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雲賦

《旱雲賦》是西漢文學家賈誼(有爭議)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分四段,開頭一段寫雲的變化,第二段寫陰雲消散後的大旱災情,第三段大膽地批評了時政的過失,最後一段寫作者對上天與田神等的怨懟。全賦用騷體形式,情感激烈,語言生動形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旱雲賦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體裁:賦
  • 作者:賈誼(有爭議)
  • 作品出處:《古文苑·卷三》(章樵注二十一卷本)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作品爭議,

作品原文

旱雲賦1
惟昊天之大旱兮2,失精和之正理3。遙望白雲之蓬勃兮4,滃澹澹而妄止5。運清濁之澒洞兮6,正重沓而並起。嵬隆崇以崔巍兮7,時仿佛而有似8。屈卷輪而中天兮9,象虎驚與龍駭。相摶據而俱興兮10,妄倚儷而時有11。遂積聚而合沓兮12,相紛薄而慷慨13。若飛翔之從橫兮14,楊侯怒而澎濞15。正帷布而雷動兮16,相擊沖而破碎17。或窈窕而四塞兮18,誠若雨而不墜19
陰陽分而不相得兮20,更惟貪邪而狼戾21。終風解而霰散兮22,陵遲而堵潰23。或深潛而閉藏兮,爭離而並逝24。廓蕩蕩其若滌兮25,日照照而無穢26。隆盛暑而無聊兮27,煎砂石而爛渭28。湯風至而含熱兮29,群生悶滿而愁憒30。畎畝枯槁而失澤兮31,壤石相聚而為害。農夫垂拱而無聊兮32,釋其鋤耨而下淚33。憂疆畔之遇害兮34,痛皇天之靡惠35。惜稚稼之旱夭兮36,離天災而不遂37
懷怨心而不能已兮,竊託咎於在位38。獨不聞唐虞之積烈兮39,與三代之風氣40?時俗殊而不還兮41,恐功久而壞敗。何操行之不得兮42,政治失中而違節43。陰氣辟而留滯兮44,猒暴至而沉沒45
嗟乎!惜旱大劇46,何辜於天無恩澤?忍兮嗇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與福矣47。來何暴也,去何躁也!孳孳望之48,其可悼也49。憭兮栗兮50,以郁怫兮51。念思白雲,腸如結兮。終怨不雨,甚不仁兮;布而不下,甚不信兮52。白云何怨53?奈何人兮5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旱雲賦:《藝文類聚·卷一百》題作東方朔旱頌》。
  2. 惟:句首語助詞。昊(hào)天:夏天。
  3. 精和:天象和順。精,精氣,古指六氣或日月。六氣指沆瀣、正陽、朝霞之氣,是就自然現象而言;日月則關乎氣候。正理:正常規律。理,準則,規律。
  4. 蓬勃:盛起的樣子。
  5. 滃(wěng):雲氣湧起的樣子,一作“滃滃”。澹(dàn)澹:雲盪動的樣子。妄:無。
  6. 運:運轉。清濁:指白雲和烏雲。澒(hòng)洞:瀰漫無際。
  7. 嵬:山高的樣子。隆崇:高大的樣子。崔巍:高聳的樣子。
  8. 似:下雨的樣子。
  9. 屈:彎曲。卷輪:車輪。中天:半空。中,半。
  10. 摶據:聚攏成團。
  11. 妄:隨意。倚儷:奇偶,一作“儷倚”,非。
  12. 合沓:重疊。合,一作“給”,非。
  13. 紛薄:紛紛靠近。薄,迫近。慷慨:本指人意氣風發、情緒激昂,這裡指天上的雲團涌動,不見平息。
  14. 從(zòng):同“縱”。
  15. 楊侯:即陽侯,古代傳說中的波濤之神。澎濞(péng bì):波濤衝擊聲,這裡形容狂風吹雲之聲。
  16. 正:一作“雲”,一作“正雲”。帷(wéi)布:如同帷帳遮蓋,形容濃雲密布。帷,帳幔,一作“惟”。雷動:雷聲滾動。
  17. 擊:一作“盤”。破碎:一作“碎破”。
  18. 窈窕(yǎo tiǎo):深遠的樣子。窕,一作“雷”。四塞:遍布。
  19. 墜:落下。
  20. 得:融合。
  21. 邪:不正派。狼戾:兇狠。
  22. 終:終究。霰(xiàn)散:被風吹得如霰一般散開。霰,本義為下雪前落下的小冰珠,這裡作狀語,一作“霧”。
  23. 陵遲:同“陵夷”,指山陵隳毀。陵,大土山,一作“遂陵”;遲,通“夷”,平。堵:牆壁。
  24. 爭離:一作“爭離刺”。
  25. 廓(kuò):空闊。蕩蕩:空闊廣遠的樣子。滌(dí):水沖,一作“條”。
  26. 照照:通“昭昭”,明亮,又作“昭昭”或“炤炤”。無穢(huì):天上沒有一點雲彩。無,一作“蕪”。
  27. 隆盛暑而:一作“隆盛暑其”,一作“陰陽盛暑”。隆盛暑,酷暑,即三伏天。隆,深厚;盛,極點,頂點。無聊:無所仰賴。
  28. 煎砂石:砂石在烈日下如火煎烤一樣滾燙。爛渭(wèi):使得渭河乾裂。渭,即渭河,在陝西中部,一作“煨”,一作“煟”。
  29. 湯風至而含熱兮:一作“陽風吸習而熇熇”。湯,一作“陽”。含,一作“合”。
  30. 群生:百姓。悶滿:煩悶。滿,通“懣。愁憒(kuì):憂愁。憒,昏亂。
  31. 畎(quǎn)畝:田間水溝。畎,一作“壠”。失澤:形容莊稼枯萎。澤,指莊稼的光澤。
  32. 垂拱:即袖手,形容農夫無所事事。無聊:一作“無事”。
  33. 釋:放下。耨(nòu):小手鋤。淚:一作“涕”。
  34. 憂:一作“悲”。疆畔:地界,土地。疆,一作“壤”。遇:一作“遭”。害:指旱災。
  35. 痛:恨。皇天:上天。皇,大,敬詞。靡惠:不仁慈。靡,不;惠,仁慈。
  36. 稚(zhì)稼:幼苗。稚,幼小。夭:早亡,這裡指幼苗枯死。
  37. 離:同“罹”,遭遇。遂:成長
  38. 竊:私自,暗中。咎(jiù):過失。在位:執政者。
  39. 唐:陶唐氏,指堯。虞:有虞氏,指舜。積烈:豐功偉績。烈,指功績、功業。
  40. 三代:夏、商、周。風氣:風俗,風尚。
  41. 時:當時。俗殊:風尚與上古三代不同。殊,不同。
  42. 操行:措施,這裡指國家政令。不得:不對。
  43. 失中:不得當。違節:違反了農業的節令。
  44. 辟(bì):通“避”,躲藏。留滯:停滯。
  45. 猒暴(yàn pù):暴曬,引申指暴政。猒,同“饜”,足;暴,“曝”的古字,曬。至:一作“戾”。沉沒:沉溺,形容民不聊生。
  46. 惜旱:一作“惜葉”,一作“作孽”。劇:甚,嚴重。
  47. 何辜於天無恩澤?忍兮嗇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與福矣:一作“何辜於天,恩澤弗宣。嗇夫寡德,既生不福”。辜:罪。忍,殘酷。嗇(sè)夫:田神。寡:少。
  48. 孳(zī)孳:努力不懈的樣子。
  49. 其:一作“甚”。悼:哀傷。
  50. 憭(liáo)兮栗(lì)兮:即“憭栗”,淒涼。栗,一作“慓”。
  51. 郁怫(fú):即抑鬱,心情不舒暢,又作“郁怫”。
  52. 信:誠實。
  53. 怨:一作“懟”。
  54. 奈何:怎么辦。

白話譯文

炎熱夏天的大早啊,失去氣候的正常規律。遠看那蓬勃升騰的白雲啊,湧起後飄蕩不止。運轉著的白雲和烏雲瀰漫無際啊,正錯雜而並起。高高隆起就像聳立的高山啊,不時呈現仿佛要下雨的樣子。有的如彎曲的車輪在半空中滾動啊,像龍虎突然受到了驚駭。聚攏成團而共同興起啊,時離而時合。積聚而重疊啊,紛紛迫近而不平息。猶如飛翔的鳥縱橫翱翔啊,也像波濤之神陽侯怒而濤聲澎湃。正在烏雲密布之時雷聲隆隆啊,相互撞擊而烏雲又散開了。陰雲有時深遠而遍布天空啊,好像要下雨卻終究不降雨。
陰陽分離不能融合啊,乃是執政者貪邪暴虐所致。最終雲被風吹得如霰一般散開啊,就像山陵隳毀、土牆崩潰。有的雲層深深地潛藏起來啊,爭先恐後地離去並且相繼消亡。遼闊的天空就像清洗過一樣啊,照射到大地上的是沒有一絲雲彩阻擋的強烈陽光。三伏天裡無所仰賴啊,在烈日下的砂石如被火煎烤一樣而渭水也似乎被曬得乾裂了。風含著熱氣吹來啊,百姓愁悶而煩亂。田間水溝乾燥而莊稼枯萎啊,田地里被曬得灼熱的石頭也對莊稼有危害。農夫袖手而無所依賴啊,丟下鋤頭而眼淚直淌。既憂慮土地受到旱災啊,又怨憎上天不仁慈。痛惜幼苗因旱枯死啊,遭遇天災而不得成長。
心懷怨恨而難以平息啊,暗中把把災害的出現歸咎於執政者。難道不知道唐堯、虞舜的豐功偉績及夏、商、周三代的風尚嗎?如今的風尚與上古三代的不同而無法復返啊,恐怕前人的功業也已因時間久而頹壞了。國家政令何其不對啊,政治措施不當而違背制度。陰氣停滯潛藏啊,因為暴政的實行使得民不聊生。
哎!痛惜旱災太嚴重,百姓何罪使得上天不予恩澤?殘酷啊田地的神靈,何其缺少德行!既然已經生了人民,卻不給他們幸福。旱雲來時何其猛烈啊,去時又何其躁急!人們殷切地期望著下雨,結果卻十分令人傷心。悽慘而悲涼啊,讓人心情不舒暢。想著那白雲,就愁腸如結。最終怨恨有雲而無雨,雲太不仁義啊;雲密布卻不下雨,雲太不誠信啊。但白雲有什麼可怨恨的?只是地上受災的人們又該怎么辦啊!

創作背景

據《史記》和《漢書》記載,漢文帝在位期間共發生過三次大旱,此賦當是描寫漢文帝前元九年(前171年)盛夏的大旱。此前,賈誼經歷了統治集團的迫害,又備嘗四年以上的謫居生活,對當時朝廷的黑暗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他雄心未泯,仍然想竭力加以救治。其時,大旱發生處方圓二、三千里之內,禾苗枯死,百姓饑饉,賈誼以政治家的情懷,投以極大的關注,創作了此賦。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賦開頭一段寫雲的變化,正於言外寫出千萬人仰天盼望積雲時的情景。開篇一句“惟昊天之大旱兮”,開門見山地點題,而“昊天”一詞使讀者很自然地想到《詩經·小雅·雨無正》中的“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饑饉,斬伐四國”等語。作者借指斥天而對在位者提出批判的思想便已含蓄地表現了出來。開頭一段的餘下部分則從多個角度展現出陰雲密布的奇異形態。其興起迅猛:風雲湧起,四方瀰漫,如水波激盪,重疊突起,翻騰並興;其形態詭觀:陰雲經天,高崇隆起,時聚時散,既像猛虎驚嚇而奔走,又似飛龍恐駭而騰躍。這裡既用“隆崇”和“崔巍”這些靜態的山勢形容,又以“虎驚”和“龍駭”的動態比喻,形象地再現了旱雲密布的奇異景象。其雷電交加,更是動人心魄。這裡的風雲描寫,正是久旱不雨的人們翹首盼望的布雨陰雲,然而它帶來的卻是“誠若雨而不墜”的失望。接著第二段突現了陰雲消散後的大旱災情。當陰雲“爭離而並逝”時,烈日當空,酷暑高溫,砂石被烤,河流枯竭,旱風含熱,禾苗枯死。面對“畎畝枯槁而失澤兮,壤石相聚而為害”的災情,農夫心急如焚,無可奈何,垂衣拱手,棄鋤流淚。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農夫的深切同情。作為一位政治思想家,賈誼沒有停留在描寫現狀、同情民難的這一步,而是透過現象更進一層地揭示了災難的背後,還有社會政治的原因。賦文第三段大膽地批評了時政的過失。“竊託咎於在位”,直指統治者的罪過;“政治失中而違節”,直批朝政的過錯。最後一段以“怨天”結尾,既含蓄又明確,耐人尋味。
全賦用騷體形式,情感激烈,語言生動形象,通過抒情與敘述的有機結合描寫了大旱之時天上雲團和人的心情,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批評。

名家點評

南宋章樵:在《易》坎為水,其蘊蒸而上升則為雲,溶液而下施則為雨。乾之“雲行雨施”,陰陽和暢也;屯之“密雲不雨”,陰陽不和。在人則君臣合德而澤加於民,亦猶陰陽和暢而澤被於物。賈負超世之才,文帝將大用之,乃為大臣絳、灌等所阻,卒棄不,而世不被其澤,故托《旱雲》以寓其意焉。(章樵注二十一卷本《古文苑》)
明末清初陸葇:長沙命世之才,著於策論。憂時之賦,獨宗楚騷。外為絳灌所短,內為鄧通所讒,意蓋以靈均自況也。為屯之密雲不雨,不能為乾之雲行雨施,亦遇矣夫。結處二《雅》餘音。(《歷朝賦格》)
清代浦銑:古人用字不拘。賈太傅《旱雲賦》:“農夫垂拱而無事兮,釋其鋤耨而下涕。”“垂拱”猶“袖手”云爾。(《復小齋賦話》)
湖南文學會副會長馬積高:在賦體作品中,這是最早反映自然災害及其對農民帶來苦難的一篇,值得注意。(《賦史》)
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章滄授:賈誼是西漢時代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所以能在《旱雲賦》中描寫民眾的疾苦,乃是他的“以民為本”的政治主張的具體體現。(《論漢賦對現實的批判》)
南通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陳春保:研究漢初賈誼的《旱雲賦》,我們可以欣賞其中寫氣圖貌、刻鏤精工、形象生動、姿態橫生的藝術匠心,體悟作者重農、憫農、以民為本、譴責人主的高超思想境界,從而見出該賦在文學史上的意義。(《知識和思想傳播視野中的賈誼〈旱雲賦〉》)

作者簡介

賈誼(前200年-前168年),洛陽(今河南洛陽市東)人。漢文帝時,由洛陽郡守吳公推薦,召至朝廷,一年中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因受大臣排擠,出為長沙王太傅。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後,賈誼深自歉疚,鬱郁而死。賦以《鵩鳥賦》、《吊屈原賦》為最有名,《過秦論》、《陳政事疏》和《論積貯疏》等皆是西漢名文。後人輯其文為《賈長沙集》,另有《新書》十卷。

作品爭議

此賦除見載於《古文苑》外,李善注《文選》時在潘岳《在懷縣作》下、謝朓《敬亭山》下、陸士衡《從軍行》下均有節引,作者均作賈誼,《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六》也有節引,作者也作賈誼;《藝文類聚·卷一百》錄有東方朔《旱頌》一篇,共十二句,其前四句與此賦開頭四句大同小異,後八句也與此賦的“湯風至而含熱兮”到“痛皇天之靡惠”八句大同小異。對於此賦與《旱頌》的關係,龔克昌、張強等學者將《旱頌》斷定為此賦,但有用現代的著作權標準去繩墨古人之嫌,因為從文字等方面來看,此賦與《旱頌》不能混為一談。對於此賦的作者,馬積高等學者則認為把災異與政治聯繫起來這種現象是漢武帝以後才出現的事,從而認為此賦非賈誼所作,但把災異與政治聯繫起來的現象並非是漢武帝以後才出現的,所以尚無充足證據否定此賦為賈誼所作。此外,對於此賦與《旱頌》的真偽,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康達維(David R. Knechtges)教授將《旱頌》與此賦的內容相比較後認為《旱頌》和此賦同樣都不可靠,因為:一班固的《漢書·東方朔傳》沒有列出《旱頌》。二此賦所採用的韻是屬於蜀地的,而賈誼是洛陽人。脂部和祭部的韻字通押的例子,只出現在來自蜀地作家的作品中,如司馬相如和揚雄;或者岀現在楚地賦家的作品中,如西漢劉向(前179年-前122年)。唯一非楚、蜀的賦家中通押這兩個韻部字的是來自魯國的韋孟(?-約前15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