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李東陽行草自書詩卷

李東陽行草自書詩卷,該卷作於正德八年(1513年),作者時年67歲。所作的詩有《錢塘江潮歌》、《西湖春曉圖》、《清明日西莊作》、《城西省墓歸過趙生園池二首》、《獨酌二首》、《一醉二首》。這些詩除《錢塘江潮歌》(原名為《錢塘江潮圖·為喬少卿希大作》)及《西湖春曉圖》(原名為《題湖山春曉圖》)已收入《懷麓堂全集》外,其餘的詩均未見輯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李東陽行草自書詩卷
  • 類別:書畫
  • 材質:絹本
  • 作者:李東陽
  • 年代:明代
  • 收藏機構:湖南省博物館
詩卷組成,《錢塘江潮歌》,《西湖春曉圖》,《清明日西莊作》,《城西省墓歸過趙生園池二首》,《獨酌二首是日飲松江酒》,《一醉二首》,相關資料,作者簡介,

詩卷組成

《錢塘江潮歌》

《錢塘江潮歌》詩曰:“錢塘江頭江倒流,中有潮聲號萬牛。堆銀如山雪如屋,遠影滅沒當空浮。千峰將頹樹欲禿,海若股慄天吳愁。來船歡欣勢自下,瞬息千里無淹留。去船乘危貴得正,力盡一過且復休。躋攀分寸偶失手,頃刻下飽黿與鰍。由來只(咫)尺不自覺,遠望不敢凝雙眸。客來未到膽已落,借問同行還見不。何人嬉笑欲起舞,越東老翁搔白頭。群兒招呼或助叫,倏忽過耳風颼飀。達士遐觀得奇賞,七澤五湖同一漚。天道虛疑月盈缺,世情妄假人恩讎。復將險巧作戲劇,鄉里少年夸善泅。潮來潮去亦何意,人間萬事良悠悠。我時渡江不相值,空對燕客談杭州。壯懷高興兩莫遂,三十六年秋復秋。誰將妙思入畫本,似與造化爭雕鎪。酒酣月落不知處,夢醒尚作江南遊。”
《錢塘江潮歌》《錢塘江潮歌》

《西湖春曉圖》

《西湖春曉圖》詩曰:“湖船著水平無舵,篷上使篙篷下坐。山光四面錦屏開,橋影中天彩虹臥。輕鴉拂樹還千點,老鶴叫空時一個。宴客遙將綺席隨,遊人不惜青鞵破。江南風物今余幾,看畫題詩兩無那。卻恐湖山畫不如,他年自買扁舟過。”
《西湖春曉圖》《西湖春曉圖》

《清明日西莊作》

《清明日西莊作》詩曰:“謝病尋山第一回,絕無風少塵埃(此句可能漏一字)。花間倚杖亭亭立,水面流觴曲曲來。杜甫草堂居始定,邵平瓜地手須載。溪行野宿真隨意,林外催歸莫浪催。
《清明日西莊作》《清明日西莊作》
二月春寒尚未回,一春強半隻風埃。汲殘井水田猶渴,望斷溪雲雨不來。野外桑麻思舊植,壠頭松柏是新栽。山林漫有田園興,農事偏驚歲月催。”

《城西省墓歸過趙生園池二首》

《城西省墓歸過趙生園池二首》詩曰:“因尋舊壠松揪地,偶過鄰家芍藥園。老去年多蓬鬢改,晚來風急花落繁。有情紫燕知新社,無數蒼苔上古垣。欲向水邊詢往事,浴鴻飛鷺總無言。
《城西省墓歸過趙生園池二首》《城西省墓歸過趙生園池二首》
石堤沙路轉逶迤,斜日輕舟晚更移。枝亨單不嫌紗帽濕,水深偏怯板橋危。行貪覓句攜筇遠,坐愛江流返棹遲。何處桑榆還暮景,野情村調兩無期。是日聞林薄間有唱桑榆暮景者。”

《獨酌二首是日飲松江酒》

《獨酌二首是日飲松江酒》詩曰:“獨酌花無語,交歡客有期。且將花當客,卻被酒催詩。舊事經心錯,微醺入面遲。乾坤五湖水,風味幾人知。
《獨酌二首是日飲松江酒》《獨酌二首是日飲松江酒》
獨酌杯常淺,微吟韻轉幽。野情隨事足,塵鞅有時休。愛月頻開戶,思山欲上樓。此緣拋未卻,拋卻更何求。”

《一醉二首》

《一醉二首》詩曰:“老來差覺酒腸寬,淺酌頻斟也自歡。昨夜偶然成一醉,故人醒眼若為看。
《一醉二首》《一醉二首》
醉鄉天地本來寬,萬事無悲亦不歡。四十九年醒是醉,一時翻作醒時看。”

相關資料

當這卷《行草書詩》書寫完畢,絹面已滿,李東陽又另紙在灑金箋上,道出書詩的原委,便署名落款。其自跋為:“文玉太史以寧波絹作長卷,請書近作。每遇晴天暖日,徑造書室,令家僮磨墨以侍。其賞音好事乃爾,非身有之,豈能親切有味如此哉!詩皆謝事後所得,故多山林丘壑中語,亦詩家所不訝也。卷後尚餘一幅,其同年崔少卿世興為趣成之。正德八年(1513年)十一月四日西涯識。”下鈐“賓之”和“懷麓書樓”兩方朱文方印。在正文之首上角鈐“長沙”朱文印。
李東陽行草《自書詩卷》署名落款李東陽行草《自書詩卷》署名落款
跋文中的“文玉”,即董王己,浙江會稽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榜眼,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
“崔少卿”,即崔傑,字世興,蘇州吳縣人。明弘治十八年進士,官禮部郎中、尚寶司少卿。
該卷引首“西涯墨妙”四個渾厚蒼勁的大字,是近代著名金石書畫家吳昌碩所題書,後鈐朱文“俊卿之印”和白文“倉碩”二方印。接下來是明代王世貞的題詩及清代沈俊彩繪李東陽肖像。在拖尾上跋文的依次為近代吳昌碩高時顯金蓉鏡趙時棡等著名金石書畫家。
近代著名金石書畫家吳昌碩所題書近代著名金石書畫家吳昌碩所題書
王世貞所題詩文云:“故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贈太師李文正公東陽:
矯矯李長沙,髫年見囊錐。及乎操文柄,萬流所趣歸。宏基樹層構,五彩寔彰施。新皇善逸豫,群蠱爭媚之。公卿轟然散,而乃獨依依。潔身豈不佳,王室阽艱危。回瀾非所任,調劑亦不訾。苟存鉅公度,焉恤少年譏。王世貞撰(撰)”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江蘇太倉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萬曆十七年(1589年)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能書善畫,是當時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和書法理論家,著有《藝苑卮言》等。
沈俊所繪李東陽畫像,頭戴青色朝冠,身著紅色朝服,雙手捧笏,慈眉善目,面帶微笑,神情專注,栩栩如生。圖左上方,畫家用篆書工整書寫道:“少師贈太師李文正公”。下鈐白文沈俊私印”一方。
沈俊(清代人),字仰之,號葉舟,江蘇蘇州人,居虞山。家多名人粉本,善人物寫真,間寫花卉翎毛,風味不凡。
在書卷拖尾上,吳昌碩又題道:“西涯先生以詩名於正德間,近代稱‘明七子’,先生其一也。書法沈著酣肆亦如其詩,世所罕見。天覺仁兄得此卷,良為墨緣勝事,用書卷尾以志欣賞。丙寅(1926年)秋仲。吳昌碩時年八十又三。”下鈐白文吳俊之印”和朱文“吳昌石”二方印。
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號缶廬,浙江安吉人。清光緒年曾任安東縣知事,方一月掛冠而去。精通詩文、書法、篆刻,擅長畫花卉,皆獨具風格,堪稱一代宗師。著有《缶廬詩存》、《印存》、《吳昌碩畫集》等。
近人高時顯跋文曰:“西涯先生,茶陵人,世居京師,五世皆葬畏吾村,萬曆中封其墓。我朝墓地屬浮屠氏,在大慧寺西三十步許,法梧門祭酒與蕭昆田侍御募修墓碣祠宇,湘鄉謝薌泉侍御為敘緣起。嘉慶庚申,宛平令武進胡遜捐俸,贖墓田於百詳庵,僧乃營葺墓道,建寺三楹,梧門記其始末,揭之祠壁,張皋聞為之書。其西涯故居,梧門定為在德勝橋西地,名煤廠,距梧門所居不數十武。戊午六月九日,同人因公生日,集祀之,並作長卷,而薌泉為之記。西涯則今之積水潭,詳梧門所為西涯考,王琴德司寇詩淨業寺北積水區:‘柔藍一檻浮鷗鳧,相傳自昔西涯居。題西涯生日卷作也。’文正相業學門昭垂史冊,而祠墓故居荒廢泯沒,猶待後人搜訪考證,葺苴而存之。其翰墨托之絹素,幾經燹劫而所得幸遺者,益為難遇,而可寶貴矣。天覺吾兄,夙好名跡,鑑別既精,求古如饑渴。偶得文正此卷,雖無印記,審為真跡,什襲珍如球圖,鄭重出視,俾拓眼福。莊肅展讀,愛不忍釋,以義自持,謹識數言,銘心之品也。中元丁卯(1927年)嘉平,泉江高時顯野侯甫書於梅王閣。”後鈐朱文“野侯書畫”、白文高時顯”、白文“梅王閣”三方印。
跋文中多處提到的“梧門”,即法式善(1753——1813),姓伍堯氏,原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又號梧門,蒙古正紅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進士,官祭酒。能書善畫,有著作傳世。
高時顯(1878——1952),字欣木,號野侯,浙江杭縣人。清末舉人。以擅長隸書和刻印著稱,尤能畫梅,其家藏古今名人畫梅作品頗豐。曾任中華書局編審多年。
近人金蓉鏡的題跋為:“西涯相弘治朝,錢牧齋(即錢謙益)謂休明之運,萃於成弘《懷麓堂集》,原本少陵、隨州、香山,兼有眉山道園之勝。雍容台閣,詞有體要,石王缶、羅王己、邵寶、魯鋒、何孟春六人,守師法不變,猶蘇門六君子也!張亨父云:‘金羈細馬,書明光碧色,羅衣錦繡,香行過玉河,三萬騎少年爭說李東陽太平宰相,出手便不同。’其重經西涯云:‘轆轤聲里田田水,楊柳枝頭樹樹鶯。’亦華貴非後人所及。嘉靖後,山嶽光氣不完,人才學術皆薄,政事則張掛分宜(即嚴嵩),詩有王(世貞)、李(攀龍),學有白沙(即陳獻章)、陽明(王守仁)。天殆屬意白山黑水間,使不得不耗磨以至於盡。至國初,復歸於正。此卷可以覘世運歟!天覺仁兄其寶之。丁卯嘉平,嘉興金蓉鏡記,時年七十有二。”後鈐朱文“潛盧”印一方。緊接著又題詩:“意到筆到墨亦到,宰相太平方爾能;杏苑少年何日見,不如分與讀書燈。香岩居士又題。”下鈐朱文“蓉鏡”印一方。
金蓉鏡(1856——1928),字甸丞,晚號香岩,秀水(浙江嘉興)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進士,出仕湖南,清末歸。其才學淵博,詩文優雅;擅畫山水,簡略荒率。
近人趙時棡跋文道:“西涯相業世或有議之者,蓋以其坐視劉健謝遷而不救也。殊不知西涯休休有容,善類為之保全者不少,正不得以劉、謝故而誣之。其文章頗負盛名,當時稱為燕許大手筆,而壇坫風流在七子中推領袖。著有《懷麓堂集》。天覺先生得其手書,諸詩業已付裝成卷,越數年復得遺像,擬重行補入,持以囑題,展閱一過,用識數語以志眼福。庚午黍日,叔孺趙時棡識於娛予室。”下鈐白文“趙棡之印”一方。隨後又題:“是卷首《錢塘觀潮歌》,字裡行間有墨漬隱見,實系後之學書仿印者所沾染,庸妄人不知寶貴,留此微瑕,閱者可無庸致疑也。越二日叔孺再題。”下鈐朱文:“時”和“棡”二方印。
趙時棡(1847——1945),字叔孺,晚號二弩老人,鄞縣(浙江寧波)人,寄居上海。清末諸生。擅長金石、書畫,尤善畫馬。晚年工花卉、翎毛、草蟲。篆刻自成一家。

作者簡介

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湖廣茶陵(今湖南茶陵)人。自幼習文,4歲時隨父親在京城時就會寫徑尺大宇,被視為神童。因他的才名,在四歲、六歲、八歲時,先後被景宗召見過三次。八歲時選到順天府學進學。李東陽十六歲時就考取了舉人。第二年,考取進士。此後仕途順達。十八歲時,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成化八年(1472),任翰林院編修。成化十六年(1480),三十四歲的李東陽,任翰林院侍講,兼應天府(南京)鄉試考官。弘治六年(1493),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弘治七年(1494),李東陽任職內閣,專管誥敕。後屢任禮部右侍郎、禮部、戶部、吏部尚書及文淵閣、謹身殿、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是明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文典雅工麗,其詩影響所及形成“茶陵詩派”。
李東陽長於草書。他是明初台閣體書法向明中期吳門書法過渡期間的書法家。他對自己的篆書相當自負,自言:“李斯李陽冰之後,就算小生我了。”是明代不多的篆書書法家之一,對明代篆刻文字有一定的影響。他的楷書師法顏真卿,法度謹嚴,風格清潤瀟灑,得其精髓而又自成一家,開吳門書法的先聲。他的行、草書融有篆隸遺意,用筆方式與明代其他草書家不同,他這方面成就最高,特別是草書,結體寬博疏朗,與圓轉瘦硬、骨力雄健的用筆互相生輝,形成自己的風格。李東陽的書法已擺脫明初台閣體的束縛,對明中期書風起承先啟後的作用。代表作品有:篆書《懷素自敘帖引首》、楷書《邃庵銘》、行草書《自書詩卷》等。著有《懷麓堂集》、《詩話》、《燕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