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啟示錄(節目)

日本大地震啟示錄(節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311日本地震產生的影響無疑深刻。地震發生的一個多月後,中央電視台製作並播出了《日本大地震啟示錄》,啟示錄意在生動、全面、深刻地剖析日本地震帶來的影響和給世人的啟示。2011年4月23日,央視播出啟示錄第一集《蝴蝶之翼》。講述了日本遭遇的三重疊加的災難是如何一步步影響到全世界的路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大地震啟示錄
  • 播出時間:2011年4月23日
  • 播出頻道:中央衛視新聞頻道
  • 製作頻道:中央電視台
  • 內容:日本遭遇的三重疊加災難影響
  • 節目類型:紀錄片
節目簡介,節目實錄,

節目簡介

《日本大地震啟示錄》是針對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級大地震,總結錄製的紀錄片。
於 2011年4月23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日本大地震啟示錄》第一集《蝴蝶之翼》。

節目實錄

第一集《蝴蝶效應
內容簡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場發自自然的地震海嘯災難,輕易地跨越國界影響全球。日本大地震、大海嘯和核泄漏事故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直接導致經濟波動,生產鏈的斷裂,“蝴蝶效應”理論闡釋了災難全球化的現實影響。《日本大地震啟示錄》第一集《蝴蝶之翼》講述了日本遭遇的三重疊加的災難是如何一步步影響到全世界的路徑。
正文:
解說:2011年3月11日下午,中國A股市場經歷驚心動魄的一幕。本來上證指數在2點35分一度翻紅,且有上行的趨勢,但在日本大地震訊息傳來的時候,股指立即掉頭跳水、直線向下。這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對當天日本9級特大地震做出的直接回應。
採訪向松祚:我們現在這個全球性的資本市場、金融市場,它是風吹草動,風聲鶴唳。哪個地方出一點事,它會產生非常劇烈的動盪。
解說:向松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採訪向松祚:在這種背景下,油價大幅飆升,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每個人都會受到這個影響,所以這個災難你應該把它理解為是一個全人類的一個災難。
解說:幾乎與海嘯的巨浪沖向陸地的同時,恐慌情緒在全球資本市場瀰漫開來——日經225指數恐慌性暴跌,韓國香港新加坡當天的股市緊隨其後。日本大地震以這種金融市場急劇縮水的方式向世界傳導出慘烈的第一波。
採訪向松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在沒有全球化的時代,你這個地方發生的災難,你對其它地區的影響是非常小的。但是全球化它把整個這個全部都放大了,我覺得這是第二個,就是自然的災害人為的災害,它都會因為全球化的深化,它會使得這個風險,這個災難這個影響急劇地放大。第三個大的問題我覺得是什麼,就是全球化本身。就是它會創造出很多新的風險,就是沒有全球化的時候,你沒有這個風險。
串場:當我們說這個世界已經是一個全球化時代的時候,更多的指的是國與國之間在經濟貿易上的相互依存。而3月11日,日本發生的大地震、大海嘯提醒人們一場災難的影響,絕不僅僅局限於日本而是在向整個世界擴散。那么災難在今天,也在變得越來越全球化嗎?它是如何成為和每個人都相關的全球性事件呢?
解說:從突如其來的9級地震,到最高40多米的大海嘯;從福島核泄漏的恐懼疑雲,再到仍然懸而未決的放射性物質全球擴散。這場災難的影響如何從日本一步步瀰漫到全球?蝴蝶效應做出了最好的解讀。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的研究表明:“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這個理論闡釋了,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被全球大氣環流系統的不斷放大之後可能出現的災難性結果。後來人們發現,這一理論在天氣、股票市場等許多領域也同樣適用。而2011年3月11日13點46分、日本本州島近海發生的劇烈的版塊碰撞,推動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蝴蝶效應浮出海面。
這些場面已經被人們深刻記憶,這是有地震紀錄以來震級最大的地震之一,來自地殼的力量通過海嘯向人類展示它的破壞力,在這隻巨大的災難蝴蝶扇動翅膀的最初,人類付出的代價是數以萬計的生命消逝和難以計數的財產損失,隨後大海嘯繼續以800公里的時速,向環太平洋地區擴散。
採訪高孟潭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在全球化的時代,這個災害的影響,確實是一種非物理的方式,通過各種途徑來產生影響。
解說:高孟潭,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採訪高孟潭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主要是隨著全球化的這種進展,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聯繫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聯繫,更多的是通過經濟或者一些其它的情況發生聯繫,包括能源資源,在全球化時代肯定是全球配置,不是任何國家自己來解決問題。
解說:大地震剛剛發生三分鐘後,日本政府就發出海嘯預警信號。六分鐘後,遠在大洋彼岸正是深夜的美國也發出警報,同時中國、韓國、菲律賓俄羅斯等國也有相同的舉動,一連串海嘯警報從太平洋東西沿岸蔓延開去。
解說:中國大陸,五百年來都沒有發生過破壞嚴重的大海嘯,但是這仍然不能降低我們對周邊情況的警覺。在過去的五年里,全世界地震引發海嘯的次數並不算少,而2004年震撼人心的南亞大海嘯,更是人類無法忘記的夢魘。這是有記錄以來破壞性最大的海嘯,共導致30萬人死亡或失蹤。
採訪史培軍 :在全球相對孤立發展的那個過去的時代,一個技術的進步,對一個地方的受益和受害都是局限的。
解說:史培軍,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副主任。
採訪史培軍:但是隨著網路時代,全球化時代的推進,現在任何一個地方的極端事件,都有可能順著全球化的這種信息鏈、信息網、供應鏈、生產鏈而影響到全球。
解說:在20世紀中葉之後,科技發展將人類加速推向“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套用”為標誌的時代,似乎我們對自然的駕馭可以因此而得心應手。但每當人類得意於此,自然就總會以更大的力量向我們發出警告。
採訪史培軍:所以我們今天必須用另外一種思想去認識,今天任何一個地方的技術進步,很有可能受益於整個世界,然而任何一個技術進步形成的各種有利的同時,有可能它的意外造成的不利的時候,也就順著這樣一個利益鏈造成了一個風險鏈。
解說:一旦風險發生,災難鏈條便迅速聯動。福島核電站離震中的距離大約是140公里,地震和海嘯在第一時間重創了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核電站,被破壞的冷卻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反應堆溫度持續升高,災難的蝴蝶效應在被海嘯推向陸地之後,在福島核電站的上空開始按照自己的邏輯推進著。
採訪尹稚:用中國一句老話講就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解說:尹稚,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尹稚:就是說你的一個任何一個點上,產生的這種全球性的污染也好,不良排放也好,它的影響會形成全球效應。
解說:3月12日,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發生兩次爆炸,附近2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的居民被迫撤離。
田原真司採訪:和東北的人們比起來,自己很幸運。每天看電視,受災的人真是好可憐,自己和他們比起來真幸運啊。
解說:田原真司,日本自由撰稿人。
田原真司:一方面覺得幸運,另一方面又非常擔心,這種是否矛盾的心理,我發現不光是自己,朋友們大家都是如此。
解說:福島核電站的危及狀況在第一時間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國陸續派出救援隊趕到日本參與救援。美國更是要求參加韓美軍演的“里根”號航空母艦立即駛往日本,國際救援力量按照慣常的國際援助模式,迅速集結到日本。
採訪馮毅:這次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什麼特點,就是多種災害的這種綜合的災害的救援理念。
解說:馮毅,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研究員,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
採訪馮毅:單獨發生海嘯,單獨發生地震應該說日本是非常有經驗的一個國家,單獨發生海嘯所有島國也都有豐富的經驗。問題是這三種災害疊加的時候,甚至在福島基地出現了群堆,第一核電(站機組),第二核電(站機組),十個核電(站機組)同時發生危機。法國核安全局的局長講了一句公道話,他說自人類利用核能以來,我們從沒遇到過如此高強度高密集的這種挑戰,讓我們日本同行給遇到了。
解說:3月12日之後,福島核電站2號和4號機組又接連爆炸,避難半徑驟然擴大到30公里。對於核彈爆炸的恐怖記憶,以及混亂的數據信息,考驗著日本國民的心理承受底線。
採訪馮毅:近期之內我們也看到,20公里半徑之內是無人區,就是基本上沒有居民,都撤離了。它的去污的難度太大,另外有這么一個心理的創傷,大家也不願回來,這個就是我提過的一個就是所謂的社會學裡面的污名效應。你政府給我除的再乾淨,我心理留下這種陰影是洗不乾淨的。
解說:隨風飄散的核物質使前來救援的里根號航母迅速撤離,從福島不斷發生的爆炸聲,使日本在不到24小時之內就要去承受地震、海嘯與核物質泄漏的多重打擊。災難的蝴蝶效應隨著大氣環流和海洋的洋流向全球擴散。
採訪向松祚:過去40年,整個人類出現的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剛才講這個全球化的快速的深化。它把每一個人都卷到全球的體系裡面未來你不管是任何一個地方出問題它都會影響到全球所有的人,所以我想這是我們人類現在面臨的一個最根本的事實。
解說:3月16日,大連國際機場發現沾有超標放射性物質的日本飛機;3月29日,官方證實中國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均檢測出極微量放射物,但含量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而與福島近在咫尺的超級大都市東京,更多人為保險起見而出國或向南遷移。
機場採訪乘客:很可怕的那種,每天都提心弔膽的,好像要發瘋的那種感覺。
機場採訪乘客:日本的建築還是可以,一般地震震不倒。但是還是怕海嘯,但是海嘯的話也是去高地,我們起碼可以逃。但是核電站一旦真泄漏,我們沒有逃的地方。
田原真司採訪:注意到自己這種矛盾的心理,我想許多東京人不是也是這樣嗎?雖然沒有直接受災,但是間接的受到非常大的震動。開始產生今後怎么辦的不安情緒。
解說:成田機場里,滿是返回自己國家避難的外國人。一場核危機,讓許多身在災區之外的人們變成“隱形災民”。災難的蝴蝶效應形成的第二波影響,以讓人恐懼的核泄漏為標誌,在人流中進一步被放大著。
記者:過去我們說全球化的時候主要指的是經濟的全球化,在日本這次大的災難出現以後,會給全球化這個概念增加什麼新的內容呢?
向松祚:你可以想像你的日常生活裡面的每一樣東西,你全部把它數一遍,你會發現這些東西來自全世界,就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它生產的東西滿足不了你的需求,它產業鏈首先已經全球化了。所以這個全球化已經是全方位的一個全球化,甚至深化到人們的精神層面。
解說:全球化讓地球變成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錯綜複雜的體系。相互依賴、是這個時代的特點。在這個高度複雜的體系中,災難的蝴蝶效應、開始利用它能夠利用的所有工具和路徑向全球擴散。
記者:而且現在來看這种放大還不是在日本本國一個國家發生的,現在已經是一種世界規模一個問題。
尹稚:沒錯。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後,特別是信息技術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全球大家庭以後,那么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現在全世界是一個犬牙交錯的這么一個產業鏈關係,你的生產、製造、循環等等,你任何一個鏈條咔碴斷了,整個這個體系,至少是效率下降。
解說:“蝴蝶效應”的複雜連鎖效應,每天都可能在我們身上發生,我們不可能回到以前去改變我們的過去來改變我們的未來,我們需要的是正確地把握我們的現在。這次由地震引發的複合災難發生在日本這樣一個經濟發達、國民素質較好,應對地震災難經驗極為豐富的國家,人們本能地想像也許這可以讓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然而,人們始料未及的是、災難的蝴蝶效應不僅沒有停止它的運動,反而被全球化的連鎖效應放大了。
採訪高孟潭:並不是每一個蝴蝶都有效應,可能是一個特定的蝴蝶會產生。
記者:什麼蝴蝶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這么大一個全球化的效應?
高孟潭:比如你在中東某一個地方,如果真正發生了一個很大的地震,很多油田關閉或者石油設施遭到毀壞,那可能這個全球的這個油價可能會很快就上升到一個你不能承受的程度。那么再接著對於產業經濟,產業商業的衝擊馬上就會反應出巨大的威力。
解說:隨著日趨惡化的核泄漏,災難的蝴蝶效應繼續按照它自己的邏輯運行著,它的威力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步地在全球更大的範圍內顯現著。儘管在福島核電站內上百位勇士為阻斷泄漏以命相搏,但依然未能改變災難的整體走勢。深層影響也緊隨其後,食品就是這種連鎖效應最為直接的體現。日本食品一直以品質和安全係數高廣受世界歡迎。然而,在核事故發生後,日本福島附近蔬菜和東京自來水裡均檢測到微量放射性物質,美國、中國、新加坡、韓國等25個國家地區限制進口日本農產品和加工食品。此時,福島核電站和車諾比一起,被人類銘記在心。
向松祚:現在很多日本的產品,比如說大家都不敢進口了,儘管科學家講說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危害,但是老百姓的心裡,有時候和你這個科學的數據它不是完全成正比的
解說:日本政府向WTO成員國呼籲:不要對核泄漏反應過度,不要對日本食品設定壁壘。然而,出於對日本傾倒核污水入海的恐慌,一些主打國外進口食品的小食店,卻都默契般的絕口不提“日本進口”,日本的食品安全危機正如核輻射般悄無聲息卻排山倒海般的到來。難道世界對日本海嘯以及由它引發的次生災害,真的是反應過度了嗎?
記者:我們現在知道前一陣出現的情況是,隨著空氣碘-131在擴撒,現在如果說放射性物質進入到海裡邊,甚至流入到地下,這個危害是什麼?
馮毅:這個危害是非常大的,它作為流體的話,它在地下的這樣一個擴散某種程度上是不可控的。如果是作為海洋生態,高放射廢液長期積累,會構成3到50公里海域的一個生態災難,裡面的一些瘀泥會高度的污染,以銫-137為例,它半衰期30年。
記者:這個銫-137是存在水裡面的嗎?
馮毅:它是可以溶於水的。
解說:全世界都在記掛著福島核電站里正在拚命的勇士們,然而他們令人敬佩的努力、並沒有能阻止災難的蝴蝶效應開始進入一個更為複雜和龐大的系統,空氣、水、蔬菜、牛奶都成了核物質傳播的媒介。也正是通過這些跟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系統,這場災難突破地震、海嘯以及核泄露事故,直接從心理層面開始第三波全球蔓延的歷程。
向松祚:我相信前一個禮拜不會有人想到說核危機會出現這么嚴重,也不會想到說未來對海洋會產生這么深遠的影響。那現在這個問題也擺在我們中國人面前,不僅是擺在日本人面前,也擺在周邊所有國家的面前,你以後怎么辦?
解說:當網際網路被災難的蝴蝶效應利用的時候,難以理解的恐慌隨之而來,起初,隨著日本核泄露事件的信息不斷更新發展,網路開始謠傳BBC發布核擴散警報,相關部門在第一時間闢謠。
水均益同期:官方網站介紹英國廣播公司專門出來有一個聲明說,英國廣播公司從來沒有做出這樣的報導。
解說:事實上,日本核事故發生後,全球出現了多起因恐慌情緒導致的“反應過度”的事件,美國在日本震後第二天就出現了搶購含碘食物的現象。六天后,日本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電視講話中說,不僅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的撤離區,包括東北部沿海的鄰近地區,物資也被搶購一空。3月16日,中國各地市場,一場搶鹽風波又毫無徵兆地從天而降!
採訪尹稚:其實從一個抗拒謠言的能力或者說抗拒恐懼的唯一的一個途徑,那其實就是又回到一句老話叫知識就是力量。其實面對的是一個全民的相關各種類型自然科學知識的普及,你只有知道這個你才不會感覺到恐懼。然後又激發出一種恐懼心態去傳播這種心態。
記者串場:人們早就習慣了這種情形——資本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實現洲際的轉移,而信息呢可以幾乎實現零時差的傳遞,其實它也就意味著當世界某個角落發生一種災難的時候,可以迅速地在全球蔓延。於是我們看到了在多個國家出現的源於恐慌的那種過度反應,比如搶鹽。而問題是人們的哪種反應是過度的,而哪種反應可能還遠遠不夠?這也許是一個需要人們花很長時間才能夠解答解決的問題。
解說:通過中國政府和主流媒體的積極應對,搶購潮才很快退去,這場始料未及的風波得以很快平息。然而,心理的恐慌通過及時闢謠可以在第一時間消退,一系列災難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巨大影響卻才剛剛開始。
在全球化時代,當人們在獲得全球化利益的時候,也會在某些特別的時刻體會到全球化的風險、甚至代價。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就是汽車製造業。日本是世界汽車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日本三大汽車廠商豐田、本田、日產在地震後共有22家工廠關閉,如果不能儘快恢復正常,地震兩個月後世界範圍內汽車生產量可能下降30%之多。製造業對災難的反應往往比直接的災難來得晚些,但對全球化生活的影響卻是最大的。
記者:說到汽車大家可能直觀感覺會更強烈一點,因為在這個銷售的末端,在4S店,在所有的銷售商那兒已經體現出來了,日本車在漲價甚至合資車也在漲價。
向松祚:有些關鍵的零配件它是在日本受地震影響的地區生產的。現在停產了,現在是一個問題短期內,一兩個月,甚至兩個季度這個影響不會消除掉。
解說:如果用簡單直白的語言來解釋全球化的概念,產業鏈的全球化意味著“在融資成本最低的地方融資,在生產成本最低的地方生產,在銷售價格最高的地方銷售”。日本汽車廠商一直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楷模,以豐田公司為例,豐田的管理理念是“以訂單為中心的準時化生產”,“零庫存”是豐田的追求,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的製造業都在學習豐田的供應鏈管理,準時化和零庫存成為所有企業的追求。然而在地震和海嘯面前,完美的生產方式被無情地折斷了。
向松祚: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都有壞的一面,沒有完全好的。你再先進的科技它的風險,你再先進的管理方式也有你的風險,你再好的產品也有你的副作用。所以這個是全球化,把這一點更加放大,因為它把你整個風險和收益擴大到全世界。
解說:日本地震直接打擊了日本的經濟和製造業中心,這同時意味著對世界經濟的打擊,據《日本經濟新聞》估算,這次地震至少使全世界的製造業損失了4760億美元的產值,用日本人的說法,這是給“全世界添了麻煩”。
向松祚採訪:現在看起來,日本的災難對全球幾乎所有的方面都會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不僅僅是貨幣市場,金融市場,包括對產業鏈。
解說:美國蘋果公司平板電腦iPad2至少有5種電子零部件由日本廠家生產,即使有部分零件可以交由其他廠家生產,但由於iPad 2電池非常薄,只有日本本土的技術才能生產。因此,蘋果公司可能面臨iPad 2多個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問題。被地震破壞的物流體系,加上電力、燃料的供給不足,使得醫治這次震災的創傷可能要花費好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
電子產品銷售員:這次受災的地區,比如說仙台、福島都是日本的電子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現在市場上的貨源現在是比較緊缺的,具體什麼時候到貨各個廠家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答覆。
解說:如果核泄漏危機遲遲得不到有效控制,核輻射污染物將無疑對日本的自然環境、農漁產業、旅遊業、物流業和對外經貿活動形成嚴重的衝擊,進而影響到全球貿易往來。事實上,因為懼怕核輻射,許多國家的商船已經不再停靠東京港,災難的蝴蝶效應以切斷供應鏈的方式給全球製造業帶來巨大震動,並在地震海嘯、核放射物傳播、食品恐慌之後,成為影響全球的第四波。
向松祚:日本的經濟它在產業鏈上它處在相對比較高端的位置,比如說一些很核心的配件的生產,高科技的配件的生產,這樣你馬上轉移到中國來,行不行?行,但是這是需要一定時間,不是馬上就能。因為這裡面牽涉到你除了買生產線設備以外,你還有管理的問題,你還有員工的培訓的問題,所以這個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解說:日本大地震已經過去一個多月,東京電力公司和日本政府正在採用各種方式努力把核危機這個潘多拉的盒子儘快合上,一場在日本發生的地震、海嘯引發的核危機,經過一連串蝴蝶效應的傳遞、放大和發酵之後,給人類拋出一系列必須共同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如何及時阻斷災難效應的傳遞?人和自然要如何共生?也許,人類想要進步,這樣的碰撞就會一直存在下去。
記者:那么這種既是日本一個地方的某種災難,同時也是世界範圍世界規模的一種災難,這種現在是這次的一種偶發的情況還是說他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史培軍:它是一個完全的趨勢,主要是人類社會的互聯性加強,從而導致的一個地方的災害發生,對另外地方的影響明顯加大。
解說詞:
隨著核危機的升級、經濟和心理影響的陸續呈現,地震引發的後續影響仍在以各種方式擴大蔓延。這次災難的發展軌跡,一步步突破人類現有的經驗和想像,在逼迫著各國拿出應對之策的同時,也推動著不同國籍、不同膚色和語言的人們對人類歷史上所遭遇的全球性災難做全面地梳理。為什麼今天的這樣一場區域的災難、會演變為如此巨大的全球性事件?又是什麼原因、讓人越來越難以承受災難全球化所帶來的風險?
央視將繼續播出第二集《福島救贖》和第三集《核電之鑑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