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菘

臭菘

臭菘(拉丁學名:Symplocarpus foetidus)別稱:黑瞎子白菜(吉林)。南美洲中部凍結的沼澤地里,臭菘的花朵冒寒綻開。 臭菘為佛焰花序,花期長達14天左右,花苞內始終保持著22℃的溫度,比周圍的氣溫高約20℃,這種類型的植物稱“溫血植物”。溫度的升高對於花的氣味散發有加強的作用。花有臭味,卻引誘著昆蟲飛去群集,成為理想的“禦寒暖房”。植物學家對這種植物的產熱現象進行觀察研究,發現臭菘花中有許多產熱細胞,裡面有一種酶,能氧化光合產物——葡萄糖和澱粉,釋放出大量熱能。它的氧化速度驚人,可同鳥類翼肌心肌對能量的利用相比。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臭菘
  • 拉丁學名:Symplocarpus foetidus
  • 別稱:黑瞎子白菜
  • 二名法:Symplocarpus renifoliu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佛焰花目 Spathiflorae
  • :天南星科 Araceae
  • 臭菘族
  • :臭菘屬 Symplocarpus
  • :臭菘 Symplocarpus renifolius
  • 分布區域:黑龍江省, 吉林省,國外也有
  • 中國植物志:13(2):011
  • 分類系統:恩格勒系統(1964)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臭菘種子,臭菘的葉,臭菘根莖,毒理毒性,

形態特徵

根莖粗壯,有時粗達7厘米。
臭菘
葉基生,葉柄長10-20厘米,有時更長;葉片大,長20-40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漸狹或鈍圓。花序柄外圍鱗葉長10-40厘米。
花序柄3-20厘米,粗1-1.2厘米。佛焰苞暗青紫色,外面飾以青紫色線紋,長10-16厘米,徑4-5.5厘米。肉穗花序青紫色,徑2.5-3厘米,有長0.5-1厘米的梗。花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米以下的潮濕針葉林或混交林下,常於沼澤地段成大片生長。

分布範圍

產東北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蘇聯西伯利亞鄂霍次克、日本中部至北部、北美也有。

主要價值

臭菘種子

【採收儲藏】夏季採收,曬乾。
臭菘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鎮咳;祛痰;平喘。主氣管炎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臭菘的葉

【採收儲藏】春、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藥理作用】強心作用:臭菘的地上部分提取物,使蛙心收縮幅度增加11%-23%,但不影響心跳頻率,提示有強心作用。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搗敷。

臭菘根莖

【採收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1-41-4
【化學成份】全草含沒食子酸丁酯(butyl ga11ate),草酸鈣(Calcium oxalat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維生素(vitamin)A,β-谷甾醇(β-sitosterol),α-香樹脂醇(α-amyrin)和β-香樹脂醇(β-amyrin)。
【藥理作用】根煎劑具有鎮靜、解痙和祛痰作用。
【性味】味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解表止咳;化痰平喘。主發熱頭痛;氣管炎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毒理毒性

全草有毒,牛馬不食。大量服根和種子引起噁心、嘔吐、頭痛、眩暈和視力模糊。
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毒理: 根莖和根尚有刺激、流涎、催吐、抗痙和麻醉作用;葉外敷可捎腫。該植物煮後可食用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