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尋崔戢李封

晦日尋崔戢李封

此詩諸家編入乾元元年春,公方在諫垣,此時兩京復,祿山亡,詩中不得作長鯨吞、地軸翻等語,范氏編至德二載春,此時身陷賊中,豈能為令節之飲?且朝官降賊,豈得以公侯目之?斷是天寶十五載,與《蘇端薛復筵》為一時作。是年正月,祿山遣其將寇潼關。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原文,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年代:【
作者:【杜甫
體裁:【五古

原文

朝光入瓮牖,屍寢驚敝裘。
起行視天宇,春氣漸和柔。
興來不暇懶,今晨梳我頭。
出門無所待,徒步覺自由。
杖藜復恣意,免值公與侯。
晚定崔李交,會心真罕儔。
每過得酒傾,二宅可淹留。
喜結仁里歡,況因令節求。
李生園欲荒,舊竹頗修修。
引客看掃除,隨時成獻酬。
崔侯初筵色,已畏空尊愁。
未知天下士,至性有此否。
草牙既青出,蜂聲亦暖游。
思見農器陳,何當甲兵休。
上古葛天民,不貽黃屋憂。
至今阮籍等,熟醉為身謀。
威鳳高其翔,長鯨吞九洲。
地軸為之翻,百川皆亂流。
當歌欲一放,淚下恐莫收。
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

注釋

【盧注】此詩諸家編入乾元元年春,公方在諫垣,此時兩京復,祿山亡,詩中不得作長鯨吞、地軸翻等語,范氏編至德二載春,此時身陷賊中,豈能為令節之飲?且朝官降賊,豈得以公侯目之?斷是天寶十五載,與《蘇端薛復筵》為一時作。是年正月,祿山遣其將寇潼關。【鶴注】唐以正月晦日為令節,至德宗貞元五年正月,敕自今以後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代晦日。
朝光入瓮牖①,屍寢驚敝裘②。起行視天宇③,春氣漸和柔④。興來不暇懶,今晨梳我頭⑤。出門無所待⑥,徒步覺自由⑦。
(首敘晦日出遊。)
①何遜詩:“窗戶映朝光。”《記·儒行》:“蓽門圭竇,蓬戶瓮牖。”②屍寢,反用《論語》“寢不屍”。驚敝裘,朝光入而驚起也。③陶潛詩:“昭昭天宇闊。”④阮籍詩:“春氣感我心。”王羲之《蘭亭集詩》:“欣茲莫春,和氣載柔。”⑤秘康書:“性復疏懶,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遠注】興來二句反用此語。庾信詩:“梳頭百遍撩。”⑥陸機詩:“出門無通路。”夢弼曰:無所待,謂不待車從也。”⑦《淮南子》:“布衣徒步之人。”《焦仲卿詩》:“汝豈得自由。”
杖藜復恣意①,免值公與侯。晚定崔李交②,會心真罕儔③。每過得酒傾,二宅可淹留。喜結仁里歡④,況因令節求⑤。此往尋崔李二家。公侯皆非知己,故有免值之嘆。
①《莊子》:“原憲華冠而縰履,杖藜而應門。”魏文帝樂府:“何不恣意遨遊,從君所喜。”②《易傳》:“定其交而後求。”③《世說》:簡文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④《思玄賦》:“匪仁里其焉宅。”⑤令節求,因晦日而邀留也。
李生園欲荒,舊竹頗修修①。引客看掃除②。隨時成獻酬③。崔侯初筵色④,已畏空樽愁⑤。未知天下士⑥,至性有此不⑦?
此見兩人好客之誼。
①庾信詩:“舊竹侵行徑。”漢古詩:“樹木何修修。”②《後漢·陳蕃傳》:同郡薛勤曰:“何不灑掃以待賓客?”③《詩》:“獻酬交錯。”④又:“賓之初筵。”⑤張璠《漢記》:孔融拜大中大夫,每嘆曰:“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⑥《史記》:新垣衍謂魯仲連曰:“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⑦嵇康書:“阮嗣宗至性過人。”崔本為客,卻畏酒空,略形跡而見真性矣。
草芽既青出①,蜂聲亦暖游②。思見農器陳③,何當甲兵休④?上古葛天民⑤,不貽黃屋憂⑥。至今阮籍等,熟醉為身謀⑦。
此對春而慨時事。【朱注】上古之世,黃屋無憂。今何時乎?而阮籍之流,止沉飲以謀身。嘆己與崔李輩,無能為天子分憂也。①沈約詩:“塞草發青芽。”②《杜臆》:蜂以暖游,帶聲字更趣。③《家語》:鑄劍戟以為農器。④《國策》:張儀說楚曰:“秦下甲兵據宜陽。”⑤《帝王世紀》:大庭氏至葛天氏,皆號炎帝。陶潛《五柳先生傳》:“葛天氏之民與?”⑥《漢書》李斐音義:“黃屋,車上蓋,天子之儀,以黃繒為里。”黃希曰:漢制,副車黃屋作左纛,亦如金根之制,行則從後。⑦《阮籍傳》:“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鐘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罪,以酣醉獲免。”虞世南詩:“非是為身謀。”
威風高其翔①,長鯨吞九州②。地軸為之翻③,百川皆亂流④。當歌欲一放⑤,淚下恐莫收。濁醪有妙理⑥,庶用慰沉浮⑦。
此傷亂而借酒遣憂也。威鳳高翔,以致長鯨吞噬,蓋賢人去而盜賊熾,如張九齡之罷相是也。地翻川亂,應上甲兵。濁醪用慰,應上熟醉。《杜臆》:末段紆迴吞吐,有無窮之悲。此章五段,段各八句。①《漢·孝景紀》:“南郡獲白虎威風為寶。”晉灼曰:“鳳之有威儀者也。”②梁湘東王書:“淮海長鯨,雖雲授首;襄陽短狐,未全革面。”③《海賦》:“又似地軸挺拔而爭回。”④《詩》:“百川沸騰。”⑤曹操詩:“對酒當歌。”⑥嵇康書:“濁醪一杯。”江淹詩:“精靈歸妙理。”⑦《遊俠傳》:“放意自恣,浮沉俗間。”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