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鎬

明鎬

明鎬(hào)(989年—1048年8月9日) ,字化基,密州安丘(今山東省安丘市)人。北宋大臣。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明鎬登進士第,初任蘄州防禦推官,歷官大理寺丞、秦州節度判官、益州通判太常博士、東京、蓋州等地轉運使,他治理有方,頗立政績。任陝西轉運使期間,以修建城堡、訓練清邊軍著名於時。其後以樞密院直學士、左諫議大夫知成德軍,入知開封府。

慶曆七年(1047年),王則起義於貝州,明鎬任河北體量安撫使,又作為參知政事文彥博副手,與其共同率軍鎮壓。同年,平定起義,因功拜端明殿學士給事中、權三司使,旋即升任參知政事。慶曆八年(1048年),因背疽病而逝世,年六十,贈禮部尚書諡號文烈

明鎬正直寡言、馭軍嚴明,為官所到之處都沉穩得體,遇事從不苟且,為世人所推重。

概述內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本名:明鎬
  • 別稱:明文烈、明參政
  • 字號:字化基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密州安丘
  • 出生時間:989年
  • 去世時間:1048年8月9日
  • 主要成就:安撫陝西邊塞,平定王則起義
  • 官職參知政事
  • 追贈禮部尚書
  • 諡號:文烈
人物生平,歷職地方,兩路轉運,安撫邊塞,整肅軍紀,連戰王則,疽發而逝,主要功績,修築城堡,訓練廂軍,平定起義,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親屬成員,史料記載,墓葬遺蹟,

人物生平

歷職地方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明鎬出生。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明鎬登進士第,最初任蘄州防禦推官
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趙恆駕崩,明鎬進呈《真頌》四十六篇,被朝廷改任大理寺丞。
天聖三年(1025年),薛奎任秦州知州,調明鎬任節度判官。薛奎調任益州,明鎬隨調任錄事參軍程琳接替薛奎後,奏請明鎬任簽書節度判官,並就任益州通判,後升為太常博士

兩路轉運

明鎬回朝後,仁宗問明鎬有何才能,薛奎稱他沉著、勇猛而有謀,能決斷大事,仁宗因此升他為開封府推官。明鎬進獻《六冗書》,得以升任尚書祠部員外郎,後任三司戶部判官,改任刑部員外郎、京東轉運使,升兵部員外郎、直史館、益州路轉運使。遇上饑荒,百姓沒有儲備,盜賊時有發生,明鎬為了穩定物價,便招募百姓當兵,人民因此安定下來。

安撫邊塞

寶元二年(1039年),陵州知州楚應幾貪贓受賄之事敗露,有人告訴明鎬要他早些奏報朝廷,明鎬說:“被治罪就夠了,何必要再騙朝廷呢?”終因失察的過錯被懲罰,降為同州知府。未滿一月,遇上西夏李元昊大舉進攻延州,大將劉平石元孫兵敗被俘,明鎬因而被起用任陝西轉運使、兵部侍郎、直史館,旋即轉任工部郎中、陝西隨軍轉運使,與夏守贇、王守忠等共同商議邊事。敵軍攻破金明寨,撤去後,他建議修復此城,將帥擁兵不前,而明鎬只用一百多騎兵,他親自督促將士,僅用一月便修復此城。後罷職隨軍轉運使。
後升任戶部郎中、直昭文館、陝州知州,調任江、淮制置轉運使。未赴任,適逢西夏攻破豐州,明鎬因此被提升為天章閣待制、河東轉運使。修築建寧、中候、百勝等寨及鎮川、清塞等堡,共建五城。

整肅軍紀

慶曆二年(1042年)五月,朝廷因之前修築城堡之功擢升明鎬為左司郎中。六月,升任龍圖閣直學士并州知州兼河東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明鎬大規模巡閱邊疆,以防備西夏。
當時在邊疆任職的很多是紈絝子弟,明鎬便抓了一些最不盡職的處以杖打的刑罰,拖沓無能的人都自動辭職離開,最後奏請朝廷挑選熟悉軍事的人來鎮守城堡邊寨。行軍打仗時,娼妓多隨同而行,明鎬想要將她們驅逐,又怕傷了將士們的心,正好有個士兵因與人爭奪發怒,殺了一個娼妓,官吏將他逮捕後報告明鎬,明鎬卻說:“那些娼妓們來軍中做什麼?”放了此人,不加懲治,娼妓們知道後都嚇得逃走。
慶曆三年(1043年)二月,明鎬向朝廷請求,從今以後,並、代路制置軍馬事務靠近遼朝邊界的,委任經略使便宜處分,朝廷同意。
明鎬後以樞密直學士、左諫議大夫之職知成德軍,後入京任開封知府,仍兼舊職。

連戰王則

主詞條:王則起義
慶曆七年(1047年)冬十一月,王則貝州發動兵變,捕知州張得一,他被推為東平郡王,建國號安陽,年號得聖。十二月,朝廷任命明鎬為河北體量安撫使,前往平叛。
慶曆八年(1048年)正月,明鎬因貝州城峻不易攻,於是製造距闉,將要完成時,被義軍焚毀。明鎬又採納軍校劉遵之計,挖南城下地道以攻城,並日夜派人進攻北城來牽制義軍。貝州百姓汪文慶等從城上將書信綁在箭上,射向明鎬營帳中,約定自己作為內應,他在夜裡從城牆上垂下繩索來幫助官軍入城,入城的官軍有幾百人,但被義軍發現,領軍抵禦,官軍此前為獨占功勞,又砍斷繩索來斷絕其後上來的人,導致兵寡不敵,只得與汪文慶等人又以繩索下城牆撤離。當時,樞密使夏竦厭惡明鎬,多次阻擾他的奏請。同月,朝廷因貝州久未平定,又命參知政事文彥博宣撫使,前來平叛,明鎬改任副使。此時,貝州義軍意圖出城綁架遼朝使者,明鎬通過間諜暗中得知,派殿侍安素在城西門伏兵。其後,義軍果然有三百人在夜間出動,都被安素抓獲。文彥博趁義軍兵力被北城官軍牽制之機,派壯士二百人從地道中攻入城中,經過激戰大敗王則。
閏正月初二,貝州平定。同月初九,明鎬升任端明殿學士給事中、權任三司使。文彥博回朝後多次推舉明鎬的功勞,明鎬因此於四月初四升任參知政事

疽發而逝

同年六月二十六日,明鎬背生毒瘡,仁宗對輔臣說:“明鎬忠心磊落,有功勞,在他還沒有病糊塗時,朕想見他一面。”仁宗親自慰問明鎬時,悽慘地說:“正要靠卿來謀劃國家大事,為何這么快就病了!”明鎬氣力疲憊,但仍能磕頭謝恩。次日(二十七日,8月9日),明鎬去世,享年六十歲,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烈”。

主要功績

修築城堡

明鎬在陝西、河東任轉運使時,相繼修復、修築了金明、建寧、中候、百勝、鎮川、清塞等營壘城堡,屢受朝廷嘉獎,他所留下的布置舉措,後來受到河東父老的追思。

訓練廂軍

明鎬在同州時,曾檢閱同州廂軍,挑選到三百多個有才幹有武藝的人,教他們使用強弩,然後上奏用他們做“清邊軍”,號稱最驍勇剽悍的隊伍。後來,陝西、河東等地都仿效這一做法。

平定起義

慶曆七年(1047年)十一月,貝州士兵王則發動兵變,明鎬率軍平叛,鑒於貝州城堅,便一面猛攻北城以吸引義軍兵力,一面在南城挖掘地道,最終與文彥博一同成功平叛。

人物評價

總評

明鎬為人正直寡言,馭軍嚴明,任職所到之處都沉靜穩重而不失身份,但碰上事情卻從不苟且,因而被世人推崇敬重。

歷代評價

薛奎:①其為人端肅,其言簡而理盡。凡人簡重則尊嚴,此貴臣相也。(歸田錄》引)②沈鷙有謀,能斷大事。(宋史》引
趙禎:鎬忠亮有勞。(《宋史》引
王稱:鎬端重寡言,所至安靜有體,臨事不苟,既卒,人多傷之。(東都事略
呂中:得一明鎬而貝州平,薦明鎬以討賊者,相臣文彥博也。(宋史全文
脫脫:鎬堅正寡合,馭軍嚴,臨事果,其安撫河東邊塞,後來父老道其舉動措置,輒嗟嘆追思。(《宋史》
趙翼:貝州王則之亂,討平之者,明鎬、文彥博也。(廿二史札記

親屬成員

父親:明元吉,曾任萍鄉知縣、大理寺丞。

史料記載

隆平集·卷八》
東都事略·卷六十三》
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紀事本末·卷三十二·貝州卒亂》

墓葬遺蹟

明鎬冢位於山東省安丘市朱子村(今屬峽山區)村北,明鎬去世後,歸葬於此。明鎬冢與蓋公山上的蓋公冢、黃公山上的黃公冢的方位成“品”字型,人稱“三冢鼎立”。1958年,因修水庫,明鎬冢淹沒於庫底,其中殘存的半截墓碑,現存於安丘市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