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平鎮(雲南省德欽縣昇平鎮)

昇平鎮(雲南省德欽縣昇平鎮)

德欽縣城昇平鎮坐落在雪嶺深谷之中,它三面環山,一面臨著瀾滄江河谷,深谷遠處,就是著名的梅里雪山,是名副其實的“雪山之城”。據說昇平鎮古稱“阿墩子”,光緒三年(公元1878年),地方官夏胡卸任時,在此立下“德欽碑”,為小鎮取名為“昇平鎮”,寓意是太平盛世、歌舞昇平,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德欽縣城昇平鎮,藏語稱“聚”,海拔3400米,是雲南省海拔最高的城鎮。滇藏公路214線和德(欽)維(西)公路貫穿縣城,縣城距州府香格里拉公路里程180公里,距維西縣城保和鎮201公里,距省府昆明公路里程790公里,距西藏自治區芒康縣203公里,距拉薩市142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昇平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德欽縣
  • 面積:766.25平方千米 
  • 人口:14280人(2017) 
概況,沿革,經濟發展,社會保障,農村科技,交通要道,歷史建置,地圖信息,

概況

昇平鎮位於德欽縣中北部。縣政府駐地,是縣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面積766.25平方千米,人口14280人(2017)。轄阿墩子、墩和2個居委會,巨水、阿東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南坪街。地處高山區。明、清時為“茶馬古道”驛站。214國道過境。

沿革

藏語稱作“居”,唐代漢文記作聿齎城。據說,明代麗江木氏土知府攻戰友德欽縣後,把從西藏搶得的一尊金像抬至德欽境內的一個大土台時,金佛突然增重再也抬不起來,便就地建寺,於是就以土墩台的納西語“阿得酋”為該地命名,清代改為漢語,稱“阿墩子”。清光緒三年(1877)更名昇平鎮,取太平盛世,歌舞昇平意。1950年5月建昇平鄉,1962年改稱鎮,1969年建高峰公社,1984年改開平鎮。1997年,面積265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巨水、阿東、街道3個行政村。1998年末,面積765平方千米,人口2033戶,4950人,轄街道、阿東辦事處、巨水三個辦事處,46個自然村。
[郵編]674500 [2006年代碼]533422101:~001阿墩子居委會 ~002墩和居委會 ~201巨水村 ~202阿東村

經濟發展

2007年全鎮經濟總收入14649301元,糧食總產量達1341噸,農業總收入4919908元,農民人均收入(人均GDP)2990元。第一產業實現產值9618351元,第二產業實現產值2299600元,第三產業實現產值1632500元。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加強,產業結構得到有效改善,教育、計生、醫療、扶貧、精神文明建設、基層綜治維穩建設等社會事業建設不斷進步及政府自身建設等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2008年的工作計畫
2008年是該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一年,是銜接兩屆政府,承全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一年,認真做好2008年的各項工作對於新一屆政府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為此該鎮2008年的工作計畫主要安排為:
(一)加大扶貧開發的力度,紮實解決好“三農”問題,努力推進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夯實農業基礎地位,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重點實施好人畜飲水、農村太陽能、農田水利、通村(組)公路、村組衛生路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大力推廣普及先進農業適用技術和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調整最佳化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以培育和壯大畜牧業為突破口,推動畜牧業向規範化、產業化發展。以葡萄、核桃等特色產業為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重點,大力發展葡萄、核桃、無公害蔬菜等特色農產品,以旅遊業為依託,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加強扶貧開發工作,把扶貧開發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及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改善貧困民眾及弱勢群體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己任,增強貧困群體的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勞務輸出,著力拓寬貧困農民的增收渠道,做好社會保障和抗災自救工作.切實把災後重建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著力保障和改善受災民眾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二)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構建和諧昇平
鞏固提高教育“兩基”攻堅成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改善辦學條件,落實好上級涉教政策,避免貧困學生不因貧困而輟學,認真做好控輟保學工作,繼續實施資助貧困生制度,促進全鎮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同時加強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技能培訓。
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水平,加強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繼續完善和兌現獎勵撫助制度,把計畫生育工作有機地與農村低保、社會救助和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努力幫助民眾對象拓展發家致富的門路。切實加強和完善計生工作和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努力探索計生工作新路子和完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長效機制。認真抓好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工作。
繼續搞好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工作,統籌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認真落實農村人口“獎優免補”政策,進一步強化宣傳教育,增強民眾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的意識,進一步做好農村替代能源推廣工作,實施好以太陽能、沼氣池、節柴灶為重點的農村節能工程,同時要抓好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提高農田的科技含量。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紮實推進“五五”普法工程。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反對一切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維護好民族的團結,保障好轄區的穩定。切實搞好民眾來信來訪工作,認真對待和合理解決民眾反映的問題,高度重視社會矛盾糾紛的排查工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社會糾紛和群體性事件的發生。高度重視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積極做到未雨綢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紮實推進“五五”普法工程,提高全民法制意識,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全面推進“平安昇平”建設。加強對交通、消防、建築工地等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堅持以“預防為主、打防結合”,加大對安全生產綜合監督和執法力度,努力維護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自覺接受鎮人大、鎮紀委和人民民眾的監督,虛心聽取社會公眾對鎮政府各項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和從嚴治政,不斷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民主集中制度等制度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省、州、縣反腐倡廉會議精神、檔案的要求,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注重預防的方針,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貫徹實施《公務員法》,用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民眾,開展調查研究,把工作著力點轉到抓改革、謀發展、保穩定上來,轉到人民民眾關心和希望解決的問題上來,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當前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脆弱,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差,解決“三農”問題任務十分艱巨;二是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經濟結構調整方式單一,農民增收不明顯,特色經濟還沒有形成規模;三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滯後,自主創新能力弱,經濟成長方式比較粗放;四是資源開發能力不強,民眾收入特別是農牧民收入水平不高;五是生態環境比較脆弱,自然災害多發,民眾抗災自救能力低,人口與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還未能形成良性循環;六是社會事業發展緩慢,安全生產形勢嚴峻,改革開放有待進一步深化;七是是維護穩定的政治任務重,反滲透和反分裂形勢比較嚴峻,構建和諧社會任重道遠。八是在機關工作中還存在辦事效率慢,辦公質量差、學風不濃、組織紀律觀念淡漠等現象。這些問題,都是該們要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中要逐步加以解決和改進的地方。
四、要求縣政府給予解決的問題
2008年該鎮的建設項目主要安排為:
人畜飲水方面主要解決阿東、巨水、敦和的人飲工程21000米;解決阿東、巨水的農田灌溉工程18000米;改擴建防洪擋牆阿東、巨水共3400米;實現阿東、巨水通自然村公路21千米;改善阿東、巨水通村公路21千米;新修村級衛生路阿東、巨水、阿墩子共30千米;旅遊基礎設施方面解決巨水村霧農頂、飛來寺景區的排水(污)管道16千米,其登閣景區的公路硬化改造6千米;阿東溫泉的前期開發工作與雞仙洞馬道建設7千米;阿墩子至貢卡湖的公路加寬改造7千米,以及貢卡湖至阿東的環線公路15千米;扶貧工作方面解決巨水村其子水、貢水兩個村民小組的整村異地搬遷20戶、108人;阿墩子異地搬遷12戶;巨水、阿東、阿墩子的插花搬遷共50戶以及阿東村的整村推進項目;教育方面著重進行巨水霧農頂村小、阿墩子谷松村小的危房改造項目;衛生方面在巨水的霧農頂、飛來寺兩個景區新增設衛生室兩座,阿東1座;基層政權建設方面增建或改建昇平司法所辦公樓、昇平土管所辦公樓、昇平鎮黨政辦公樓,昇平派出所辦公樓;建設村委會、社區的文化活動場所4處;實施好縣城鎮周邊的退耕還林,建設阿東、巨水的乾果、核桃基地3000畝,太陽能300戶;計畫建設阿東、巨水田間渠系5500畝,農技推廣項目建設高穩產農田1000畝;開展阿東、巨水退牧還草項目建設棚舍43座,天然草場改良5000畝以及種牛、種馬、種驢、種豬的畜種改良項目。
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生態脆弱,農民科技文化程度不高,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社會事業發展緩慢,鎮政府財力拮据,建設項目點多面廣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該鎮的2008年項目建設計畫還存在著一些不穩定的,干擾性比較大等各種因素的混合,希望縣政府能夠在具體的工作中在政策、資金、技術上給於傾斜性的照顧與適當的扶持。

社會保障

昇平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扶貧濟困工作,認真組織實施了阿東下片五個村的整村推進項目,完成了阿東農田灌溉水渠、太陽能安裝等工程,極大地改善了農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巨水村的扶貧項目及阿東瓦哈等社的扶貧項目,目前也正在實施過程中。在加快民政事業的發展同時,以抓牢“保障民生、維護民利、落實民權”為主線,民政濟困救災工作也取得了較好地成績,全鎮的農村低保發放戶有673人,僅07年上半年共發放金額為12690元。通過不懈努力,“防災、救災、發展”得到了切實落實,社會安定、穩定得到有力促進。扶貧攻堅成效顯著,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農村科技

昇平鎮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把農村科技列入重要工作,以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發放科普知識書刊,以村社區為單位建立了農村科普宣傳欄及科普圖書室,科技帶動產業,並為農業生產服務,大力推廣以優良小麥、軟包穀、地 覆蓋,脫毒洋芋 ,提高產量為核心,使用高效依毒依殘留農藥,保護生態農業建設為目標,舉辦以提高產量改良品種的農牧業科技知識宣傳,提高勞動者素質,農村科技包括農業、畜牧業、農村產業,以防治農牧業草蟲,獸醫防病治病和常見病治療為重點開展各村一社一個獸醫人員和葡萄產業、蔬菜大棚培訓,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農牧業科技將在農村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交通要道

昇平鎮自唐以來就是茶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是滇藏茶馬古道興盛時期的樞紐之地,也是溝通漢藏文化的重要通道,往來馬幫都從這裡進出西藏。抗戰時期,由於滇緬交通線被切斷,經由德欽的茶馬古道南可進中原,西可出印度、緬甸,昇平鎮一度成為促進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橋樑。1949年以前,德欽人主要就是靠馬幫販運為生,每年夏秋之際,他們將在當地收購的蟲草、貝母、獸皮和藥材等運往麗江、大理出售,買回鹽巴、茶葉、火柴、布匹等到德欽出售,也有人將馱運買賣擴展到了西藏。這樣的謀生手段雖然充滿艱險,收入卻非常可觀。
由於處在滇、藏往來的咽喉要道上,附近又有著名的卡瓦格博神山,每逢藏曆羊年(傳說中卡瓦格博王子的本命年),來自甘、青、藏及康區的藏傳佛教信徒便會成群結隊前來朝覲,滿山滿谷的朝聖者,給昇平鎮籠上了濃厚的宗教氣息。
與昇平鎮毗鄰的梅里雪山是此地最壯觀的雪山群,作為藏傳佛教八大神山之首,它不但吸引著轉山朝覲的藏傳佛教信徒,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旅遊者。在觀看梅里雪山視野最佳的飛來寺觀景處,兩年前還只有三兩戶藏族人家,如今卻已經蓋滿了賓館和飯店,不變的只有漫山經幡和清晨薄暮縹緲的桑煙。
昇平鎮原稱阿得酋、阿墩子。傳說早在明朝天順年間,麗江木氏土司發兵康地,征戰吐蕃返回時,一個篤信佛教的信徒從藏地帶來一尊佛祖釋迦牟尼銅像,當夜投宿在這個深山峽谷里,第二天準備啟程時,那尊佛像卻堅如磐石,重若千斤,挪動不得,那個信徒便領悟出佛尊旨意,於是就壘起土堆,將那尊佛像畢恭畢敬地置於其上,並建寺招僧。佛像名為“吉吾明珠頌仁”(意思是不動的釋迦)。墩者,土堆之謂也,這個彈丸之地於是乎稱作“阿墩子”。阿墩子在後來不僅專指現在的昇平鎮,也泛指整個德欽,民國後期改稱昇平鎮。

歷史建置

昇平鎮的歷史建置,不妨援引劍川王沛霖於中華民國十年(1935年)給民國政府撰寫的《滇邊要路略》篇首“道路總說”中一段:“自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七年間,清軍迭次招撫吐蕃,分路運糧,辟路阿墩,轉運於察木多(指昌都),其後有麗江木土司隨帶西征之士勇留守,時常旅居阿墩子。……麗人始聯合蕃民,翻譯藏語,引道進藏,往來獲利,雖途程萬險,亦年年有人進藏經商,至鹹豐年間,商務漸開,至同治年間,茶糖(指砂糖)盛行。”
“阿墩原朔,乃蕃蠻搜山捕獵之場,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五年間,清軍迭年西征,分道運糧,於是阿墩始辟,迨嘉慶六年間始陝甘之回族,金陵(南京)豫章之漢族採礦、捕獵經商其地。至道光間,遠來移民之商旅共有三、四十戶,不作耕稼,專營商業,開寓宿僑。至鹹豐之年,交通漸開,遂辟彈丸小市,治隸維西。邊荒遙遠,鞭長莫及,所有邊務悉被喇嘛主權。光緒丙年,川滇邊務軍事大定。當時,滇督委麗江府彭繼綏撫邊務,是年並初設彈壓委員,籌邊治理,移巡防營,駐紮防範,至宣統、辛亥年。西藏宣告獨立,番蠻叛亂,川邊邊軍四處圍困,屢求救援,滇軍西征見邊陲之重要非常,始以阿墩改設縣治。曾經試辦九月之期,因界址牽動,經費不足,止設縣,復改行政委員,先後十載,以經營開化商務論之,則日漸進步,唯有道路艱險奇絕,行旅如登天之難,妨害國家政事,人民生計者無窮故,西藏川滇均所反畏,莫可勝言。”
“阿墩區劃”中又寫道:“阿墩為雲南入藏之孔道,川邊之保障,全滇之屏藩,形勢險峻,群山聳豎入雲宵,四周大山戴雪數月,山崖陡險,中有廢澗,敞若平地,商賈旅居者約二百餘戶。左流金沙江,右流瀾滄江,阿墩雄跨中處……四面交通遙境廣闊,皆無市鎮,墩境誠為川藏重要之門戶,商賈運集之巨市,軍政外交之關隘,商務交通理財諸端再再逼迫我滇速宜籌布,不可緩延也。”
清代,昇平鎮先為土官(禾氏世襲土千總,桑氏世襲土把總)統轄,改土歸流後相繼設立流官彈壓委員、行政委員。夏瑚是第一任漢族流官。民國時期設立設治局,先後由麗江、維西代轄。陳紀是最後一任國民黨德欽設治局長。

地圖信息

地址: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南坪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