,名鈍,曾紀渠第四子。
元配:馬氏(1884——?,衡陽人,生有八子一女)
曾廣鐸:1892——1936,字聲伯,號覺師,曾紀渠第七子。
曾廣泰:1895——?,字履祥,號弼師,曾紀渠第九子。
曾廣滋:1896——1945,字秩宗,號德師,曾紀渠第十子。
昭字輩以下略
曾國華系
曾紀壽:1855——1930,字岳松,曾國華次子。
元配:李氏(1854——1872,李續賓之女)
繼室:李氏(1856——1882,生子二)
三配:勞氏(1856——1897,善化勞文慶第三女,生二子五女)
四配:勞氏(1869——?勞文慶第四女
側室:楊氏(1881——?,生女一)
側室:田氏(1890——?,生四子三女)
曾廣鎮:1887——?,字俊衡,曾紀壽第三子。
元配:黃氏(1884——?,寧鄉人,生二子二女)
側室:湯氏(1918——?,生一女)
曾廣欽:1889——1909,字敬之,曾紀壽第四子。
元配:劉氏(1887——?,安徽劉芝田女,生有二子二女)
曾廣錡:1918——?,現名廣植,字彥叔,曾紀壽第七子。
夫人:何均如,生育二子一女。
曾廣淵:1926——?字彭年,曾紀壽第八子。
元配:常氏(1926——?,長沙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