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行動的藝術

明智行動的藝術

德國銷量40萬冊的超級暢銷書《清醒思考的藝術》之姊妹篇。

為什麼一個差勁的理由,也比沒有理由好?為什麼“最後的機會”總是讓人失去理智?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一份成績單霎時亮眼?為什麼人們打算做的事情總是太多?為什麼說想要真正了解世界,就要少讀新聞?

《明智行動的藝術:你最好讓別人去犯的52種行為錯誤》繼續跨界混搭范兒,融合了經濟、管理、心理諸學科的前沿智慧,以52個既科學又輕鬆,既嚴肅又有趣的精緻篇章,總結了人們行動時常犯的錯誤,將“謀定而後動”落實到可操作的細節。《明智行動的藝術》猶如一面鏡子,以之反思,時時學習,就能做到少犯錯誤,多出成績。

《明智行動的藝術:你最好讓別人去犯的52種行為錯誤》配有52幅詼諧生動的德式手繪彩插,與52個行為錯誤映照,讀來既入眼又入心。

基本介紹

  • 書名:明智行動的藝術
  • 又名:你最好讓別人去犯的52種行為錯誤
  • 作者:羅爾夫•多貝里
  • 原版名稱:Irrwege
  • 譯者:劉菲菲
  • ISBN:9787508641287
  • 類別:生活哲學
  • 頁數: 209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8-20
  • 裝幀:假精裝
明智行動的藝術,目錄,內容總結,

明智行動的藝術

教皇問米開朗基羅:“請告訴我你才華橫溢的秘密,你是如何創造出《大衛》這一經典雕像的?”米開朗基羅答道:“很簡單,我把所有不是大衛的大理石都去除,大衛就誕生了。”
讓我們都誠實一點。我們並不是很明確地知道什麼使我們成功,也並不是很明確地知道什麼使我們幸福,但我們很清楚地知道什麼會破壞成功和幸福。負面認識(不該做什麼)比正面認識(應該做什麼)的影響更大——這個道理很簡單,也很基本。
我們就要像米開朗基羅那樣,更清醒地去思考,更明智地去行動。這意味著不是專注於大衛,而是專注於其他一切不屬於大衛的內容並去除它們。用我們的話說就是要清除所有思維和行動的干擾因素,這樣就會更好地思考和行動。
古希臘人、古羅馬人和中世紀的思想家稱這一方式為“否定方式”(Via Negativa)。字面上的意思是:負面的途徑,放棄的、捨棄的、削減的途徑。神學第一個對否定方式作了詮釋:“人們並不能說出上帝是什麼樣,只能說出上帝不是什麼樣。”套用我們今天的情況來說就是,我們不能說出什麼使我們成功,只能說出什麼會阻礙或破壞成功,其他的我們其實不必知道。
作為公司創始人和企業家,我自己也常常會陷入很多思考的困境,幸運的是我總能將自己從中解放出來。我今天在給很多醫生、董事、監事、經理、銀行家、政治家或政客做講座時我感覺自己和他們很相似,感覺自己和他們是坐在同一條船上——因為我們都在劃著名槳,努力在生活這條長河中前行且不被它的漩渦吞噬。理論家往往不能明白這種否定方式,相反實踐者卻很理解它。傳奇的投資家沃倫·巴菲特這樣描述自己和他的合作夥伴查理·芒格:“我們沒有在經商中學會解決難題,我們只學會了去避開難題。”這就是所謂的否定方式。
繼《清醒思考的藝術》之後是這本《明智行動的藝術》。你可能會問:思維的錯誤和行動的錯誤有何區別?很坦白地說,其實沒有區別。我需要給上一本書後續的52個章節定一個書名,並且覺得這個名字很合適。本書的文章仍來自於我為《時間報》、《法蘭克福匯報》和《瑞士星期天報》所寫的專欄。把兩本書放在一起,就是對大約100個最嚴重的思維錯誤的解析。
我的願望很簡單:如果我們能成功地避開這些最嚴重的思維錯誤——無論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在職業決策或政治決策上——我們的幸福將會有一個量的提升。
總而言之:我們不需要額外的智慧、新的想法或更多的行動,我們只要更少的愚蠢。這條提升之路是通過否定方式實現的。米開朗基羅知道這個道理,在他之前的亞里士多德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智者的目標不是獲得幸福,而是避開不幸。”如今你也有機會加入智者的行列。

目錄

前言 1
為什麼很差的理由也往往夠用——
用理由辯護 5
為什麼做的決定越少,效果會越好——
選擇疲勞症 9
為什麼您不會穿希特勒穿過的羊毛衫——
關聯謬誤 13
為什麼沒有平均的戰爭——
平均數的問題17
您如何用錢毀掉了動力——
激勵排擠效應21
如果沒有可說的,就什麼都別說——
廢話傾向25
作為經理您如何什麼都不做就可以使數值看上去更好——
威爾·羅格斯現象29
如果您有敵人,那就提供給他大量信息——
信息偏倚 33
為什麼在滿月時會看到人臉——
聚集性幻覺 37
我們為什麼要愛著曾為此承受過痛苦的事物——
勞力辯證現象 41
為什麼小型公司有自己的特殊情況——
小數定律 45
請謹慎對待您的期望——
期望 49
不要相信您最先憑直覺想到的內容——
簡單邏輯 52
如何揭穿江湖騙子——
富勒效果 57
為什麼志願工作只對明星適用——
志願者的荒唐 61
為什麼您是情感的傀儡——
情緒啟發學 65
您為什麼要和自己唱反調?——
內省錯覺 69
為什麼您要斷了自己的後路——
缺乏關門的能力 73
為什麼我們要用新的換取好的——
對新事物的狂熱 77
為什麼煽動宣傳會有效果——
睡眠者效應81
為什麼您對於哪個是最好的很盲目——
選擇盲目症 85
為什麼我們會說後起之秀的壞話 ——
競爭偏見89
為什麼第一印象有欺騙性——
最初效應和近因效應 93
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未知的事物 ——
放血效應97
為什麼自己做的菜吃起來更香——
非我發明症候群 101
您如何來利用不可想像的事情 ——
黑天鵝效應 105
為什麼我們的知識不能通用——
依賴域現象 109
為什麼您會認為其他人和您想得一樣——
虛假同感效應 113
為什麼您總是有道理的——
歷史篡改117
為什麼您要和您的足球隊保持一致——
群體內/外偏見121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天馬行空——
模糊不容性 125
為什麼我們會認為現狀最好——
默認效應129
您為什麼會喜歡“最後的機會”——
害怕後悔 133
為什麼顯眼的不等於是重要的——
凸顯效應 137
為什麼實踐高於研究——
知識的另一面 141
為什麼錢不是赤裸裸的——
賭場贏利效應 145
為什麼新年時下的決心很難實現——
拖延症 149
為什麼您需要自己的王國——
妒忌 153
為什麼您寧可讀小說也不想看統計數據
心智理論效應 157
為什麼危機很少會是機會——
“沒有殺死我”謬誤 161
為什麼您偶爾應關注焦點之外的內容——
注意力錯覺 165
為什麼大話也有說服力——
策略性虛報169
為什麼有時候您應該關上大腦——
想得太多 173
為什麼您打算要做的事情過多——
計畫謬誤177
拿錘子的人會把一切看成釘子——
專業偏見181
為什麼計畫使人感到安心——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185
您坐哪條船比您划槳用多少力氣更重要——
能力錯覺 189
為什麼檢驗清單使人盲目——
正面效應 193
為什麼會繞著箭畫靶心——
“挑葡萄乾現象” 197
石器時代對替罪羊的獵捕——
為什麼開車飛快的人會開得更安全——
意向性治療謬誤205
為什麼您不應該讀新聞——
新聞錯覺209
附錄
參考文獻 213
致謝 229
如何繼續 231
關於作者 232
關於插圖作者 233
對《清醒思考的藝術》的評論234

內容總結

1、用理由辯護
很多時候我們說服對方是需要理由的,在話語前加“因為”就是告訴人們你是有理由的,即使有時候這個“因為”後面跟著的理由並非無懈可擊。可以儘量的多使用“因為”,它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潤滑劑。

2、選擇疲勞症
我們在做了大量的比較和決定時,會出現“選擇疲勞症”,頭腦會麻木,思維會漸漸不清晰,這時我們可以暫時休息一下,之後頭腦會變得清晰,在做選擇和決定時,會做出更好的決定。

3、關聯謬誤
有時我們會將被使用過的物品和使用過它的人進行關聯,導致我們有可能不會使用這件物品,或者喜歡使用這件物品——這就是關聯謬誤。

4、平均數的問題
如果一個數值不會給平均值帶來很大影響,那么“平均”這個概念是有意義的;如果一個數值極大或極小,它會給平均值帶來很大影響,平均的概念就沒有意義。

5、激勵排擠效應
用獎金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能夠起到好的作用,但有時會帶來相反的作用。員工會形成“認真對待有提成或提成高的工作,糊弄沒提成或提成低的工作”的思維。

6、廢話傾向
當你面對一件事情沒有什麼想法的時候,不要為了表現自己而廢話連篇,那樣只會讓你顯得無知、膚淺。如果你對一件事表達不清楚,表述的含糊不清,說明你並沒有對這件事完全想明白,到最後甚至連自己想表達什麼都不知道。通用電氣前董事長傑克·韋爾奇:“你可能不相信保持簡單明了是多么難的一件事,因為人們害怕自己被別人當成傻瓜,其實結果恰恰相反。”

8、信息偏倚
每天接收太多的信息只會令我們越來越糊塗,內心會越來越浮躁,導致我們無法靜下心來深度思考問題。沒有價值的垃圾信息甚至會讓我們黑白顛倒、是非不分,顛覆我們正確的價值觀。

10、勞力辯證現象
有時我們下了很大功夫去做一件事,但結果並非像我們預想的那樣,這時我們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客觀的看待結果。在過程中,我們要非常積極的去做,正所謂盡人事聽天命。

12、期望的正負效應
要正確的看待你對事物的期待。有期待會增加動力,但請對不能控制的事情降低期望,比如對彩票、股票市場等。這話聽上去矛盾卻有道理:使自己遠離不好的意外的最佳方式就是去期待意外。

20、睡眠者效應
睡眠者效應是指我們會記住信息本身的內容,而會忘記信息的來源出處。也許一些信息來自於我們不信任的出處,但過一段時間,出處會被我們漸漸淡忘,而信息本身在腦中卻越來越深刻。

21、選擇盲目症
選擇盲目症是指將兩個不具備可比性的東西、事物放到一起作比較。比如政府想在空地上建體育館,大家會認為地空著也是浪費,健體育館比空地要好——這就是選擇盲目症。正確的比較應該是在同類別中作比較,應該在城市配套設施裡面來選擇,建體育館還是建醫院?或者圖書館?

23、最初效應和近因效應
不要根據第一印象對人、事物進行評價、判斷,不要先入為主,它具有欺騙性,請對人、事物進行全方面的了解後,再進行評價、判斷。

25、非我發明症候群
我們總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我們會陶醉在自己的想法中。為了能夠保持清醒,你要時刻問自己,這個想法真的非常好嗎?客觀的看待自己的想法。

28、虛假同感偏差
當我們做一件事或有一個想法的時候,總會認為別人跟我們的想法一樣,這就是虛假同感偏差。別人跟我們的想法不同是正常現象,任何事情有很多面,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導致觀點、想法不同。

32、默認效應
很多人患有“默認效應”症狀,默認效應是指當人們做出選擇時,如果有默認選項時,人們會傾向於默認選項。比如手機鈴聲,很多人會選默認鈴聲而不去更換。或者汽車的顏色,廣告上出現的車如果是白色的,就算這個車有7種顏色可選擇,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白色。

40、“沒有殺死我”謬誤
一個人得了一場危機生命的重病,當他康復後會認為比原來更加“強大”,這個“強大”應該是指精神上,而不是身體上,身體病重後當然比生病前要有損失。一個公司瀕臨倒閉,經過一段時間後又起死回生,這個公司老闆說公司比原來更加“強大”,這個“強大”同樣是精神。很多人盲目的認為吃虧是福,但跟們沒有理解真正的含義。吃虧是吃虧,福是福。如果在吃虧後學到了東西,有一些收穫,才能說是福,當然,這個“福”是精神層面的,如果吃虧後並不能從中得到收穫,吃虧就是吃虧。

45、專業偏見
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通常會用我們最擅長的領域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它,這就是專業偏見。馬克·吐溫說:“如果你唯一的工具就是把錘子,那么你會把所有問題都看成釘子。”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應該站在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得出的結論才更加完整。

49、挑葡萄乾現象
“挑葡萄乾現象”就是只表達最自己有利的,迴避對自己無利的現象。比如一個酒店在網上放的照片絕對是美觀的,上檔次的,而一些不美觀的角度、髒兮兮的管道等是不會出現在網上的。再比如一個員工在做年底總結匯報的時候,會說他今年已經完成的重要工作,而不會提起各種未完成的工作。

50、單一因果謬誤
單一因果謬誤是指人們會認為一件事情的結果只是由一個原因引起的。牛頓因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而發現萬有引力,人們從此認為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只是因為萬有引力,其實這種現象的造成是來自很多因素。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是這樣寫的“當蘋果成熟,它會從樹上掉下來,為什麼會掉下來呢?因為地心引力?因為它的莖幹枯了?它的果肉腐爛了?因為它太沉了?因為風把它吹下來了?或者因為樹下的男孩想吃它?這裡面沒有一個唯一的原因,而是所有原因綜合所致……”。任何一件事情的結果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

52、新聞錯覺
每天看大量的新聞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新聞只是讓你知道一些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我們並不能從中收穫到什麼,新聞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我們忘得一乾二淨。很多新聞呈現出的內容並不是真實的,看到的只是大眾的輿論而已。一個有輿論導向的標題和內容會欺騙我們的思維,我們看到的只是記者的思維邏輯,而並非事情的真相,大量的關注新聞是沒有意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