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京音樂《料峭》套曲

智化寺京音樂《料峭》套曲

本書是由《料峭》是中國佛教京音樂的一首大型器樂套曲,主要用於佛教法事活動中。是組合型主體曲式的典型代表,結構可分為頭、身、尾三部分。全曲由《三皈贊》《好事近》《千秋歲》《滾繡球》《醉太平》《青山口》《水鴨兒》《大打圍》《放海青》《拿天鵝》《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和《紙幡》等15首曲牌連綴而成。2006年6月,智化寺京音樂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全書前後分別裝訂,從封面開始閱讀,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簡介;第二部分是有關《料峭》套曲的研究論文,作者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袁靜芳女士;第三部分是15首樂譜的簡譜。從背封閱讀,主要是15首曲牌的工尺譜。

基本介紹

  • 書名:智化寺京音樂《料峭》套曲
  • 作者北京文博交流館、北京智化寺管理
  • ISBN:978-7-5402-2449-3
  • 類別:J649
  • 頁數:228
  • 定價:248
  • 出版社:北京燕山 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內文節選,

編輯推薦

  1. 《料峭》是二十七代藝僧口傳心授,五百餘年傳承不斷。
  2. 《料峭》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音樂文化。

作者簡介

北京文博交流館、北京智化寺管理。兩者是同一單位,該單位位於東城區祿米倉5號的智化寺內,是1992年在原智化寺文物保管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該館的宗旨為收集北京、中國乃至世界的博物館信息與資料,展示北京地區所有博物館的現狀。館內文物藏品豐富,有1500餘件。該館莊嚴華貴、風格獨特、環境優雅,其中的主體建築智化寺是明代建築藝術的典範,極具研究價值。

目錄

目錄
CONTENTS
001 《料峭》套曲手抄工尺譜
The handwritten gongche musical notation of Liaoqiao
003 三皈贊 Sanguizan
006 好事近 Haoshijin
009 千秋歲 Qianqiusui
012 滾繡球 Gunxiuqiu
016 醉太平 Zuitaiping
017 青山口 Qingshankou
019 水鴨兒 Shuiya’er
020 大打圍 Dadawei
022 放海青 Fanghaiqing
023 拿天鵝 Natian’e
027 春季 Chun
028 夏季 Xia
029 秋季 Qiu
031 冬季 Dong
032 紙幡 Zhifan

內文節選

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胡同的智化寺建成於正統九年(1444年),是明英宗寵信的司禮監太監王振的家廟,寺名為英宗所賜,“智化”寓意以佛的智慧度化眾生。智化寺現有占地面積約為5500平方米,是目前北京市內最大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群,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智化寺內保存完整的四進院落,可稱得上是一座集造像、佛經、壁畫、音樂等佛教藝術為一體的禪林淨土。凝重的黑琉璃瓦彰顯著典雅的氣質;十三尊明代佛教造像古樸莊嚴;數百卷元、明、清三代藏經彌足珍貴;明代壁畫《地藏菩薩與冥府十王》色彩艷麗、線條細膩;古建裝飾彩繪素雅清新;北京僅存的一具明代木製轉輪藏雕刻精湛。倘佯在殿宇院落中,或漫步或小憩,是每一位生活在都市中的現代人難以尋覓的情懷。
智化寺尤以寺內所傳的古樂——智化寺京音樂而著名。
化寺京音樂是明清時期流傳在北京地區的民間笙管樂,它以東城智化寺為傳播中心,曾向外傳授到東城和南城的天仙庵、水月庵、成壽寺、關帝廟等十餘座寺院,是北京地區民間器樂的代表性曲種。相傳它源自明代宮廷,經智化寺藝僧按代傳承,至今已500多年。其曲調古樸典雅、悠揚深沉,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它集宮廷音樂、佛教音樂和民間音樂於一體,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2006年6月,智化寺京音樂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演奏智化寺京音樂的樂器主要有管、笛、笙、雲鑼和鼓。部分樂曲還需要加鐃、鈸等打擊樂器。其中,管為領奏樂器。九孔管和十七簧笙在形制特徵、音孔譜字、樂器音高等方面,均保留了唐、宋教坊音樂的遺制。智化寺京音樂使用的七個調,分別是:正調、背調、皆止調、月調、凡調、乙調和工調。它採用中國的傳統記譜法——工尺譜來記譜,以“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等工尺譜字來記錄音高。現存最早的智化寺京音樂工尺譜本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智化寺十五代藝僧容乾所抄的《音樂腔譜》。智化寺京音樂在傳承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注重保護繼承,不隨意增刪變易。師徒按照嚴格的口傳心授方法來傳授。傳承至今已二十七代,仍然保留著歷史的原有風貌。
由於智化寺京音樂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20世紀五十年代起,査阜西、楊蔭瀏等音樂理論家對智化寺京音樂進行系統研究,成果豐厚。八十年代經過政府、音樂界和佛教界人士的發掘和搶救,智化寺京音樂恢復活動後曾遠赴歐洲演出。1990年,第二十五、二十六代藝僧回到智化寺排練傳藝,並培養出第二十七代傳承人,使古樂免遭失傳。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2004年以來,傳承人在智化寺內堅持傳承活動,讓優雅的古樂穿越數百年的光陰,為今人所享。
智化寺京音樂第二十七代傳承人均生於河北省固安縣屈家營村古樂世家,自幼學習當地民間音樂,有深厚的工尺譜基礎。1991年到智化寺後,師從智化寺京音樂第二十六代傳人本興、慧明、福廣學習智化寺京音樂。從韻譜到演奏,均按照古法傳承,一音未改。近年來,在智化寺內進行每日定時表演,為觀眾展示北京的傳統音樂風韻。
《料峭》是中國佛教京音樂的一首大型器樂套曲,主要用於佛教法事活動中。由於佛教法事有固定程式要求,再加上藝僧在傳承上的穩定性,使《料峭》套曲保留了歷史上原有的曲式結構模式和宮調指法特點。全曲樂譜最早見於智化寺承傳的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藝僧永乾所抄《音樂腔譜》,其中所載的《料峭》套曲與現在第二十七代傳人的版本相差無幾。
智化寺京音樂《料峭》套曲,是組合型主體曲式的典型代表,結構可分為頭、身、尾三部分。全曲由《三皈贊》《好事近》《千秋歲》《滾繡球》《醉太平》《青山口》《水鴨兒》《大打圍》《放海青》《拿天鵝》《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和《紙幡》等15首曲牌連綴而成。這些曲牌大多來自唐宋時期。全曲時長約50分鐘,其中《三皈贊》《好事近》《滾繡球》《春季》以悠揚的散板開頭,入板後逐漸由沉穩的慢板轉為平和的中板,再轉入熱烈的快板,最後又以散板結束。這種“散——慢——中——快——散”的變速方式在唐、宋大曲中非常典型。在音樂中,管子高亢明亮、笛子花音巧奏、笙的和音飽滿、雲鑼富有色彩、大鼓沉穩灑脫,五種樂器配合默契,奏出輝煌空靈的藝術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