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性

暗示性

暗示性(Suggestibility)

亦稱為被暗示性或受暗示性。系指個體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客觀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但是在這種正常的心理活動中,由於個體差異的存在,即使在相同的暗示條件下,每個人接受暗示後的感受表現有明顯的不同。一般地說,暗示與個體的氣質、性格、文化水平、社會環境、智力水平、思維類型,以及年齡,性別、暗示實施者在接受者心理中的威嚴、影響等諸多因素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暗示性
  • 外文名:Suggestibility
  • 又稱:被暗示性或受暗示性
  • 所屬:心理學
基本解釋,特點,強弱,

基本解釋

暗示性的就是不加批判地接受別人的思想觀點意志看法等,通俗地講就是“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暗示性偏低的人會處處用“批判的眼光”挑剔別人,拒絕別人的思想、認識,別人說什麼他都認為不對,凡是不理解的統統都懷疑,都不接受,都給以排斥。暗示性較高的人接受的東西就會多些,也容易被催眠,能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此類人的催眠治療效果較好。

特點

暗示性亦稱“暗示感受性”。即接受暗示的能力。它取決於被暗示者的心理狀態和刺激的性質等因素。一般說來,文化程度低、世故經驗少的人,以及精神疲乏或情緒旺盛的成年人容易受外界刺激的暗示,即具有很強的暗示感受性。此外,暗示的威嚴性、被暗示者對暗示者的信任程度,也對暗示性的強弱起作用。從刺激的性質看,有節奏的刺激、持久反覆的刺激、與被暗示者的習慣系統有聯繫的刺激,其暗示性強,且刺激的總量愈大,引起暗示的力量也愈大。

強弱

通常把容易接受暗示稱為暗示性強,反之,把難於接受暗示稱為暗示性弱。
而對少數接受暗示後,出現與暗示相反的行為反應情況,稱之為負性暗示性,當然這是一種特殊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