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上的人

星星上的人

《星星上的人》是2017年3月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羅琳·帕克絲特。該書通過自閉症家庭哈蒙德一家在“和諧夏令營”里詭異而又令人著迷的經歷,使迷霧中的一切終於明朗。

基本介紹

  • 書名:星星上的人
  • 又名:和諧夏令營
  • 作者:卡羅琳·帕克絲特 
  • 原版名稱: harmony
  • 譯者:吳超
  • ISBN:9787550019805
  • 類別:外國文學
  • 定價:36
  •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17年3月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國外媒體評論,作者簡介,精彩評論,其他,

內容簡介

也許,孤獨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我們都曾擁有,只是在時光中漸漸喪失。
但是,總有一些人,一直飽有這樣的靈魂。
哈蒙德一家住在華盛頓特區,一切似乎都很美滿,直到大女兒蒂莉的言行明顯變得異常。雖然蒂莉缺乏社交能力,卻是個令人驚奇的天才。為了拯救孩子,哈蒙德一家參加了非常著名的“和諧夏令營”,這裡的家庭各有各的痛苦和糾結。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拋棄一切的旅行比蒂莉的疾病更加兇險。而危機到來之後的命運,到底要靠什麼來拯救?這個以“和諧”命名的夏令營,究竟還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華盛頓郵報》
星星上的人
卡羅琳·帕克絲特向來擅長高概念的道德兩難議題,《星星上的人》巧妙揉合了情感治癒、懸疑推理等多重元素。本書中,她運用雙重敘事的手法,讓媽媽亞麗珊負責講述搬家前的“過去”,而小女兒艾莉絲描述參加“和諧夏令營”之後的“現在”,中間再穿插姐姐蒂莉以未來視角的獨白,直到爆炸性的小說結局。故事層層推進,無論是絕望的父母,還是令人好奇的“和諧夏令營”,都籠罩著一種詭異的氛圍,讓讀者身臨其境、欲罷不能。
—《人物》雜誌
《星星上的人》講述了一個屬於我們這個時代溫暖與孤獨的故事,我不是你,所以不能感受你的痛苦;我不是你,也無法看到你眼中斑斕的世界。而那些用獨特眼光觀察世界的人,最終改變了世界。
—《出版人周刊》

國外媒體評論

全球暢銷書《巴別塔之犬》作者卡羅琳·帕克絲特人性治癒力作。
《華爾街日報》《人物》雜誌 年度最佳圖書
《星星上的人》是卡羅琳·怕克絲特最新作品,2016年夏季在美國出版。一上市,便勇奪各大榜單,並被評為《華爾街日報》10大必讀小說,2016年年度最佳圖書等。

作者簡介

卡羅琳·帕克絲特: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
2003年,處女作《巴別塔之犬》甫一亮相,便力壓《達·文西密碼》《追風箏的人》,登上亞馬遜、《紐約時報》等暢銷書排行榜首,創造了新人新作的奇蹟。作品迅速以3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引起全球讀者熱烈好評。

精彩評論

守護星星上的你,是倍感驕傲的宿命
文∣蜜桃多
為了證明對孩子的愛,你或許巴不得搬出你的擔憂、疲憊與滿懷希望的心來昭示天下。儘管你知道那么多如何引導孩子的方法,但她是一個生來長著奇異翅膀的小天使,究竟是該自豪還是苦惱呢?
小說《星星上的人》(美版又名HARMONY,已於2016年在美國出版)出自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卡羅琳·帕克絲特之手。卡羅琳在這部新作里通過道德兩難議題及雙重敘事的巧妙設定,展現哈蒙德家庭成員對於所謂的“問題”孩子——蒂莉所付出的全部之愛。夏令營成員之間的衝突與和諧,更生動展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所抱有的苦惱、懷疑與重獲信心的心路歷程。
作為故事的線索人物,斯科特·比恩擁有多重身份:他可以是擁有“社交障礙”孩子的所有媽媽的精神導師,可以是“和諧夏令營”的領導者,還可以是在媒體眼中的“邪教” 教主……對於那些放棄家園與故土而投身夏令營的父母和孩子們而言,他的設計與努力更多的是一種嘗試——儘管從表面上看,一切最終以斯科特自盡而失敗,可不得不說這又是一場意外帶來的成功。
從此以後,媽媽亞歷珊德拉仿佛瞬間明白了每個生命不盡相同的意義,比如自己的乖乖女艾莉絲和“淘氣包”蒂莉。過去,對於女兒蒂莉的教育引發的懷疑與苦惱也突然間便煙消雲散。哈蒙德家庭的爸爸和媽媽最終無需再糾結女兒的“病因”了,因為一切源於蒂莉超前的聰慧和周遭對她的誤解產生的碰撞和矛盾。
歷史紀念的僅僅是世人眼中那些崇高的靈魂,而我們每個人,或許正如蒂莉所說,都是“值得被紀念的”。讓我們越來越珍視與驕傲的,是那個長著翅膀的小天使。我們沒有權利去刻意壓制她的天資。那將是她全部的幸福,也將會帶給她最長久的陪伴。
守護星星上的天使,是倍感驕傲的宿命。但願,她的溫暖與孤獨能改變我們的小小世界。最重要的是,當我們紛紛老去,希望她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被未來的某個人溫柔以待。
寶貝,愛你。

其他

我們是否欠自閉症患者一個公平
導語:我們都曾來自於星星,生而孤獨,靜靜散發著光芒,心在遙遠的彼岸,期待著溫柔的呼喚,愛的相擁。自閉症患者是否應該被區別對待?
3月初《星星上的人》在各大書店上市,該書是暢銷書作家卡羅琳·帕克絲特繼《巴別塔之犬》後又一重磅力作,2016年夏季在美國出版,並被評為《華爾街日報》10大必讀小說,2016年年度最佳圖書等。
本書講述了一個自閉症家庭的故事。哈蒙德一家住在華盛頓特區,一切似乎都很美滿,直到大女兒蒂莉的言行明顯變得異常。雖然蒂莉缺乏社交能力,卻是個令人驚奇的天才。為了拯救孩子,哈蒙德一家參加了非常著名的“和諧夏令營”,這裡的家庭各有各的痛苦和糾結。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拋棄一切的旅行比蒂莉的疾病更加兇險。
書籍在上市後由讀者間的討論擴大為社會的焦點話題。《星星上的人》可以引發關注和爭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出於人性中對於自閉症兒童這種弱勢群體產生的憐憫,但更深層次的是對於自閉症人群我們應該創造一個什麼樣的環境。
有耳不能聞,有口不能言,他們是“星星上的人”,居住在遙遠星球,一人一世界,獨自閃耀著光芒。
1943年,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弗雷斯特一個名叫唐納德的10歲孩子被確診患有自閉症,這是自閉症的“第一病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通常不太愛說話,不喜歡和別人交朋友,會一直重複做一些刻板的動作。因為這些孩子通常都是獨來獨往,把自己封閉在個人的世界,所以我們也把自閉症患者叫孤獨症患者。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平均每150個新生兒中就會有1個自閉症患者,中國的自閉症患者預計已經超過1000萬。自閉症起病於嬰幼兒期,父母在本該繼續體驗為人父母的樂趣時收穫到了一個挑戰。
自閉症兒童的父母面臨的第一個困境就是孩子的上學難的問題。在我們國家,幼稚園或者國小常常因為你的小孩患有自閉症而被拒絕接收,所以家長只能是奔波於各個學校間,甚至是祈求學校出於同情接納自己的孩子。因為自閉症兒童表現出來人際交往障礙,大多數父母都是希望通過把孩子送進普通的學校裡面,讓他們和普通正常的孩子相處來改變自己的孩子。現實情況是我們國家的普通學校缺乏受過專業訓練的師資力量,自閉症患者在學校裡面可能會因為同學的歧視和排擠而變得更加孤獨,或者是受到平常人會忽視的刺激。
讓我們看看日本是怎么做的。對於自閉症兒童,在他們入學正常學校接受教育時,學校會給每個年級配備特別指導老師,普通老師也經由培訓後掌握了基本的知識,可以給學生一些引導。
美國作為最早對兒童自閉症開展研究和干預的國家,從診斷到康復以及教育都有系統的社會網路保護,自閉症患者被當作精神障礙人群受到法律的權利保護,並成為殘障人社會服務體系中的對象。無論是診斷、早期介入和康復服務患者都只需支付一小部分費用,甚至是免費享受服務。
中國除了患有自閉症兒童被正常學校拒收外,將孩子送到特殊學校也意味著需要支付高額費用,他們成了家裡的“禍根”。
因為社會對於自閉症患者公平環境的缺失和政策的不完善,自閉症患者家庭頂著經濟負擔,患者自身承受著歧視而且可能會因此錯過幼兒時期的診療和干預而遺憾終生。
自閉症患者是“星星上的人”,除了他們孤獨地閃爍發光外,自閉症患者也是攜帶超能力的“外星人"。部分自閉症患者因為自閉症而擁有超強的記憶力,或者是在數學、音樂等方面優於普通人的天賦。
每一個“星星上的人”其實和正常人一樣,都是一個完整存在的個體,他們不應該被忽視,而且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獲得社會的支持和援助。當今社會中,除了那些已經被確診為“自閉症”或抑鬱症的患者,還有很多社會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或自我放逐或自我隱藏,以“自戀”來救贖沮喪的自我,嚴重者甚至自我傷害,這些症狀,表面上是精神異常,暗地裡卻是人性真實的披露,因為社會的規條、教育和法制,無一不是為了維持安穩的社會秩序而緊箍人性、欲望和自我表達。因此,離開譴責精神異常者的窠臼,或許我們更能接近人性的真相——那不但是理智壓制意識的結果,更是生命存在的另外一種模式。誰都不能避免自己在某個片刻也曾是精神異常者,只是我們沒有勇氣表現出來而已。我們都曾來自於星星,生而孤獨,靜靜散發著光芒,心在遙遠的彼岸,期待著溫柔的呼喚,愛的相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