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

春事

開到荼蘼春事了,猶言花事,發生在春天的美好事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事
  • 義項一:春耕之事
  • 義項二:春色;春意
  • 義項三:特指花事
  • 義項四:男女歡愛
  • 相關詩詞:《山房春事》
詞語,義項,相關詩詞,

詞語

春事 chūn shì

義項

義項一:
春耕之事
管子·幼官》:“地氣發,戒春事。”
唐·李白寄東魯二稚子》詩:“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王初寮《履道象州上元》詩:“幽懷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畝園,種蔬引江水。”
義項二:
春色;春意
唐·徐晶《同蔡孚》:“幽棲可憐處,春事滿林扉。”
明·劉基《次李子庚韻》:“風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煙雨共霏霏。”
清·曹寅《菜花歌》:“四月 吳 中春事足,四郊花氣穿城瀆。”
義項三:
特指花事
宋·陳師道《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義項四:
指男女歡愛
明·沈仕《偶見》曲之二:“交鸞鳳春事無涯,不覺香露滴、牡丹芽。”

相關詩詞

作者:岑參
年代:唐
體裁:七絕
詩詞: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作者簡介】岑參(cénshen) (約715—770)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人,享年55歲.出身於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與高適並稱“高岑”父親也兩任州刺史。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三十歲)中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十載回長安。十三載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亂後,至德二載才回朝。前後兩次在邊塞共六年。他的詩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說:“側身佐戎幕,斂任事邊陲。自隨定遠侯,亦著短後衣。近來能走馬,不弱幽并兒。”(《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可以看出他兩次出塞都是頗有雄心壯志的。他回朝後,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以後轉起居舍人等官職,大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以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
【注釋】:
這是一首弔古之作。梁園又名兔園,俗名竹園,西漢梁孝王劉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周圍三百多里。園中有百靈山、落猿岩、棲龍岫雁池鶴洲、鳧渚,宮觀相連,奇果佳樹,錯雜其間,珍禽異獸,出沒其中。梁孝王曾在園中設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馬相如等都應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見熱鬧:百鳥鳴囀,繁花滿枝,車馬接軫,士女雲集。
就是這樣一個繁盛所在,如今所見,則是:“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這兩句描畫出兩幅遠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亂鴉聒噪;平視前方,一片蕭條,唯有三兩處人家。當年“聲音相聞”、“往來霞水”(枚乘《梁王兔園賦》)的各色飛禽不見了,宮觀樓台也已蕩然無存。不言感慨,而今古興亡、盛衰無常的感慨自在其中。從一句寫到二句,極自然,卻極工巧:人們對事物的注意,常常由聽覺引起。一片聒噪聲,引得詩人抬起頭來,故先寫空中亂鴉。“日暮”時分,眾鳥投林,從天空多鴉,自可想見地上少人,從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蕭條景象。
詩人在遠望以後,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見庭園中的樹木,繁花滿枝,春色不減當年。就象聽到丁丁的伐木聲,更感到山谷的幽靜一樣,這突然闖入他的視野中的絢麗春光,進一步加深了他對梁園極目蕭條的印象。梁園已改盡昔日容顏,為什麼春花卻依舊盛開呢?“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詩人不說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卻偏從對面翻出,說是“庭樹不知”;不說今日梁園頹敗,深可傷悼,自己無心領略春光,卻說無知花樹遵循自然規律,偏在這一片蕭條之中依然開出當年的繁花。感情極沉痛,出語卻極含蓄。
作為一首弔古之作,梁園的蕭條是詩人所要著力描寫的。然而一、二兩句已經把話說盡,再要順著原有思路寫出,勢必疊床架屋。詩人於緊要處別開生面,在畫面的主題位置上添上幾筆艷麗的春色。以樂景寫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園的景色愈見蕭條,詩人的弔古之情也愈見傷痛了,反襯手法運用得十分巧妙。
全詩分前後兩部分,筆法不同,色調各異,然而又並非另起爐灶,“庭樹”與“飛鴉”暗相關合(天空有鳥,地上有樹)。篇末以“舊時花”遙應篇首“梁園”,使全詩始終往復回還於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情之中。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讚許這首詩說:“後人襲用者多,然嘉州實為絕調。”歷來運用反襯手法表現弔古主題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詩老到圓熟的,卻不多見。
春事
年代:宋
作者:於石
白了江梅柳又青,遊絲千尺網紅塵。
鵓鳩夫婦孤村雨,杜宇君臣故國春。
客里易添芳草思,樽前誰是去年人。
桃花源上空流水,安得漁郎一問津。
作者簡介
於石[公元一二五〇年至?年]字介翁,號紫岩,晚更號兩溪,蘭溪人。生於宋理宗淳祐十年,(以宋亡時年三十推算)卒年不詳。貌古氣剛,自負甚高。宋亡,隱居不出。石為詩多哀厲之音,有紫岩詩選三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餘風軟碎鳴禽。遲遲日,猶帶一分陰。 往事莫沉吟。身閒時序好,且登臨。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周密《齊東野語》云:“外大父文莊章公……間作小詞,極有思致。”與其他詠春之作相較,本詞寫得自具一格,既非“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的及時行樂,亦有異於“坐看落花空嘆息,羅袂濕斑紅淚滿”的深閨傷春,且與一般文士那種“願花更不謝,春且長住,只恐花飛又春去”的惜春之意也不一致。全詞對景遣懷,筆調紆徐起伏、韻味深長而又有所寄託,可以說是“極有思致”了。
首句著眼於“春事深”三字,吳文英詞有“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深”和“遲暮”意思接近;“柳暗花明”是實寫春深景色,“柳暗”指出眼前已是“綠暗長亭,歸夢趨風絮”的暮春季節,“花明”形容花朵盛放時的光采和色澤,接下去便是描繪“春事深”的幾個特寫鏡頭。
“小闌”兩句,畫出那小闌乾圍著的花圃,紅芍藥長得枝葉繁茂,花兒已經含苞,好似一支支玉簪,這亦即是晁補之筆下所描寫的春末夏初的景象,“春回常恨尋無路,試向我、小園徐步。一欄紅藥,倚風含露,春自未曾歸去。”(《金鳳鉤》)
“雨余”句寫風聲,鳥鳴聲,用杜荀鶴《春宮怨》詩意:“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正當雨後初晴,風軟煙淡,空氣溫潤和暖。“碎鳴禽”即鳥鳴之聲細碎,秦觀詞亦有“花影亂,鶯聲碎”之句。鳴聲隨暖風送入耳際,似挽留、似惋惜,真是“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這裡寫出春將逝去而光陰猶足可流連。
“遲遲日”兩句,點明季節特徵,是白晝漸長,日影闌珊,即所謂“春欲盡,日遲遲。”“一分陰”,言偶有浮雲,瞬即消逝。“猶帶”兩字,使語氣顯得宛轉,對春欲盡不無悵觸而情調並不低沉。
換頭“往事”兩句,作者感慨平生,但不用直抒而故作頓挫。周密記其“一日,大書素屏雲,‘陳蕃不事一室而欲掃除天下,吾知其無能為矣,’識者知其不凡。”可見其襟抱脫俗。曹操《短歌行》有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詩中流露渴慕賢才之意。可見“沉吟”暗寓著對明時和賢才的企求,也即對國事的關懷,這裡從眼前光景猶可流連,亦即“時序好”、自己又“身閒”,而擬且莫沉吟,要想登臨攬勝,一快胸襟。
舊遊”三句,語意忽又一轉,寫登臨以後觸景傷神,心情轉向惆悵。劉過《唐多令》結末有云:“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是說美景當前,載酒泛舟江上,但已無法回復到昔日同舟遊樂的心情,李攀龍雲其“因黃鶴樓再游而追憶故人不在,遂舉目有江上之感,詞意何等悽愴。”與之相較,本詞末尾雖亦寫今昔之感,卻不用直敘而用深一層寫法,先說舊地風光,歷歷可尋,但仍悵然若有所失,自己所尋求的究竟是什麼呢?“惟有”兩字一轉指出縱使風景不殊,但年少登臨時那種豪情壯懷,卻已隨流光而消逝,無從尋覓。放眼四望,春光將盡,不禁百感交集,如今國事日非,雖欲有所作為而不可能。詞意至此,顯得起伏搖曳,感慨無已,不僅是在嘆息歲月催人老,而且還含有抱負未伸的隱恨。(潘君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