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過鴛湖

《曉過鴛湖》是清代詩人查慎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描繪了春天的早晨嘉興城外惠風和暢、春草繁茂的景象;後兩句寫三日雨晴過後,片片油菜田撩撥著詩人內心的鄉情。詩人詠贊了鴛湖春來之美,同時抒發詩人對鴛湖、故鄉的愛戀之情。全詩以情韻取勝,鴛湖景中滿是詩人對故土的摯愛,清新秀麗、沁人肺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曉過鴛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查慎行
  • 作品出處:《清詩三百首》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曉過鴛湖1
曉風催我掛帆行,綠漲春蕪2岸欲平3
長水塘4南三日雨,菜花香過秀州城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鴛湖:即鴛鴦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興南。
2、春蕪:春天的草地。
3、岸欲平:即欲平岸。
4、長水塘:位於浙江嘉興之南,由杭州、海寧一帶山區發源,注入鴛湖。
5、秀州城:即今浙江嘉興市。吳越置秀州,治所在嘉興。

白話譯文

清晨的風催促我掛忱符,春天乘船在江面行駛,兩岸長滿綠草好像與整個堤岸相平。
長水塘下了三天的雨,菜花散發的脈脈清香在春風裡一陣陣掠過整個秀州城。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當時詩人64歲,詩人遊春到此,到了晚年,他的心被青春所激動,被鄉情陶醉,看到鴛湖的勝景,因而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春天的早晨嘉興城外春風和暢,春水蕩漾,春草繁茂的景象。“曉風催我掛帆行,綠漲春蕪岸欲平。”首句的詩眼在一“催”字,是清晨湖上的曉風的催。這一句既點明了時間,與詩題呼應,也交代了詩人自己所處的地點。他此時身在船上也許剛剛邁出船艙,如果不是清涼沁人的曉風,還不會這么早就掛帆起航。“催”字把景物和人物的關係傳達出來了。第二句寫湖景,描寫舟行所見。“綠”字下得極好,和“漲”字結合在一起,給人豐富的色彩想像和運動感,那碧色的湖水仿佛就在眼前漾動,晃人的眼睛。水色蒼翠,原野才能與之一色,“平”字也才更好落實。用色彩詞代替名物詞是古典詩詞最具表現力的手法之一,這裡是一個典型例證。
後兩句寫天晴過後,片片油菜田衝擊著詩人的鄉情。“長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過秀州城。”這兩句是全詩精粹所在。第三句承上啟下,為末句作鋪。詩人正由長水塘坐船到達嘉興。路上春雨連綿,水勢迅漲。可以想見雨過天晴之後,詩人從船艙中跨出來,那種新鮮、清爽的青春感受。這時他寫下了最傳神的一句,“菜花香過秀州城”。這一句全寫感覺,然而容量也最大,寫出了詩人對家鄉最獨特的那種感受。詩人沒有寫其他的鮮花,卻把那帶著泥土芳香的油菜花味突現出來。這花味把詩人濃厚的鄉情全喚起來了,像醇酒一樣令他陶醉其中。在一片菜花清香中詩人駛過了秀州城。這個“過”字既是船過,也是香過,更是情過,裡面蘊含多少聯想,引發出多少新的體驗,足可令讀者作無窮的想像和深思。
前兩句,寫的是風,是船,是春水、春草,卻令讀者感到,詩人心中也已曉風拂拂,風帆滿滿,春潮洋溢,碧草茸茸。後兩句,使人想到樸素的民歌。歌手直抒胸臆,不加雕飾,如同童子直言,隨口而出,歌聲中充滿了兒童一般的真誠與坦率,單純稚拙而又有趣。

名家點評

浙江大學教授朱則傑《元明清詩》:詩歌最精彩的就是最後一句,選用江南春天處處盛開、燦爛奪目而又似乎不為一般詩人所重視的油“菜花”作為描寫的核心,以其“香過”伴隨船過伴隨人過,虛實相生,化俗為雅,從而生動地反映了江南魚米之鄉的特色, 散發著泥土的芳香,讀來格外富有情韻。

作者簡介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詩人,字悔余,號他山。晚年居於初白庵,又稱查初白,海寧(今屬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其詩學東坡、放翁,曾注蘇詩。自朱彝尊之後,為東南詩壇領袖。著有《他山詩鈔》、《敬業堂詩集》、《廬山遊記》、《黔中風土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