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格

曹娥格

曹娥格是猜謎語中最常見的謎格之一,別名:碑陰格。格名最早出現在《韻鶴軒筆談》,書中云:“燈謎有十八格,曹娥格為最古,次莫如增損格,增損即離合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娥格
  • 性質:謎格
  • 別名碑陰格
  • 出現於:《韻鶴軒筆談》
  • 謎面:四個字或者是八個字
  • 謎底:兩個字或者是四個字
謎格規則,謎例解析,格名典故,作者之謎,

謎格規則

格規:此格規定謎面必須為四個字或者是八個字,謎底為兩個字或者是四個字。
格法:扣合時將謎底的每個字按左右各拆分為兩個字,再把拆開的字與謎面兩個字對一個字,互相對應進行扣合。

謎例解析

1、織匠、巧婦(打一京劇名)——謎底紅娘釋例:此為四個字的謎面扣兩個字的謎底。將謎底“紅娘”拆成“絲工、良女”再扣合謎面。
2、林野、華裔、小山、配偶(打二中草藥名)——謎底杜仲砂仁釋例:此為八個字的謎面扣四個字的謎底。將謎底“杜仲、砂仁”拆成“木土、中人、少石、二人”再扣合謎面。

格名典故

曹娥是東漢時小女子,聞父親沉溺江中,找屍未著,痛哭欲絕,投江而死,會稽上虞令度尚為之立碑。蔡邕聞碑文寫得很好,隨後在碑陰(碑後面)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隱“絕妙好辭”四字。這就是著名的“曹娥碑”。
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篇》中記載了曹操楊修共同猜曹娥碑陰所刻“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的故事。“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扣“絕妙好辭”四字。謎底的“絕”字左右分開成“色糸(絲)”兩字,會意“黃絹”;“妙”字左右分開成“少女”兩字,會意“幼婦”;“好”字左右分開成“女子”,兩字會意外孫;“辭”字左右分開,成“舌辛”兩字,會意“齏臼”(齏臼,是研姜蒜類辛味的器具)。謎格就是根據這個典故和謎的拆字扣合方法而得名。

作者之謎

“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隱“絕妙好辭”,凡愛好猜謎的讀者都知道,這就是流傳了近兩千年的“曹娥碑隱語”。它的作者是誰,啥地方人?古今一些書上是這樣記載的:“東漢陳留蔡邕所作。”然而,近人劉國楨卻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古今姓名大辭典》中說:“後漢末兩蔡邕,同時同字伯喈,同以孝行聞,何其奇也!但一為陳留人,一為上虞人。上虞終隱不仕,而陳留終仕不能隱。豈陳留未嘗到上虞,而‘黃絹幼婦’即上虞之筆耶?”
一石激起千層浪。劉氏之說,引起了有關人士的重視。於是,圍繞“陳留蔡邕是否到過上虞”進行了深入研討,因為這是解開“曹娥碑隱語作者之謎”的關鍵。但是,《後漢書·蔡邕傳》里沒有提到陳留蔡邕去上虞,也沒有陳留蔡邕曾在曹娥碑上題“黃絹幼婦”,難道范曄將此事遺漏了?不!范曄對他自己的著作十分自信,他曾在《獄中與諸生侄書》中說:“吾文之傑思,殆無一字虛設。”可見蔡邕確實沒去過上虞,不然范曄那能忘了這件名聞遐邇的軼事?
我是贊同劉氏觀點的。雖說陳留蔡邕之亡命江湖在吳地生活了十三年,但此時的他身陷困境,隨時都會遭來殺身之禍。即使有機會到上虞,也是不可能冒險去做“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蠢事,不顧個人安危,暴露自己行蹤。難道說為塊曹娥碑上的誄辭,值得用一條人性命搭上去?這是有悖於人之常情的。
晉人虞預會稽餘姚人,他同東漢上虞蔡邕相距不過百餘年,有《會稽典錄》二十四卷傳世,所記都是本鄉本土的事。書中有段記述:“至元喜元年(151年),縣長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旁。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尚弟子邯鄲子禮甫弱冠,有異才,因試使為之,操筆立成。朗嗟嘆,遂毀其章。後蔡邕又題八字,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虞預是位有名的文學家,他知道在東漢末年有兩個蔡邕,一個職位顯赫,一個小有名氣。那么為什麼不寫清楚曹娥碑隱語作者的籍貫呢?因為他了解陳留蔡邕沒來過上虞,更沒題過字。
後人將曹娥碑隱語作者說成“陳留蔡邕”,我想,大概是受“有官者則有名”的影響,把此事附會於蔡中郎身上,一來可以抬高曹娥碑的知名度,二來可以把曹操與楊修到江南猜碑陰之謎的故事編成功。不知這種分析對否?(諸家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