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失速

旋轉失速

旋轉失速是一種會顯著降低渦扇發動機性能的不穩定流動現象,而且一般認為旋轉失速是喘振先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旋轉失速
  • 外文名:rotating stall
  • 分類:漸進型和突變型
  • 學科:機械、航天
相關知識,渦扇軸流壓氣機,旋轉失速和喘振,基本原理,基本特徵,研究現狀,

相關知識

在航空航天領域,很多人對軸流壓氣機的建模和控制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壓氣機的作用是提高氣流本身的靜壓密度,為系統提供良好的推動力,而壓氣機性能的好壞強烈影響著發動機中其他組件的性能發揮。軸流壓氣機由多級組成,每一級又分為轉子靜子兩部分。轉子轉動時對氣流做功,提高氣流的動能,為飛行產生推力。靜葉在擴散氣流的同時調整氣流對下一級的進氣角。因此,沒有穩定的氣流環境,壓氣機就不可能獲得預期的增壓比和效率,不能為系統提夠穩定持續的推動力。軸流壓氣機的氣動不穩定狀態分為喘振和旋轉失速兩種。

渦扇軸流壓氣機

渦扇發動機也叫做渦輪風扇發動機,它是由渦輪噴氣發動機逐漸發展而成的,是在軍用、民用飛機上最常見的航空動力裝置,隨著技術和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渦扇發動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渦扇發動機里最重要的部件是壓縮系統,而要提高渦扇發動機的性能,首先要考慮壓縮系統的改進,壓縮系統的級數減少必然會帶來發動機性能的提高,但同時也使得壓氣機的葉片負荷過大,使得壓氣機本身內部環境不穩定,最後導致旋轉失速或者喘振的發生,這不僅破壞了壓氣機,也使得機器性能下降。

旋轉失速和喘振

喘振是流體沿著壓氣機軸向的周期性振盪。已有的實驗表明,在系統喘振發生的最初,總是伴有壓氣機的旋轉失速,所以旋轉失速被認為是喘振先兆。旋轉失速是沿壓氣機周向的非均勻流動狀態。這些不穩定流動現象不但使發動機性能(推力、經濟性)大為惡化,限制發動機的工作範圍,而且更嚴重的是它們會引起發動機突然熄火,或引起壓氣機葉片劇烈振動以致葉片斷裂而造成整台發動機的損壞。

基本原理

當離心式或軸流式壓縮機的操作工況發生變動時,如果流過壓縮機的氣量減小到一定程度後,進入葉輪擴壓器流道的氣流方向發生變化,氣流向著葉片的凸面(稱為工作面)衝擊,在葉片的凹面附近形成很多氣流旋渦,旋渦逐漸增多使流道有效流通面積逐漸減小。當然,進入壓縮機的氣流在各個流道中的分配不是很均勻,氣流旋渦的多少也有差別。如果某一流道中氣流旋渦較多,則通過這個流道的氣流就要減少,多餘的氣流將轉向其他流道,再折向前面的流道。因為進入的氣體沖在葉片的凹面上,把原來凹面上的氣流衝掉了許多,因此這個流道的氣流就暢通了一些。折向後面流道的氣流因為沖在葉片的凸面上,使葉片凹面處的氣流產生更多的旋渦,堵塞了流道的有效流通面積,迫使該流道中的氣流又折向鄰近的流道。如此連續發展下去,由旋渦組成的氣流堵塞團(稱為失速團或失速區)將沿著葉輪旋轉的相反方向輪流在各個流道內出現。由於失速區在反向的傳播速度小於葉輪的旋轉速度,因此從葉輪外某一固定點看去,失速區還是沿著葉輪的旋轉方向轉動,這就是旋轉失速產生的機理。
旋轉失速

基本特徵

(1)旋轉失速形成的過程有漸進型和突變型兩種。
漸進型失速是隨著壓縮機氣量減小,氣流堵塞區所占據的面積逐漸擴大。具體表現為:增壓比流量減少逐漸下降,等轉速線上沒有間斷點;分離區數目隨空氣流量減少而逐漸下降,且分離區向葉高方向逐步擴展;分離區的移動速度不隨分離區數目的增加而變化。
突變型失速是在氣量減小到一定程度後,由於失速區迅速擴大,占據較大的面積,因此它易引起較強的氣體壓力脈動,對壓縮機的性能和振動影響較大。具體表現為:分離區數目一般不會太多,只有一個或兩個;失速時增壓係數急劇下降,在等速線上有間斷點;特徵線明顯分為左上和右下,並出現遲滯現象。
(2)旋轉失速過程還有滯後效應。即隨著氣量減小,壓縮機開始進去旋轉失速範圍,排出壓力突然下降一個台階。但是重新增大流量後,壓縮機性能曲線並不按原來的路線變化,而是具有一段流量滯後過程,即當流量上升至原來失速起始點時,壓縮機並不能立刻恢復到原來的壓力,需要繼續增大流量才能使壓力有所上升。

研究現狀

在壓氣機的旋轉失速上人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早期時候,由於技術和環境的限制,對許多失速問題的特徵人們在實驗研究條件下不能進行很好的分析。到了七十年代,隨著檢測技術數位訊號計算機等多種領域學科的發展為壓氣機旋轉失速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通過這些技術工具套用使得人們對旋轉失速、喘振等現象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人們通過研究得到關於壓氣機的仿真模型。由於壓氣機的級負荷越高對其穩定工作條件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壓氣機的穩定工作範圍是由壓氣機的工作點和失速邊界之間可能的流動變化範圍來決定的,若壓氣機的穩定欲度過小,一旦發生選擇失速或喘振,輕則造成發動機性能急劇惡化,重則發動機熄火或者由於葉片斷裂而造成整台發動機毀壞,所以人們在進行實驗研究的同時也開展了理論研究。對於旋轉失速的初始擾動問題,由於人們認識的不同,所得到的失速起始模型也是不同的。最初的失速模式是由Emmons等人提出來的,建立了擾動理論預測旋轉失速邊界和傳播速率的線性模型,指出失速形成的可能原因是失速沿著葉片排的傳播機理。這一模型的特點是造成失速的分離擾動首先發生在某一個或某幾個葉片槽道中,擾動的範圍是局部性的,其尺度與整個葉片排相比很小,但是它發展很快,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可發展成為大的失速團。在理論基礎上和從系統的角度進行壓氣機的建模,通過系統相關的整體穩定性來分析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壓縮系統穩定模型。這個模型認為最終的失速是由於典型擾動誘發的,而這種失速其起始模型特點被認為是擾動的範圍與壓氣機的周長同一量級,擾動是全局性的、旋轉的波動擾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