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缺乏免疫力,易受該病感染的人群和對傳染病病原體缺乏特異性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

對某種傳染缺乏免疫力,易受該病感染的人群。當人群免疫人口相對減少時,如新生兒的增加,集體免疫力減低,人群易感性高;反之,則人群易感性低,集體免疫力高。

對傳染病病原體缺乏特異性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人群中易感者多,則人群易感性高,容易發生傳染病流行。人群對傳染病的易感性是可變的。造成人群易感性增加的因素有:新生兒增加,易感人口的輸入,免疫人口減少和死亡,免疫人口的免疫力降低等。造成人群易感性減少的因素有:預防接種,傳染病流行後,隱性感染後等。判斷某一人群對某種傳染病易感水平的高低,可從該病以往在人群中流行情況,該病的預防接種情況及對人群進行該病抗體水平檢測結果而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感人群
  • 特點:免疫力低
  • 原因:易感基因
  • 性質:容易受感染
易感基因,學術文獻解釋,英文對照,人群易感性,

易感基因

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表明:大多數疾病是多種環境因素和遺傳體質共同作用的結果;對健康不利的遺傳體質所對應的一些與疾病發生相關的基因型,我們就叫做疾病易感基因
我們知道,DNA上面有很多不同的“節”——基因,每一個基因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定的功能,比如說,有些基因是決定我們的身高的,而有些基因決定了我們的膚色等等。隨著對基因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有些基因是跟人類疾病有關係的,於是把這些基因統稱為疾病相關基因。
舉一個例子,比方說糖尿病,普通人對它的抵抗力是有一個標準的。但是人和人對抗疾病的能力不同,如果我們將一般的正常的人的DNA提取出來進行分析,發現它的序列中第三第四位鹼基為“A”和“G”。但是有些人,他們的基因序列就不一樣,它的第三、四位鹼基不是,而是“T”和“A”。研究發現,擁有第三、四位鹼基改變的那些人對於對應疾病—糖尿病表現出比普通人相對而言比較低的抵抗力。換句話說,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那么這些人所對應的該疾病的相關基因就叫做疾病易感基因。當然,我們這裡僅僅是舉一個便於理解的例子,除了鹼基的改變,還有鹼基的異位、缺失等等都可以形成疾病易感基因
應該強調的是:疾病易感基因的易感性是一個相對概念,即擁有這種基因類型的個體要比普通人容易患病,但是即使是普通人,他的疾病相關基因屬於正常人的範圍,也並非一定不會患病。

學術文獻解釋

1、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受感染的人群.這是傳染鏈中的第三個環節.三是時間恰當,是指情緒表現的持續時間適度,不是無休止的。
2、易感人群首先是指具遺傳背景的大腸癌家族成員.這種易感性包括上述表現的基因改變.其可發生在癌出現之前或早期,因此對這些基因的檢測可能成為篩檢的敏感方法。
3、因此所謂易感人群是指那部分尚未形成免疫屏障的人群.根據北京市衛生防疫站流行病學的調查北京市25歲以上的成人中已有60%至70%的人感染過肝炎病毒基本上形成免疫屏障即肝炎不會在這部分人群中“流行”。

英文對照

susceptible population; susceptible crowd; susceptible herd;

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為一個整體對傳染病易感的程度稱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以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表示。判斷某一人群對某種傳染病易感水平的高低,可從該病以往在人群中流行情況,該病的預防接種情況及對人群進行該病抗體水平檢測結果而定。
(一)影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1.新生兒的增加:出生後6個月以上未經人工免疫的嬰兒,對許多傳染病都易感,由於他們體內缺乏特異性免疫力。
2.易感人口的遷入:某些地方病或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區,當地居民病後或隱性感染而獲得對該病的免疫力。當非流行區居民遷入使流行區的人群易感性增高。
3.免疫人口的死亡使人群易感性相對升高。
4.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有些傳染病如天花、麻疹等病後有長期免疫力,有的能維持終身。一般傳染病病後或人工免疫後,其免疫力逐漸下降,最後又成為易感者,使人群易感性增高。
(二)影響人群易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1.預防接種:對易感人群施行人工免疫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最積極的方法。人工免疫所獲得免疫力不能維持終身,故對易感人群必須有計畫地進行免疫接種。
2.流行後免疫人口增加:經過一次流行後,大部分易感者因感染而獲得免疫,但不能依靠這種方式來降低發病率,因流行後傳染源數量增多,有時反而可促進該病傳播。
3.隱性感染後免疫人口增加:隱性感染者雖無症狀但也是傳染源,不可能期望它的增加來制止疾病傳播。
(三)人群易感性與疾病流行關係
易感者大量減少能抑制疾病的流行,甚至使流行終止。但也不能認為易感者上升至某種水平就一定能發生疾病流行,因疾病的發生必須有傳染源的輸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