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光村(浙江麗水市水閣鎮下轄村)

旭光村(浙江麗水市水閣鎮下轄村)

旭光村又名四都,地處浙江麗水市西南部,大溪(甌江麗水段)南岸,距城區8公里。轄張村、岩頭下、河邊、河頭、白峰、姓謝等6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張村。陸路可通汽車,在?店村與麗(水)浦(城)線相接。沿水路,船隻可下達青田、溫州,上溯可達雲和、龍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旭光村
  • 別名:四都
  • 地理位置:浙江麗水市西南部
  • 人口:1940人
歷史沿革,種桑養蠶稱大戶,瓜果菜花負盛名,工商文教齊發展,為民謀利好支部,五洞殿與大毛樓,

歷史沿革

1964年,在旭光國小附近發現漢墓1座,為土坑墓,出土器物有釉陶獸口壺、青銅洗(殘)等。可見早在漢代就有人在這一帶居住。宋代、明代,村境屬孝行鄉,清代屬孝行鄉四都。50年代初建四都行政村,後建高級社、生產大隊,屬水閣人民公社。現屬水閣鎮。1992年,全村604戶,1940人,其中1982年由雲和緊水灘水電站庫區移入移民100多人。在30多個姓氏中,以陳、趙、周、梁、謝等姓為多。有水田960畝,旱地1100畝,林業用地5589畝。

種桑養蠶稱大戶

旭光素以種植業為主,主要有水稻、小麥、棉花。糧食產量,在1978年後常年保持在100萬公斤以上。80年代初,村建立水稻優良品種雜交汕優63號制種基地,種植300多畝,成片種植,專人管理,年收種6萬公斤,為縣內外農戶提供雜交稻種子。
民國時期至60年代初,旭光以種植棉花出名。1946年,種植約800畝,占麗水縣種植棉花面積的1 6,素有"四都的棉,練河的田"之說。1959年開始引種美棉細絨。1962~1964年,種植800多畝,年產皮棉80噸。
1973年開始試種桑樹3萬株,當年養蠶37張,產繭25擔,產值3725元。後逐年發展,並推廣矮桿密植桑園。1979年村與縣農業局配合,在溪灘圩地試種桑園25.88畝,桑葉增產,是年全村產繭482.51擔。村黨支部在縣三級幹部大會上介紹了發展蠶桑生產的典型經驗。1980年,麗水縣蠶桑生產工作會議代表到旭光參觀豐產桑園。1983年,大隊共新建小蠶共育室10間,計200多平方米。1984年開始,蠶農聯戶新建小蠶共育室。是年全村416戶,養蠶的有400戶,占總戶數的96.2%。是年,全村有桑園1110畝,年產繭1891擔,產值36.90萬元,戶均養蠶收入880多元,人均養蠶收入206元,戶繭收入在1500~2000元的有46戶,2001~2500元的有19戶,2501元以上的有3戶,其中王邦棟戶繭收入3425元。1985年,介紹旭光種桑養蠶的《包乾到戶搞好服務,旭光蠶桑連年豐收》一文編入麗水地區農工部《處州狀元譜》,被麗水地區評為蠶桑專業村。村民郭炳廉到老竹鎮承包桑園30多畝,年養蠶100多張,年產值8萬元。1989年,全村產繭1728擔,產值90萬元。

瓜果菜花負盛名

村靠大溪,多衝積地,土質肥厚,適宜種植各種經濟作物。民國以來,以盛產西瓜、板栗、梨聞名。80年代後,柑桔、蔬菜發展很快,成為麗水市瓜果菜主要基地之一。
西瓜分兩種,一為大西瓜,一為小西瓜,也叫八月瓜。小西瓜以產籽為主,常年產量約50萬斤。大西瓜過去種本地種。80年代初,村與縣種子公司及平湖縣西瓜協會掛鈎,開展西瓜制種,繁育浙蜜二號西瓜種數百畝。現每年種西瓜均在600畝以上,總產量600多噸。
旭光栽種木本糧食作物板栗歷史久遠,以粒大、色鮮、質好聞名。1962年,大隊調出板栗種5000多斤,支持縣內外各地培育、栽種。1963年,國務院林業部以旭光大隊發展木本糧食作物板栗成績優異授予獎狀。近年,板栗從圩地向山地發展,常年產量約5萬多斤。
80年代前,常年產梨約20萬斤,80年代初發展柑桔、李、黃桃、藤?葡萄等水果。1987年產柑桔200噸,1991年產800噸。1992年果園面積1840畝,其中柑桔1800畝,年產柑桔880噸,遠銷杭州、上海、南京、合肥、濟南等地。
近年,蔬菜生產發展迅速,栽培技術提高,採用塑膠大棚越冬種植,有大棚300多座,最長130多米,種甜椒500多畝,年產90萬公斤,產值15萬元。
1992年,村有養殖專業戶20戶,年養豬1900頭,養肉雞5萬羽,養鴨2000羽,年產蛋4萬公斤,年產淡水魚3萬多公斤,養蜂70箱,產蜜3500公斤。
70年代,辟茉莉花場,種植茉莉花,最多時達15萬盆。還利用桑枝生產袋料香菇獲得成功。
近年,多種經營發展勢頭好,且有一支供銷隊伍,形成產、供、銷一條龍。

工商文教齊發展

民國時期,村已辦有軋棉花、做麻的作坊。
1978年後,工商業開始發展。1985年,應益林絲綿廠創辦,現有職工20多人,生產嫦娥牌絲棉,年產7.5噸,產值21萬元,產品銷至省內外。1986年,梁宜健辦金筆廠,有壓塑機7台,工人20多人,年產值100多萬元。現任村委會主任陳維友於1992年辦金筆廠,年產值約100萬元。現全村有工業企業14家,其中制筆廠7家、針織廠1家、電機零件廠1家。1992年,村工業收入150萬元,建築運輸、商業、服務等業收入80萬元。村有商店8家,有一片商業小區,供應日用商品、農藥、醫藥等,並有理髮、縫紉等服務行業。現全村外出辦企業、經商的有200多人,其中從事玻璃裝璜的有60多戶,100多人。
村現有國小1所,學生300多人,幼稚園1所,入園幼兒90人,兒童入學率100%,醫療站2個,影劇院1座。1949~1992年,全村有大專畢業的30餘人,中專畢業的100多人。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430萬元,人均淨收入1500元。村民中有汽車3輛、三輪車10輛、拖拉機10多輛、機車17輛、電視機300多台。

為民謀利好支部

農業合作化時期,村建黨支部。在此後的各個時期,黨支部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生產,不斷改變村貌。1963年3月,第一任支部書記趙忠喜因發展林業、畜牧業成績突出,參加省先進單位代表會議,旭光村被省人民政府評為先進集體。第二任支部書記陳榮龍,發動村民興建石橋頭庫容10萬立方米水庫,使300畝農田得到灌溉,旱澇保收;組織村民建大會堂,開闢長達5公里的機耕路,辦集體養牛場。
陳永松自1975年任支部書記,堅持糧食生產不放鬆,大力發展畜牧業和蠶桑生產,198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被選為中共麗水縣委委員。
現任支部書記周魯山,重視雜交水稻制種,與有關部門聯繫,在村建立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並改進技術,逐步擴大父母本的行距,積極推廣父本三段插秧法,克服父母本揚花期不同而造成結率不高等弊端,使母本產量從原來的畝產數十斤增加到300~400斤。
近年,村加強水利、交通道路建設,先後建翻水站3個,澆築水泥三面光渠道1條,長2100米,辟機耕路1條,長3000米,合計投資30餘萬元。現正修建長8公里的柏油馬路,預計投資34萬元。
村先後4次受到省和中央有關部門的表彰。1985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勞動模範集體"稱號。

五洞殿與大毛樓

旭光村北的望軍山為水閣鎮最高峰,海拔267米。1926年《麗水縣誌》載:"望軍山山巔石壁正方如屏,亦名屏風山。……山下有虎陷,舊跡深十餘丈。"望軍山上岩洞眾多,其中最大的長17米,寬28.70米,高5米,面積187平方米,洞內泉水澄清,富硫黃質。此岩洞中建有廟宇,稱五洞殿。抗日戰爭時期,省立處州中學師生為躲避日本侵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曾一度遷此上課。五洞殿毀於60年代中期。現村民出資出力重建,並添置八角亭等景點。
與五洞殿隔數百米,相對而立的大毛樓,海拔225米,俗稱獅子頭。山上也有許多岩洞,其中最大的長14米,寬5米,高6米,面積204平方米。1972年,在洞中發現兩具殭屍,著清代服飾,面色如生,前往觀看的人達數萬。
望軍山五洞殿與大毛樓,山水秀美,景色宜人,為麗水風景名勝區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