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須鮫

參考文獻:台灣魚類志(沉等, 1993)、中國動物志-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日本須鮫
  • 拉丁學名:Orectolobus japonicus
  • 別稱:豆腐鯊、虎沙
  • :動物界
  • :須鮫
  • 分布區域:西太平洋
日本須鮫介紹,型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日本須鮫介紹

學名:Orectolobus japonicus
命名者:Regan, 1906
中文名:日本須鮫
日本須鮫日本須鮫
科中文名:須鮫科
科號科名: 009 Orectolobidae
模式種產地: Japan  大陸名 日本鬚鯊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俗名 豆腐鯊、虎沙
棲息深度:5 - 5 公尺 食用魚類 是
有毒魚類:觀賞魚類
最大體長:100 cm
台灣分布:北部
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英文俗名:Japanese wobbegong, Fringe shark, Japanese carpet shark

型態特徵

體延長,前部寬扁,後部細小。頭相當寬扁,眼前方及下方具5-6枚肉垂或皮瓣。吻寬短,前緣圓形,背面平坦。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眼上方無乳突。鼻孔下側位,鼻孔緣具長而尖凸分枝之須;具鼻褶;具口鼻溝。噴水孔中大,大於眼徑。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不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中大,近於前位;齒側扁而尖銳,上頜前部具犬齒3列,下頜則為2列,具中央齒尖,側邊小齒尖或有或無。背鰭2個,頗高,第一背鰭起點在腹鰭基底之中部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腹鰭與臀鰭間;胸鰭與腹鰭略小,彼此遠隔;臀鰭小,起於尾鰭之前;尾鰭狹小,尾椎骨不上揚,上葉略發達;尾鰭下葉低平而延長,但前部不突出,後部具缺刻。體呈銹褐色,體背具寬而明顯之深色鞍狀斑,斑之邊緣呈鋸齒,中間具淡色點,各鞍狀斑間具淺色寬網狀線。各鰭亦具深淺交錯之斑紋。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海海藻多的礁區。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行動緩慢。卵胎生,一次可產下約20尾仔魚。夜行性。令人畏懼的尖牙,使其存著潛在性的危險。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台灣 、越南及菲律賓。本省分布於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在台灣偶爾被漁民以延繩釣捕獲,為不常見之魚種,可食用,但產量較少,比較不具經濟價值,而在日本西部則被大量食用。大型水族館偶有展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