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戲曲

明代戲曲

在宋元南戲和金元雜劇基礎上發展衍化而來的藝術,包括傳奇戲曲和雜劇。傳奇戲曲因為從南戲發展而來,所以又稱南曲戲文,是明代中國的主要戲曲形式。

明代戲曲包括傳奇戲曲和雜劇,分別在宋元南戲和金元雜劇的基礎上發展衍化而來。作為兩種不同的戲曲藝術形式,它們各自走著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宋元南戲和金元雜劇基礎上發展衍化而來的藝術,包括傳奇戲曲和雜劇。傳奇戲曲因為從南戲發展而來,所以又稱南曲戲文,是明代中國的主要戲曲形式。

明代戲曲包括傳奇戲曲和雜劇,分別在宋元南戲和金元雜劇的基礎上發展衍化而來。作為兩種不同的戲曲藝術形式,它們各自走著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宋元南戲和金元雜劇兩種不同戲曲基礎上,發展衍化出包括傳奇戲曲和雜劇的明代中國戲曲。

傳奇戲曲的前身是產生於浙江溫州一帶的南戲,是明代主要戲曲形式。其發展以正德前與嘉靖後為界,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代戲曲
  • 外文名:traditional operathe Ming dynasty 
  • 朝代:明代
  • 代表作:《琵琶記》、《浣紗記》
簡介,傳奇戲曲,傳奇出現,前期發展,鼎盛時期,其他作品,雜劇,前期發展,雜劇新特點,雜劇其他作品,

簡介

在宋元南戲和金元雜劇兩種不同戲曲基礎上,發展衍化出包括傳奇戲曲和雜劇的明代中國戲曲。
傳奇戲曲的前身是產生於浙江溫州一帶的南戲,是明代主要戲曲形式。其發展以正德前與嘉靖後為界,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元末明初五大傳奇〔《琵琶記》與荊(《荊釵記》)、白(《白兔記》)、拜(《拜月亭》)、殺(《殺狗記》)〕的出現,是雜劇時代向傳奇時代轉變的標誌。初期傳奇作品極少。據載成化、弘治年間留下的作品較多,姚茂良的《精忠記》、王濟的《連環記》和沈采的《千金記》較著名。嘉靖以後傳奇創作大盛,出現了李開先的《寶劍記》、傳為王世貞(一說其門人)作的《鳴鳳記》、梁辰魚的《浣紗記》三部重要作品。《寶劍記》把林沖塑造為勇於向高俅童貫鬥爭的草莽英雄,藉以表達作者對黑暗統治的抗議。《鳴鳳記》以時事入劇,直接寫楊繼盛等人同奸臣嚴嵩的鬥爭。《浣紗記》寫吳越興亡故事,寄意深遠。
明代戲曲

傳奇戲曲

古代傳奇戲曲的前身是南戲,即南曲戲文。產生在浙東溫州一帶。“傳奇”一名,由來已久。唐時稱小說為傳奇,宋時有人稱平話、諸宮調為傳奇,元時有人稱雜劇為傳奇。至明代,傳奇成為南戲的專稱,並且成為明代的主要戲曲形式。明代傳奇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即正德以前和嘉靖以後。元末明初,五大傳奇的出現,這是雜劇時代向傳奇時代轉變的標誌。五大傳奇指《琵琶記》與荊(《荊釵記》)、劉(《劉知遠白兔記》)、拜(《拜月亭》)、殺(《殺狗記》)。其中《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和《殺狗記》 3種可見民間通俗、質樸的本色,《琵琶記》、《荊釵記》2種則出現了典雅化的苗頭。
明代戲曲
據現有文獻,能確切地判斷明初洪武到永樂年間的傳奇作品極少,或認為《白蛇記》、《蘆花記》和《沉香亭》等是明初之作,但也有不同看法。現有文獻一般都記載成化、弘治年間傳奇作品較大量地產生。比較著名的有姚茂良的《精忠記》、王濟的《連環記》和沈采的《千金記》等。《精忠記》寫岳飛抗金故事,曲詞質樸,情節動人。《連環記》寫王允巧使美人計,將歌妓貂蟬先許呂布為妻,又獻給董卓為妾,關目情節大體據《三國志演義》;前人評它“詞多佳句”。《千金記》寫韓信故事:微時受辱,後在漢拜將,滅楚,最後封王。劇中寫韓信封王后,劉邦賜他千金榮歸故里,他將千金轉贈給漂母以報德。所以題名《千金記》。劇中有關項羽的戲,為後來《霸王別姬》之濫觴。曲詞本色,只是關目蕪雜。同當時封建統治階級大力提倡封建道德有關,這時出現了狂熱地教忠教孝的作品。邱濬所作《五倫全備忠孝記》,就是以戲載道的典型。王世貞評論說:“《五倫全備》是文莊元老大儒之作,不免腐爛。”邵燦所作《香囊記》,明確宣稱自己的創作是在於發明經義,為了教忠教孝。文辭上則追求駢儷,是明代傳奇中駢儷派的始作俑者。

傳奇出現

明代傳奇創作大盛是嘉靖以後出現的。明王朝從開國經過100多年休養生息之後,社會經濟呈現了繁榮局面,但封建統治階級驕奢淫泆,腐化墮落,激化了社會矛盾。與這一新的經濟、政治環境相適應,嘉靖時期劇壇發生較大的變化。有些傳奇作品,突破了教忠教孝的束縛,直接將現實生活中政治鬥爭的題材,搬上舞台,產生了巨大的反響。這一時期出現了三部重要傳奇:《寶劍記》、《鳴鳳記》和《浣紗記》。《寶劍記》作者李開先,曾因嚴嵩同黨的傾軋而罷職閒居,因此“特藉以詆嚴嵩父子耳”(《曲海總目提要》)。劇本寫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故事,但作者有意加以改造,將林沖塑造成為一位勇於向高俅、童貫鬥爭的英雄,以此表現作者對於黑暗統治的不滿和抗議。《鳴鳳記》傳為王世貞所作,或說是王的門人所作,劇本描寫楊繼盛等人與權臣嚴嵩的鬥爭,直接以時事入劇,具有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梁辰魚浣紗記》,寫吳越興亡故事,最後以范蠡在滅吳後歸隱作結束,寄意深遠。在《鳴鳳記》以後,產生了大量反映當時重大的政治事件的作品,雖然有的在藝術上比較粗糙,但表現出了強烈的現實批判精神,這是明後期傳奇創作中的一大特點。

前期發展

傳奇戲曲的前身南戲流行於江南各省,唱腔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徐渭說:“今唱家稱弋陽腔,則出於江西,兩京、湖南、閩、廣用之;稱餘姚腔者,出於會稽,常、潤、池、 太、揚、 徐用之;稱海鹽腔者,嘉、湖、溫、台用之。惟崑山腔止行於吳中”(《南詞敘錄》),並說:“(崑腔)流麗悠遠,出乎三腔之上,聽之最足盪人。”(同前)嘉靖初年,魏良輔改造崑腔,“轉喉押調,度為新聲”(《虞初新志》)。自此,“吳人重南曲,皆祖崑山魏良輔,而北詞幾廢”(《顧曲雜言》)。嘉靖以後,流播愈廣,明代劇壇便形成了以崑腔為主的局面。上述梁辰魚浣紗記》就是用崑腔寫作傳奇劇本的代表作。梁辰魚的《浣紗記》,體現了傳奇體制上的重大改革。崑腔之有《浣紗記》,就如南戲之有《琵琶記》,是劃時代的作品。在傳奇創作進入高潮的過程中,還出現了某些專門探討戲曲音律的著作,如王驥德《曲律》等。崇尚崑曲,維護其規矩,反過來又影響了傳奇創作。

鼎盛時期

萬曆期間,傳奇創作進入高潮,形式也更加豐富,著名的作品有高濂的《玉簪記》、周朝俊的《紅梅記》等。吳江的沈璟、臨川的湯顯祖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沈璟所作傳奇有《義俠記》、《紅蕖記》等17種,今存7種。以他為首的吳江派,創作重視音律,強調戲曲語言本色,維護崑腔的地位。湯顯祖的傳世之作有《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和《南柯記》,世稱"玉茗堂四夢",其中的《牡丹亭》成就最高。以他為首的臨川派,接受海鹽腔、弋陽腔等"雜調"影響,反映現實、抒寫情性強調"自然",不受曲律束縛。明代雜劇也可分前後兩期。前期上承元雜劇,作品不少,但成就不高,且大量宣揚封建道德,可以藩王朱有燉的作品《誠齋樂府》為代表。其後有康海的寓言劇《中山狼》、王九思的抒情劇《杜甫遊春》,頗具特色。嘉靖以後的雜劇創作出現了較大變化,純粹的北曲雜劇逐漸蛻變為由南曲寫成或是南北合套的南雜劇。著名的作品有楊慎(一說許潮)作《太和記》、李開先作《園林午夢》,汪道昆作《五湖游》、梁辰魚作《紅線女》等,而以徐渭的短劇《四聲猿》(包括《狂鼓史》、《雌木蘭》、《女狀元》和《玉禪師》)影響最大。
明代戲曲明代戲曲
明代戲曲明代戲曲

其他作品

這個時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高濂的《玉簪記》、周朝俊的《紅梅記》、 孫鐘齡的《東郭記》、 張四維的《雙烈記》、孫柚的《琴心記》、朱鼎的《玉鏡台記》、徐復祚的《紅梨記》、葉憲祖的《鸞?記》等。而吳江沈璟與臨川湯顯祖則是這一時期的兩位最重要的傳奇作家。沈璟精通音律,所作傳奇17種(世稱“屬玉堂十七種”),今存《義俠記》、《紅蕖記》等7種。沈璟傳奇創作,講究音律,強調戲曲語言本色。以沈璟為首的吳江派,以其創作實踐及主張,維護崑腔的地位。湯顯祖自稱不是“吳越通”(《答凌初成書》)。他的傳奇創作,在唱腔上,接受了海鹽腔及弋陽腔等“雜調”的影響,不受崑腔“正聲”的限制,在反映現實、抒寫情性上,強調“自然而然”(《答凌初成書》),不受曲律所束縛。湯顯祖傳奇創作品種繁多,傳世作品《紫釵記》(《紫簫記》修改本)、《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邯鄲記》和《南柯記》,世稱“玉茗堂四夢”。其中,《牡丹亭》標誌著明代傳奇創作的最高成就。沈璟、湯顯祖的傳奇創作形成了吳江派和臨川派,明末,傳奇基本上仍是吳江派和臨川派兩大派。被稱為臨川派作家的有孟稱舜阮大鋮等,被稱為吳江派作家的有袁晉範文若等,其中以袁晉的《西樓記》和阮大鋮的《燕子箋》最為著稱。
據傅惜華《明代傳奇全目》統計,作家姓名可考的明代傳奇作品計618種,無名氏作品計332種,合計950種。

雜劇

前期發展

明代雜劇的發展情況也大致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自洪武至弘治、正德間,上承元雜劇餘緒,產生了不少作品,但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不僅遠遜元雜劇,而且出現了大量宣揚封建道德的傾向。明初藩王朱權朱有燉的作品是這種傾向的代表。朱權的作品保存下來的僅有兩種,朱有燉的《誠齋樂府》收31種雜劇。研究者認為它們音律諧美,堪稱當行,且有才氣。但就其內容來說,或是荒誕迷信的“度脫劇”,如《東華仙三度十長生》;或是宣揚封建道德的“節義劇”,如《清河縣繼母大賢》;還有的是點綴昇平的“慶賀劇”,如《洛陽風月牡丹仙》。但他所寫的水滸戲如《黑旋風仗義疏財》和《豹子和尚自還俗》,卻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李逵魯智深的英雄本色,不過也有歪曲之處,甚至還出現對梁山英雄們的誣衊。這一時期劉兌賈仲明楊訥的個別作品也有一些特色,其中劉兌的《嬌紅記》寫申生和嬌娘的愛情故事,較能動人;賈仲明的《蕭淑蘭》寫女主角追求愛情時的大膽熱情頗有特色;楊訥的《西遊記》對後來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有明顯的影響。以上都是明景泰朝以前的作品。在這以後的30多年中,雜劇創作趨於寂寥。稍後出現的較有名的雜劇寫作者有王九思康海陳沂等。康海的《中山狼》是寓言劇,通過對狼的揭露,罵盡世上一切負國、負友之徒。王九思的《杜甫遊春》是抒情劇,主要是吐露作者自己的不平之氣。陳沂的雜劇《善知識苦海回頭》,寫宋代胡仲淵被人譖害貶謫雷州的故事,劇中頗多憤慨語,只是最後寫胡仲淵出家成正果,宗教說教較多,頗帶消極情緒。

雜劇新特點

嘉靖以後的雜劇創作出現一些新特點。元代以來,雜劇本用北曲,故又稱北曲雜劇,這時候卻出現了南曲雜劇。
沈德符《顧曲雜言》說:“嘉、隆間,度曲知音者有松江何元朗,蓄家僮習唱,一時優人俱避舍。以所唱俱北詞,尚得金、元遺風。余幼時猶見老樂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弦索,今絕響矣。……近日沈吏部所訂《南九宮譜》盛行,而《北九宮譜》反無人問,亦無人知矣。”並說:“今南腔北曲,瓦缶亂鳴,此名‘北南’,非北曲也。只如時所爭尚者《望蒲東》一套,其引子,望字北音作旺,葉字北音作夜,急字北音作紀,疊字北音作爹,今之學者頗能談之。但一啟口,便成南腔……。奈何強名曰北?”這說明,一方面北曲至萬曆年間已成絕響,另一方面雜劇在音律上已出現南北混合的現象。明代雜劇的蛻變,使得純粹的雜劇北曲變而為由南曲寫成的或者是南北合套的南雜劇。這時候的雜劇在形式上也逐漸擺脫元雜劇的規範束縛,折數可多至五折以上,也可以只有一折。有的劇雖然保留四折形式,實際上卻是分寫四個故事。這一形式變革,促進大量短劇出現。此類短劇,多數不太講究戲劇衝突,不宜劇場搬演,而成為一種抒情小品。

雜劇其他作品

這時期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楊慎的《太和記》(一說許潮作),李開先的《園林午夢》,汪道昆的《五湖游》、《遠山戲》、《洛水悲》,徐渭的《四聲猿》,梁辰魚的《紅線女》、 《紅綃》,王衡的《郁輪袍》、 《真傀儡》,許潮的《蘭亭會》、《赤壁游》,徐復祚的《一文錢》,陳與郊的《昭君出塞》、《文姬入塞》,葉憲祖的《罵座記》等。徐渭的《四聲猿》包括《狂鼓吏》、《玉禪師》和《雌木蘭》、《女狀元》四個短劇,除《玉禪師》外,其他三個作品都洋溢著狂傲的反抗精神。明人對它們評價有分歧,王驥德以徐渭的學生身份稱讚《四聲猿》是“天地間一種奇絕文字”,沈德符卻說,“……然以詞家三尺律之,猶河、漢也”。這兩種批評都有過分處。徐復祚是江蘇常熟人,著有傳奇三種,他的《一文錢》雜劇共六折,刻畫守財奴盧至的慳吝性格相當深刻。王衡是江蘇太倉人,共寫雜劇五種,其中《真傀儡》一劇寫杜衍致仕之後,觀傀儡戲於市井間,受人凌辱而無忤,後來被宣召,竟假傀儡衣冠受命,描繪世態,諷刺朝廷,入木三分。
關於明雜劇的統計,傅惜華《明代雜劇全目》著錄523種,其中有姓名可考者349種,無名氏作品174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