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沿革

日本教育沿革,日本教育發展的歷史概況。日本教育發展的歷史大體分為三個階段:(1)明治維新前日本封建教育概況,這一時期的教育與儒學、國學和蘭學的傳播有著密切的關係。德川幕府統治時期(1603—1868年)的學校,主要有幕府直轄的教育機構和為武士階層舉辦的藩學及民眾教育機構(如鄉學、寺子屋、私塾)三等。為明治維新以後的教育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2)明治維新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日本現代教育發展的第一階段。1872年頒布的第一個教育改革法令《學制令》,奠定了日本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確立了文部省統一管理學校的中央集權制。文部省下設大學區、中學區和國小區。日本近代學制的形成經歷了一個不斷改革調查的過程。以1872年《學制令》為開端,經過1879年、1880年頒布的《教育令》,到80年代末制定的一系列有關發展各級教育的《學校令》,才最終確定下來。形成了複雜的雙軌學制:在普通的6年義務教育之上,有複雜多樣的學校。屬中等教育階段的有4個系統:一是男生的中學校,二是高等女子學校。這是正統為升入高等學校的階梯。三是實業學校(是旁系),四是國小高等科和在它之上的青年學校。1879年《教學大旨》和1890年《教育敕語》的頒布使日本近代教育具有濃厚的封建、軍國主義性質。給青少年灌輸“忠君愛國”、“盡忠報國”等思想,鼓吹“武士道”使日本教育為對外擴張、發動侵略戰爭服務,成為促使日本軍國主義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給日本和世界的歷史帶來嚴重的惡果。(3)二戰結束至今是日本現代教育發展的第二個階段,亦即“第二教育改革”。為剷除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勢力,實現國家民主化,建立和平、民主的教育,按照美國使節團的建議,教育刷新委員會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於1947年頒布。廢除了戰前的雙軌制,建立了六、三、三、四新學制。後來又進行了調整改革,形成了現行學制。日本的教育行政由戰前的中央集權改為地方分權,50年代後又逐漸加強中央集權制。日本現代教育改革集中體現在臨時教育審議會的審議報告中,其基本精神是“尊重個性”、“向終身學習體系轉移”和“對變化的適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