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於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於風,浙江紹興人。美術講師、副教授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風
  • 別名:孫恪誠
  • 出生地:浙江紹興
  • 出生日期:1923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於風 (—) 別名孫恪誠。擅長美術理論。1948年曾在冀察熱遼聯合大學魯迅學院工作。歷任解放軍中南空政文工團藝術指導,廣州美術 學院講師、副教授、研究員,嶺南畫派研究室負責人。論著有《文同、蘇軾》、《鄭燮美學 思想探微》等。

人物生平

於風年表
1923,出生於河北保定祖父為“紹興師爺” 父輩為國民政府公務員
1930-1937,先後在河北青縣,武強,曲周及河南開封等地多國小及國中
1938-1942,抗戰開始後,離家,就讀安陽高中(學校遷在河南內鄉北峪村)後轉學中州中學(在河南鞏縣)
1943,報考河南鹽務局,任會計。(在洛陽) 同時就讀“會計夜校”
1944-1945,因戰爭關係,隨機關遷去陝西西安,同時被調去陝西鹽務局工作,仍任會計。日本投降後,與家庭取的聯繫,辭去工作,與家人團聚。原計畫報考上海藝專,在上海,隨五叔去杭州探二祖父,在他們建議下,報考了軍醫大學,入學後軍訓,未到一個月,即“開小差”逃離該校。
1946,自上海搭船至葫蘆島,轉車去北平。當時失學,失業,住在四叔家。
1947,清華大學招考十名會計員,乃報考,被錄取。於是進入“清華園”。在清華參加了年輕職員的“集體學習會”(簡稱“集學會”)並在地下黨領導下,發動並參加“反內戰”的職員罷工運動。(參見《集學會——我的啟蒙人》一文)
1948,暑假期間,經“集學會”地下黨介紹,經唐山過冀東解放區,參加革命,並改用現名“於風”經冀東城工部介紹,去熱河省十三家子“冀察熱遼聯合大學”學習。東北全境解放後,隨校遷往遼寧錦州,並正式編入聯大研究室文藝組學習(參見《緬懷徐懋庸校長》一文)
1949,調入聯大魯藝文學系任教育幹事。平津解放後,聯大奉命撤銷,魯藝部分師生組成文工團,進關隨軍南下。四月間,到北平,編入四野南下工作團三分團。被任命為文工團研究組組長。同年九月一日,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南下經開封至武漢,編入51軍文工團,任戲劇隊長。
1950,中南空軍成立,改為中南空政文工團,先後任歌舞隊長,藝術指導等職。
1951,中南軍區匯演,編導獨幕話劇《大家一條心》小歌劇《三封信》及說唱《楊根思英雄排》均獲獎。並有上雜出版社編輯出版。當時四野部隊藝術學院組團赴朝鮮慰問志願軍。於風被借調隨團赴朝。
1952-1955,連年政治運動不斷(如“反胡風”“肅反”“審乾”“整支”等)每次運動均被批判,終於在1954年,主要因家庭問題(父母去了台灣)被開除黨籍。
1956,離開部隊,轉業至中南美術專科學校,任講師,後為副教授,研究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1958,編寫《文同·蘇軾》,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入“中國畫家叢書”出版。(1988年重印“修訂本”)中南美專由武漢遷校廣州,改為廣州美術學院。
1966-1976,“文革”開始,進入“牛欄”。後去“五七幹校”勞動。
1973年,調回學校。
198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向原部隊紀委提出要求複查黨籍問題,至83年,獲得平反,學校召開會議上,宣告恢復了黨籍。
1985,嶺南畫派研究室成立,擔該室主任,開始參與編輯,出版《嶺南畫派研究》 。
1989,離休。

個人作品

1991,出版《古代題畫詩分類選編》。
1999,出版《藝文雜著輯存》。
2007,先後在肇慶端州及嶺南畫派紀念館舉辦書法展,並編印書法集《於風書法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