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台(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古蹟)

昭君台(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古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昭君台在昭君故里對面妃台山,相傳是昭君幼年拾柴勞作的地方。入宮前她留戀家鄉,登山回眺,因以“妃台”名山。昭君入宮以後,鄉人“築台而望”,至今猶存台基遺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昭君台
  •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
  • 相關人物:王昭君
  • 相關建築:昭君亭、昭君坊、昭君故里碑
  • 相關詩文:《過昭君故宅》
簡介,相關介紹,

簡介

昭君故里對面妃台山。相傳是昭君幼年拾柴勞作之處。入宮前她留戀家鄉,登山回眺,因以“妃台”名山。昭君入宮後,鄉人“築台而望”,一直在台基遺蹟。據記載,漢時在此立有昭君祠,唐建有昭君院,宋立有昭君故里碑,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曾重修昭君院,清光緒十年(1884年)秋,在此重立昭君故里碑,如今碑文尚存。建國後,重修了昭君亭、昭君坊和昭君故里碑,建築風格古樸雄健。登台四望,山巒重疊,雲蒸霞蔚,滿坡桃李柑橘,擁翠堆金,台前溪水澄澈,宛如碧羅綬帶,飄曳於九曲峽谷之間,風物俊秀清麗。
昭君台昭君台

相關介紹

昭君台:人民性的根
說昭君台,必先說王昭君其人。
在瞑瞑之中,我覺得三峽文化的大框架里,那文化的偉丈夫就是屈原,而那位纖纖賢賢的女主人則是我們的昭君。這是一種非常難得和奇特的現象,在一小塊地方上,似乎僅隔一條峽江的山嶺,就有那么兩個中國之最的產生,這不能不說,是那種陽剛和陰柔的最完美的和諧統一。所以我說,這是一種偉丈夫與賢夫人那種最美麗的文化境地。
昭君台文化
大概源於中國古代一直有賞賜美女的文化習氣,或是那種為了達到一種目的而獲得的一種虧負心理,中國皇帝也一直喜歡把一些美麗的宮妃送給這個送給那個,好像把一件很隨便的禮物送人一樣隨便。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女兒也送給那些當時認為是野蠻民族的首領們。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習慣。可是正是由於他們這種不良習慣,於無意中創造了一批名垂青史的婦女。王嬙就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個。中國歷史上,真正依靠自己的實力取得一種名氣的婦女,大概王某人要算一個比較典型的代表。中國史上的美婦美女無外乎這么幾種人,一種是埋伏在皇宮後院的宮妃,那些人靠著自己特殊的身份和位置,每天都挖空心思博得那位視美女如雲如木頭的皇帝歡心,同時又都面臨著隨時可能成為一種舉足輕重的女人的可能。正是在這種特殊的心理環境的薰陶下,她們都攢足了勁兒,一旦有機會就會鬧個驚天動地的事情兒來。所以,往往就出了名,像楊貴妃,像趙飛燕,像貂蟬。不過她們經歷了多少深宮冷遇,多少人間苦難,那種過著悠閒田園生活的女子是無法想像得到的。再就是一種藝妓,她們憑著自己嬌好的面貌,也都經歷了那種一步一步發展自己的艱難過程,然後成為一個都市的名媛,然後被一些市井的話本作家寫成一些通俗的東西得以流傳。所以,她們又成為了一種後人研究前世世俗生活的材料,自然後人也就知道了這些美女的很多遭遇,於是她們也就聞名古今了。還有一種是那種女強人或即使沒有美貌的才女。前者有武則天,慈禧等,後者有蘇小妹,李清照等。我看了看王嬙的身世,在她身上有宮妃的影子,也有美女的容貌,更有才女的心性和那種能在歷史長河裡沐浴的氣魄。從她的背影里,我很難看到一點那種深宮留給她的晦澀心理和作態。從她的身上,實則是讓人那時就覺得到了中國婦女現代能力的覺醒和站立起來所具有的獨立人格和意味。這時,她已經不僅僅用一個美字來了結,她已經是一種很大很深很厚的歷史書里的一頁了。?
昭君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這很多人都知道。昭君是中國古代一個民族的母親,是那種把祖國疆土和民族心理縫隙縫合在一起的針線,這一點也許有人即使不知道也會想到。但是,昭君是一種代表中國民族史中的文化颶風。意識到這一點的,我想並不多。所以,在文章一開始,我就拋出了在三峽文化的天空,昭君是作為一種文化具象,作為那種峽江陰柔力量的標誌與屈原並肩站在一起的。?昭君的文化之根,是她的平民意識。王嬙的這種意識是因為她來自三峽香溪河畔那個叫寶坪的窮山村,她的身上,哪怕是身在宮幃,那種山民和山土的乳汁的氣息,依然醉人心魂,她那傾注風雨聲音的平民心態,實則她一種永恆的生命本質。就是那顆美麗的種子從她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埋進了她的心田。即使在那種不生寸草的宮牆裡,她仍然以那種乾種子的形象默默地臥在那裡。一旦那些喚起生命的濕濕水份能夠從一絲的縫隙里滲進來,與它相遇,它的生命信號就會高高揚起,把那些疾苦的聲音,民眾的聲音,安寧的聲音,和平的聲音統統地汲進那種子的核,然後生長出一種責任,走進了茫茫大漠,彈起那苦苦淒淒的馬頭琴。就是在那種歷史刮來的和平之風中,她冰銷玉蝕,讓一尊美麗的肉體化成撫摸千年的骨胳和草原泥土的肥渥。而那個青冢,那種美麗,那種千古的賽過孟姜女、賽過竇娥、賽過每位拖裙走過歷史門檻的婦人的峽江女兒王昭君,早已化作一座清洌的精神豐碑。
她是人文的,其實她身上的很多很多的東西都是人民的。中國的百姓是個最容易產生感恩情感的階層。人民感恩真正為他們請命的人。王昭君是和平與安寧的請命者。她的這種為民請命,遠遠要比那些封建士大夫所謂的為一民一卒的些小之事的請命不知要高貴多少倍。當現代連我們的散文在文章中都懼怕人民之類字眼的時候,我卻冒著失去讀者的風險,把那種被許多人喊空了喊虛了的人民與三峽的文化女神王昭君同提並論,她該是有著一種多么深刻的歷史衝擊力。
每個稍有頭腦的農民都會悟出那個簡單的道理,戰爭的真正傷害者是誰。不是那些被槍刺中胸膛的士兵,不是那些沮喪的將帥,不是那戰場上滿眼的煙塵。而是那些士兵身後白髮蒼蒼的母親,是一大片一大片整天鋤禾日當午或是在田土裡蠕動的無辜的農民,是那種等待煙火過後,依然在飽受著灼痛和熬煎的泥土地,一望無邊、坦蕩如垠的泥土地。這些詞都是人民的詞,都是負載人民這個詞義的老木船。包括我們的文章,是不是離土地,離母親,離農民這些曾經衣食過我們的肉體,塑造我們的靈魂的詞語都遠了呢。有時,我們甚至還嘲笑那些似乎是老掉牙的詞語。?
走進昭君村,和在北方的風裡傾聽琴弦顫動的聲音,其感覺是完全不同的。這兒是那種南方山清水秀的意境。昭君是作為一種閨秀的形象出現於這方水土上的,所以她則是永恆清純的昭君,是少女的昭君,是清秀的村枯。她的一切都沒有絲毫的砂子,沒有渾濁,沒有邪惡,更沒有北方那種艱辛和苦難。那是一種多么美好的歲月和青春。她在那裡發出的每一聲笑,唱出的每一隻歌,手提花裙足履清波的每一種舉止,都是對那種美好和青春最動人的讚嘆。而我走進這村,真有種走進少女閨房的感覺。作為一個男子漢,我的每個腳步都有種禁忌感,那種特有少女的氣息就在身邊迴蕩,那種唯恐驚動她的夢境的心理也油然而生,她就似在這些青色的任意一間屋子裡靜靜地沉思。
漸漸習慣了這種氛圍,心裡那些傳統的聯想也隨之產生,一種琢磨不透的無所謂的心理也浮現出來,兒戲的心理,不地道不心誠悅服的心理也出現。這些都是那種大男子主義的本能,可我並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想什麼。一個現代男人,走進一位古代閨女的閨房,我不知道自己想探詢什麼。也許正是這種代表峽江女子那種青春意味的形式,以王嬙這個美麗的化身得到最深刻的濃縮,讓無論是三峽的男女都能找到那種鄉情與青春混和在一起的感覺。從而,用那些無形的手安撫心中的懷舊感。
香溪繞著昭君住過的村子王家山,就像繞在昭君村身上的一種綢緞子。因為美女王昭君的緣故,凡到這裡的人都喜歡發些無謂的感慨,讓他們想到王嬙是因為這裡的山美而致的人美,想到溪香山秀,水鐘人靈的自然宿命論的說法。
其實不然。在白居易等文人騷客看來,這兒簡直就是那種窮山惡水的地方。昭君村一面青山,地勢猥瑣狹長,形如鯉魚,一直都有鯉魚困沙舟、鷂子搶魚、仙人撒網之說。白居易元和十四年由江州調到忠州任刺史,路過昭君村,寫了一首不服氣的詩:“靈珠產無種,彩雲出無根。亦如彼妹子,生此遐陋村。”同代詩人崔塗也在《過昭君故宅》中寫道:“不堪逢舊宅,寥落滿江濱。”?昭君村當時的破敗景象由此可見了一斑。
懷舊,是中國文化的永恆主題。昭君作為一位三峽美女,她也沒能例外。而借昭君抒發懷舊之情的文人墨客又尤其喜歡選擇她的香溪、昭君台、楠木井。誰也不能否認,那些一如王嬙的地方,何嘗不是昭君身上的一部分。
王昭君是與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西施、貂蟬、楊玉環並肩站在一起的。古人用爛了那句沉魚落雁之美,似乎只有用在她們身上才是最恰當不過的。但是歷代吟詩作賦者,如李白、杜甫、石崇、白居易、王安石、司馬光、元好問、高起、王夫之、袁枚等等為昭君竟作了上千首詩,蓋歷代歌詠美人之最。宋代詩人曾鞏那個名句簡直把她說成了絕色:蛾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自信無由於白玉,向人不肯用黃金。
上林者,漢武帝擴修的秦時舊苑。上林花都被羞住了,有什麼還比這更美麗的呢。而且昭君的美麗,以她為民族和睦所作的貢獻,更是一種大美麗。是一個可以震撼民族的美麗。這種美麗,我應該把它歸入三峽的一種層面。昭君永遠是三峽那些細膩的柔情和文化符號的佳構,是三峽的那么一種永恆的淡淡傷感和哀愁。
地址在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