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編鐘(1987年12月10日中國發行的郵票)

曾侯乙編鐘(1987年12月10日中國發行的郵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曾侯乙編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展現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於1987年12月10日發行的,志號為T.122M的特種郵票小型張。

《曾侯乙編鐘》全套1枚,圖案主圖為曾侯乙編鐘,編鐘分三行吊掛在銅架上,上層為鈕鐘,中、下層為甬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侯乙編鐘
  • 外文名:Bronze Chime-bells Unearthed from Tomb of Marquis Yi of the Zeng State
  • 別名:曾侯乙編鐘(小型張)
  • 郵票志號:T.122M
  • 發行時間:1987-12-10
  • 郵票類型:特種郵票
  • 全套枚數:1
發行背景,制票參數,票面圖案,郵票賞析,收錄情況,真偽鑑別,榮譽表彰,

發行背景

曾侯乙編鐘是中國戰國早期(約公元前433年)的大型青銅古樂器,距今已有千四百多年。1978年春夏,在湖北隨縣擂鼓墩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全套編鐘64件,其中甬鐘45件,鈕鐘19件;另有楚惠王贈給曾侯乙的鎛一件。用青銅鑄造而成,分三層八組懸掛在鐘架上;鐘架銅木結構,滿飾彩繪花紋。還有六個木槌和兩根木棒,用以敲鐘和撞鐘演奏音樂。整套編鐘重2500公斤;其中最大的一件重203.6公斤,高153.4厘米;而最小的一件僅重2.4公廳,高20.2厘米。這套編鐘的音樂性能良好,發音宏亮,鏗鏘悠揚,音色優美,總音域跨越五個八度以上,每件鐘可發兩個樂音。經研究,曾侯乙編鐘的音階結構與現代國際通用的C大調七聲音階同列,振動頻率與現代國際標準相近,可以用來演奏古今中外樂曲。這套編鐘上鑄刻有銘文2800多個字,記載著許多樂律和音樂術語,說明早在公元前5世紀,中國就已經使用十二平均律,比歐洲早一千八百多年。曾侯乙編鐘鑄造精美,規模宏大,音域寬廣,年代久遠,既是中國音樂、科學和考占史上的珍貴發現,也是世界音樂史和鑄造史上的奇蹟。
1987年12月10日,為了展現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枚《曾侯乙編鐘》小型張。

制票參數

郵票志號
T.122M
圖序
1-1
背面刷膠

圖名
曾侯乙編鐘
印刷版別
膠版、間接凹版
面值
3元
設計者
發行量
396.45萬枚
雕刻者
孫鴻年
規格
80mm×52mm
攝影者
整張規格
92mm×165mm
印製廠
中國人民銀行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
齒孔度數

(參考資料

票面圖案

1-11-1
《曾侯乙編鐘》小型張圖案主圖為曾侯乙編鐘,編鐘分三行吊掛在銅架上,呈曲尺形交叉排列;上層為鈕鐘,中、下層為甬鐘。下層甬鐘中間最大的一件即楚惠王贈給曾侯乙的鎛。這件鎛的正面刻鑄金文31個字,從上至下分三行排列,記錄了楚惠王贈曾侯乙編鐘的史實。金文如下:“隹(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殤(陽),楚王章乍(作)曾侯乙宗彝。童之於西殤,其永(持)用享。”

郵票賞析

《曾侯乙編鐘》小型張在設計上借鑑了中國畫裝裱中立軸的形式,上下採用取自曾侯乙墓中文物上的古銅色帶有暗花的紋地作為裝飾,以強調編鐘古樸、厚重的風格。邊飾的上部地紋中間,以中國書畫豎長題的方式用金字凸印楚王贈與曾侯的鎛上的銘文。主圖上方用中國畫長題的形式安排了一段介紹編鐘的文字,用以表達小型張主題。主圖採用白底色,使青銅樂器在深褐色邊飾的襯托上更加突出。用橫長的畫框來表現氣魄宏大的編鐘群,給人以一種橫向運動感。面對小型張使人仿佛置身於編鐘齊奏時的宏大氣勢之中。
《曾侯乙編鐘》小型張在印刷上首次採用了間接雕刻凹版刷的新技術。間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是用雕刻原版製版,用膠版印刷機印刷。直觀印刷效果像雕刻版,但用手觸摸印刷品時卻是平的,沒有雕刻版油墨凸起的手感。《曾侯乙編鐘》小型張的印刷效果,在放大鏡下觀察,雕刻線條不斷不瞎,刀鋒清晰完整,彩色套印準確,青銅質感十分真實,底色平服厚實。

收錄情況

《曾侯乙編鐘》小型張被收錄進以下集郵書籍中:
國家書名頁碼編號參考資料
中國
93
-
中國
中國郵票全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卷)》
303
-
中國
中華世界郵票目錄(亞洲卷)》
80
2242
美國
《Scott 2008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即《斯科特標準郵票目錄》)
354
2125
德國
《MICHEL-China Katalog 2011/2012 Ubersee·Band 9.1》
(即《米歇爾郵票目錄》)
380
2152

真偽鑑別

《曾侯乙編鐘》小型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計畫全都以小型張形式發行的“國寶系列”郵票的第1枚,發行量又比較少、供不應求。而且這枚小型張未刷背膠,郵票也未打齒孔,採用布紋紙印製,缺乏有價證券強有力的防偽措施。有些人為賺大錢,先從郵市購得T.122M真品,照原規格翻拍、分色製版,並沿底邊長出10厘米,加上“展覽紀念”四字,藉以掩人耳目,找印刷廠印製5萬餘枚,然後又讓一家個體印刷廠將印有“展覽紀念”的底邊裁切掉,冒充T.122M真品銷售。用肉眼直觀,T.122M偽品除邊飾色彩印得較淺外,其他均比較逼真,無鑑定郵品真偽經驗的集郵者極易受騙,有人曾用9.6萬元人民幣購得6300枚偽品。
可以參照以下幾種方法鑑別T.122M的真偽:
1.看版別和刷色
因T.122M真品和偽品均採用布紋紙印製,均無背膠,均無齒孔,故只能從版別和刷色上進行鑑別。T.122M真品採用膠版、間接凹版印製,刷色純正、厚實;郵票圖案色澤鮮亮,線條、文字清晰;編鐘色彩正,古色古香;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小型張上的郵票圖案和邊飾上的色彩線條、文字均採用實印,清晰,無網點;邊飾上的金色文字用金墨印製,瓷實。T.122M偽品採用套色膠印,刷色不純正,偏色;小型張邊飾刷色淡薄,郵票圖案刷色失真,偏紅;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小型張邊飾和郵票圖案中的色彩線條、文字都比較模糊,發虛,有明顯的印刷網點,與真品有著明顯的區別;邊飾上的金色字型略有變形。
真偽鑑別真偽鑑別
2.看邊飾底紋
T.122M偽品的製造者為了達到逼真的程度,雖特地重新描繪了小型張的邊飾底紋,但從底紋上看,真品與偽品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別;特別是在郵票下方的邊飾中,其右上角存在著十分明顯的不同,用肉眼直觀即可判斷。使用這一方法,可快速鑑別T.122M的真偽。這裡值得提醒集郵者注意的,有用T.122M原色、原大印刷品冒充真品的偽品,在邊飾底紋上與真品相同,但在版別和刷色上有區別,應以版別作為鑑別T.122M真偽的主要依據。
3.用鑒偽儀鑑別
儘管T.122M真品和偽品都採用布紋紙印製,但不是同一廠家、同一批號的紙,故在鑒偽儀的紫光燈照射下,T.122M真品郵票圖案的底色呈淺紫色,而T.122M偽品則呈雪白色;翻過來照射小型張的背面,結果與正面相同。

榮譽表彰

1988年,《曾侯乙編鐘》被評為“1987年最佳郵票”和“1987年最佳印刷郵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