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石山墓群

曇石山墓群

群位於甘蔗鎮東南約2公里的曇石山,傍臨閩江。1965年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96~1997年省博物館先後兩次在發掘貝丘遺址堆積層中揭露了當時的氏族公共墓地,共發現墓葬60多座,有一定埋葬規律。從墓葬的相互疊壓和打破關係,可分為早、晚兩個時期,早期墓坑死者頭向以東北為主,晚期墓坑頭向以西南為主。成人和兒童均採用長方形豎穴土坑單人仰身直肢葬,晚期墓坑發現首例成年男女合葬墓1座,側身葬僅見1例。墓坑深淺不等,未發現葬具。少數死者還有生前拔牙的習俗。出土的成人男女骨架大多殘缺不全。經古人類學家從頭骨形態觀察和測量數據研究結果,顯示新石器時代晚期曇石山人在體質上與蒙古人種中的南亞類型相似的特點。隨葬器物以陶製生活用器為主,極少見石、陶工具。早期墓多無隨葬物或僅見一二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曇石山墓群
  • 地理位置:甘蔗鎮東南約2公里的曇石山
  • 占地面積:墓葬60多座
  • 出土數量:陶器百餘件
晚期墓葬
隨葬品較多,最多達16件,也有個別空無一物。出土各類陶器百餘件,多數出自晚期墓葬,以釜、壺、豆、罐、杯、簋等日常生活陶器為主,炊煮器的陶釜幾乎每墓必有。陶器製法多手、輪兼用,部分泥質陶胎薄,造型規整勻稱,顯系輪製成器。紋飾有條紋、交錯條紋、繩紋、鏤孔等,還有繪紅色條帶紋、卵點紋的彩陶。這些制陶技術、風格所顯示的地域文化特點,是構成曇石山文化的重要內涵。墓葬形制及其隨葬的遺物也為探究新石器時代晚期曇石山人的社會生活習尚和制陶技術發展水平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