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臭菘

日本臭菘

日本臭菘(Symplocarpus nipponicus Makino)是天南星科、臭菘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短而粗壯。葉數枚基生,具長柄,葉柄常於兩側對摺呈鞘狀;葉片長卵狀心形或卵狀橢圓至長圓形。花序與葉生出展開後生出,花序柄基生,直立或斜立而頂端下彎,帶暗紫色;佛焰苞內凹如兜,圍抱花序,暗紫色;肉穗花序具短柄,花密生,花被片4枚,頂端內彎、合抱著4枚雄蕊和子房,開花後佛焰苞脫落。果序橢圓形,暗紫色。

分布中國吉林省臨江、江源、撫松、靖宇等市縣;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於潮濕的混交林下及山坡陰濕地,常聚生成片生長。

葉形優美,花序色澤艷麗,果實造型奇特,可用作林下地被植物。全草可做植物性殺蟲劑。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而粗壯,粗1-4.5厘米,密生多數粗而長的繩索狀根。葉數枚基生,具長柄,葉柄長10-20厘米,常於兩側對摺呈鞘狀,在葉柄基部外面通常被有1至數枚膜質鱗片葉;葉片長卵狀心形或卵狀橢圓至長圓形,長10-20厘米,寬7-13厘米,基部微心形或淺心形,先端鈍或稍尖,全緣,無毛。
花序與葉生出展開後生出,花序柄基生,長達8-12厘米,直立或斜立而頂端下彎,帶暗紫色;佛焰苞內凹如兜,圍抱花序,暗紫色;肉穗花序具短柄,花密生,花被片4枚,頂端內彎、合抱著4枚雄蕊子房,開花後佛焰苞脫落。果序橢圓形,長2-3.5厘米,暗紫色。花期6月,果期翌年春季。

產地生境

分布中國吉林省臨江、江源、撫松、靖宇等市縣;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於潮濕的混交林下及山坡陰濕地,常聚生成片生長。

繁殖方法

日本臭菘因其種子不易獲得,其常規繁殖主要靠分櫱方式,繁殖係數小。體細胞胚胎髮生途徑是培養體細胞經歷與合子胚發育相似的過程,通過誘導形成胚性細胞複合體,然後萌發進而發育為完整植株。不僅繁殖係數高,而且遺傳穩定性強,可用於人工種子的製作,大大提高種苗生產效率,並可用於遺傳轉化,直接通過體胚發生途徑獲得日本臭菘轉基因植株。
  1. 材料處理:將日本臭菘新發幼葉剪下,在超淨工作檯上用70%酒精涮洗10秒,再用含3%鏈黴素次氯酸鈉(0.1%)溶液浸泡10分鐘,無菌水沖洗8次,用無菌濾紙將外植體表面的水分吸乾,切除受滅菌劑損害的邊緣部分後備用。
  2. 胚性愈傷組織及胚性細胞複合體的誘導:以LS為基本培養基,添加蔗糖20克/升,瓊脂8.0克/升,pH5.5,溫度控制在26℃+2℃,黑暗培養。將幼葉背面朝下接種到LS+6-BA 1.0毫克/升+2,4-D 2.0毫克/升+IAA 0.1毫克/升的培養基上進行胚性愈傷組織及胚性細胞複合體誘發培養。幼葉接種到誘導培養基15天后逐漸增厚變形,繼續培養至45天后完全脫分化形成黃綠色表面光滑緻密的愈傷組織,60天后部分愈傷組織表面逐漸形成顆粒狀的小突起。60天后誘導率可達98%以上。
  3. 體細胞胚發生髮育及植株再生:將含有胚性細胞複合體胚性愈傷組織轉接到附加LS+6-BA 0.50毫克/升L+NAA 0.10毫克/升+IAA 0.10毫克/升的培養基上進行體胚發生及發育培養。培養20天后開始呈現出明顯的發育狀態,由黃綠色逐漸轉為翠綠色,繼續培養至40天后,有綠色芽錐出現並伴有芽苗產生。45天后體胚萌發率可達100%。

主要價值

葉形優美,花序色澤艷麗,果實造型奇特,可用作林下地被植物。全草可做植物性殺蟲劑。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在中國《吉林省重點野生植物保護目錄》中列為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瀕危原因:日本臭菘由於常年被濫掘亂挖,用作科學實驗材料和園林觀賞,再加上生活環境遭到破壞,野生種群面積急劇減少,分布區域十分狹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