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宗教

頗族主要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頗族宗教
  • 主要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
  • 補充:該族約9.3萬人
  • 居住地: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基本信息
中國景頗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9.3萬人(1982),大部分聚居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20世紀初,部分地區雖有基督教傳入,但該族固有的宗教仍占主導地位。
農業祭祀每年春耕播種時,以部落或村落為單位,由董薩(祭司的一種)主持,用豬、牛和雞等祭祀天神、地母和山神;並選出一對男女按傳統方式先在酋長或村長的待播土地上播種。女子在前,手持竹製小鋤打洞點種,男子在後用掃帚平土。舉行這一儀式後,各家才開始播種。有些村落還要殺豬埋於土中,奉獻地母,祈求豐收。也有以部落酋長的名義,每三年殺牛一頭,洗淨五臟,然後埋在地里,向地母獻祭的。
收穫時,要舉行嘗新、祭谷堆和叫谷魂的儀式。嘗新時,各部落或村社的民眾齊集在酋長或村長家,推選老年婦女擔任收取嘗新的穀物。她們身穿盛裝,將採集來的各種穀物,盛於綴有鮮花的竹籮里,上蓋青葉,捎到酋長或村長家裡。董薩主持祭典,並當場拋丟新谷和菜,意在讓野精靈分享,以免它們搶食祭品。參加嘗新者每人分一小包新米。在舉行嘗新儀式後,村民才正式開始嘗新。
祭谷堆在正式打穀前舉行。由董薩酬謝各種神祇對農作物的保護。認為經過祈禱的穀物,食後可使身體健康。穀物從打穀場運回家前,還要舉行叫谷魂儀式,據稱是將打穀時被驚走的谷魂叫回來。
火的祭祀景頗族將火分為善惡兩類,認為善火可供炊事、取暖、刀耕火種之用;但惡火則會帶來火災,因此,房屋遭火災後,便要在燒毀的房基上舉行趕惡火儀式。每家帶一根正在燃燒的木柴到水槽邊,用水澆熄,送到深溝水塘。送時,要由一個事先經過卜選的人拿木柴走在前頭,另一人執刀矛作追趕狀,全寨成員吶喊助威。送走舊火後,還需舉行取新火儀式,即用乾竹片磨擦取火,作為新火種供各家點燃。
喪葬禮儀按規定屍體要停放在特設的鬼門處。用粗樹幹挖成長方形的木槽作為棺材。在守喪期間,特請兩名穿長衫的男子持矛在屋內外揮舞,並作刺擊狀,表示驅邪。村中的青年男女群集死者家中,跳喪禮舞。
墓地多卜選在高坡上。葬畢,還要在墓上搭一高約丈余的圓錐形草棚,作為亡靈的居處。草棚頂端豎立一個塗抹豬血的木質人像,代表死者的形象。墓四周,豎立若干與死者子女人數相等的竹竿。竿頂懸掛一些布、紙或木質的標幟,用以代表死者性別和年齡。此外,還在木質人像上拴線若干條,表示生者同死者已斷絕關係。葬後,卜選吉日,以牛、豬、雞作祭品,為死者舉行送魂儀式。他們認為只有將死者的亡魂送走,活人才能平安。
宗教藝術 在歡慶豐收或悼念亡靈等宗教儀式中,常運用詩歌、舞蹈乃至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他們認為歌舞、繪畫不僅能娛鬼神和祖先,而且具有驅邪逐惡的巫術力量。 在祭祀中為死者跳舞,被認為是對死者的悼念。最大型的舞蹈稱“金再再”,參加者多達百餘人。其中兩個裸體男子,身繪黑白花紋,擔任警戒,表示防止惡鬼混入。舞蹈者邊跳邊打鑼鼓,時而揮刀,時而呼叫。此外,還有專為死者驅邪的“龍洞戈”。舞蹈時,男持長刀,女持扇子和芭蕉葉,隨著器樂節拍的快慢,迴旋曲折行進,頗為壯觀。祭祀舞中的最高級別稱“木代總”。景頗族認為“木代”是財富、幸福和長壽神祇的化身。此舞只在祭祀亡故的世襲酋長時才能跳。董薩是木代總祭祀舞的組織者和領銜人,頭戴綴有羽毛的高帽,身穿長袍。
建造新房時,景頗人還跳一種被稱為“總戈”的鼓舞,祝願家庭富裕、人丁興旺。
景頗族認為繪畫同舞蹈一樣具有神力。他們在社廟前豎的木樁上,用火炭畫小米、高梁、牛、犁以及魚、蟹和南瓜、辣椒、茄子等,用以祈禱作物豐收。各村為了防止惡魔威脅人畜安全,每個寨門上都刻有龍齒鋸紋,上塗紅、黑兩色,認為能產生驅魔逐邪的作用。祭司所穿祭裙上也畫有紅、黑色圖案花紋,被認為有驅鬼的效驗。
祭司景頗族稱為董薩,負責主持宗教活動。除主持部落或村社祭祀外,還兼有驅鬼治病的巫師職能。按其掌握宗教祭祀和占卜知識的程度,內部大致又分為齋瓦、董薩、西早、迷推、努歪和強仲等多種等級。其中,董薩和祭祀活動最為密切。齋瓦是大董薩,負責主持大的祭祀。努歪多為人卜卦,許多祭祀須經努歪卜後才能決定,強仲是董薩的助手,負責宰殺祭祀所用的犧牲。迷推在祭祀時作為人神的中介,傳達神鬼意旨。西早專司送魂,被認為能將死者之魂按祖先遷徙路線送回老家。(見彩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