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邦之戰

1942年在緬甸西線打響的同時,40公里外的東路戰鬥也激烈起來。圍繞這個名叫於邦(也稱於邦家)的地方,爆發了一場堪稱教科書式的經典的堅苦卓絕的叢林攻防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邦之戰
  • 時間:1942年
  • 位置:緬甸西線
  • 特點:堪稱最具謀略的戰鬥
簡介,詳情,

簡介

1942年在緬甸西線打響的同時,40公里外的東路戰鬥也激烈起來。戰場被那加山下彎曲的大奈河與大龍河分割成南北兩半,其中更有不計其數的支流小河競相蜿蜒。發源於河谷東邊苦蠻山的大奈河向西流淌,在原始森林裡猛然向北一拐,與北邊靠近西藏的喜馬拉雅山發源的大龍河匯合後再折向西南,形成了親敦江的上游,密密層層 的森林遮蔽了河乾,上百公里範圍里渡河的地點只有寥寥幾處,大奈河與大龍河交匯點的北邊幾公里處就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渡河點,圍繞這個名叫於邦(也稱於邦家)的地方,爆發了一場堪稱教科書式的經典的堅苦卓絕的叢林攻防戰。

詳情

於邦和胡康河谷附近所有地點一樣,只不過是個地名標記,並不是什麼村莊和城鎮,即使戰爭爆發前這裡也只有一兩家土人居住過,現在已經沒有任何的人類的蹤跡,這些地方現在完全是純自然狀態。從那加山的中心地帶新平洋到於邦不過30公里,然而荊棘密布,螞蝗肆虐,靠步行需要好幾天。在這樣的地方,進攻遠遠比防禦更加困難,當然,擁有強大的火力投放能力和手段的一方可以不受這個規律限制。
10月31日,112團左翼的第二營以第五連為先鋒從臨乾沙坎出發,向於邦渡河點前進,路程不到10公里。由於通報說日軍在河邊有小股日緬混合分隊,連長江曉垣立功心切,親自在前面與前衛排中尉排長劉治率兵搜尋。行軍許久,遮天蔽日的原始叢林裡一直暗淡無光,除了被封閉的空間放大的腳步聲外,植物的滴水聲和枝葉搖動的聲音也紛亂傳來。士兵們換班操作,大砍刀上下飛舞,砍出了一條半米寬的小路,終於在中午時分遇到了久違的太陽,一個300米長100米寬的大型林中空地出現在眼前,林空那邊的緩坡後面,大龍河悠揚的水流聲隱約可聞。這種林空多半在缺少水分的地方出現,這樣的地方土壤很薄,下面是岩層,高大的植物無法立足,難以生長,基本沒有腐殖質,即使在雨季也蓄不住水,只有低矮的灌木和草本如紫莖折蘭之類生命力極強的近地植物,由於沒有了樹木的遮攔,愜意地生長在陽光下,反而越發茂盛。
走林空可以節約很多時間,江連長為了儘快趕到河邊,命令先頭排散開扇面,進入林空。開始一切正常,當走到林空北半部的時候,周圍異常寂靜,蟲子和鳥的鳴叫不知何時消失了,闊葉的水滴聲似乎不太正常,就連熱騰騰的叢林蒸汽也仿佛凝固了……這是遭到伏擊前特有的感覺,有經驗的老兵不由得一頓——就這工夫,92 式重機槍突然間急促地響成一片,96式輕機槍和99式步槍的爆音也同時四下來傳布開來,子彈削斷草莖貼地亂竄,鑽在人體上就是撲的一聲,在軍裝上激起小小的一陣煙,推得人直接撲倒或者轉上一圈。許多人直挺挺栽倒在草里,走在林空中的人群一下子稀少下去,排長劉治當即犧牲。倖存者迅速臥倒,深草很快隱蔽了活著的人,但擲彈筒發射的91式手榴彈紛紛飛來,炸得血紅的霧夾雜著斷草敗葉凌空飛舞。這個排迅速喪失了戰鬥力。
江連長馬上率領後面兩個排全部壓上來,這是反攻緬甸以來的第一個真正的戰鬥,他要在這場戰鬥里痛快地戰勝日軍。面前是早已在林空北端左右兩翼埋伏好的日軍王牌軍18師團的部隊,中國士兵不顧一切從林空兩邊強行突破,很快突破了日軍的散兵線,雙方在陰暗的森林裡混戰。一個小時以後,日軍一個70人小隊被全部殲滅,但是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個多排的戰士犧牲,連長江曉垣和先頭排劉治中尉壯烈殉國。
11月4日,從臨濱沿大龍河南下的112團1營2連加機槍1連一部組成的加強連,成功穿插到於邦東邊,控制了二營五連遇伏的林空和另一個稍小的林空,將於邦守敵與渡口分割開來,與林空西邊的第2營一起對於邦守敵共一個中隊形成包圍,但敵人的工事建築在樹上和荊棘里,並以沙包加固,十分牢固且隱秘,部隊在沒 有炮火跟進的情況下,激戰一天,消滅敵人70餘名,自己損失也達到60名之多。一架新式的美軍P-51戰鬥機曾經出現在戰場上空掩護進攻,但投下的炸彈卻偏離方向炸傷己方名戰士,急得士兵指天大罵,陳鳴人團長急忙命令飛機停止攻擊。顯然緬甸中美盟軍的空地契約戰術還有待磨合,目前還不是取得顯著戰果的時候。李克己眼見急切不能成功,而大龍河東岸敵軍又源源而來,只好暫停攻擊,在陣地兩翼設定機槍陣地,布置重機槍封鎖渡口,阻敵增援。
10日黃昏,對岸突然升起了觀測氣球。很明顯,敵人大批增援部隊已經趕到,並帶來了炮兵部隊,李克己部隊人人知道,真正的考驗來到了。11日開始,每天夜裡112團一營陣地上,都會落下炮彈,敵人利用火炮和夜暗的掩護在為西岸輸送援兵。機槍連的重機槍在夜間不時噴吐火舌,不斷有日軍木筏被消滅,許多日軍滾落到水裡,隨著滔滔水波漂去。儘管日軍的偷渡部隊損失很大,但日軍連續偷渡,於邦的兵力對比還是慢慢向不利於駐印軍的方向傾斜。
13日,112團從敵軍一具中尉屍體上發現檔案,敵55和56兩個步兵聯隊及炮工搜尋聯隊已全部北上大龍河、大奈河前線,112團有被五六倍於己的敵人合圍的危險,孫立人接到報告後趕到總指揮部要求馳援112團,然而炮兵出身的伯特諾固執己見,認為這樣的地方不可能出現日軍炮兵部隊,絲毫不為所動。孫立人十分惱火,在總指揮部對伯特諾發了一通脾氣,措辭十分不客氣:“你不要只會墨守美國那一套作戰規則!世界各國的炮兵並不都像你們美國那樣沒有運送大炮和炮彈的公路就不能使用炮兵;如果你不相信日軍正規部隊和炮兵已經到達胡康河谷,我提議,你和我一起乘坐小型飛機親自到前線去看一看!”面對大量的前線緊急報告和義憤填膺的中國將士,為捍衛自己的威信已經到了理屈詞窮的地步的伯特諾終於認錯。
新38師立即緊急動員,全部都投入了救援112團的行動,部隊不帶重武器,少帶彈藥,待到達戰場外圍再空投裝備和彈藥,以加快行軍速度。但是那加山這個巨大的障礙攔住了心急如焚的官兵們的腳步,要到達戰場需要至少三星期。而日軍在胡康河谷築有旱季簡易公路直達於邦對面的太白家,現在時間站在日軍一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112團的戰鬥能力上了。
22日,日軍18師團炮兵聯隊趕在新38師主力之前加入戰鬥,重炮炮彈開始對第一營進行兇悍的襲擊,機槍連連長吳瑾死守渡口,在擊斃大量強渡大龍河的日軍後與重機槍陣地同亡。大批日本步兵從失去封鎖的下游蜂擁渡河,跟著上游機槍陣地也被破壞,日軍兩路共有700餘人到達西岸。
當天夜裡,滲透過來的日軍繞到第2營側後,突然襲擊了二營後面高地上的112團指揮所,為了掩護團指揮所,112團特務排一半戰士把自己的屍體扔在了高地上,整夜混戰之後,陳鳴人上校率領團指揮所人員殺出血路破圍而出,但該團的美國中校聯絡官由於膽怯,躲在戰壕里被俘,成了整個緬北戰役里駐印軍唯一的被俘者。此後,第2營在高地附近一直堅持戰鬥,在與敵人相隔20米的情況下,第1營被圍部隊與第2營的槍聲互相鼓勵,直到一個多月以後,被敵人分割的兄弟部隊,才終於得以團聚。
在攻打於邦的戰役中,遠征軍面臨著意想不到的堅固鹿砦、坑道和碉堡,以及敵人猛烈的火力,因此進攻接連受挫,傷亡不斷增加。面臨官兵士氣大減,二營長大秦陣亡,一營全體被包圍的情況,韓紹功問明態勢,制定計畫,迅速反攻。他避開敵人鋒芒,整合兵力,出其不意地在敵人包圍圈撕開口子,始終在拖住敵人但又不與其決戰的狀態中游弋著,最終和新38師主力完成攻擊。這次戰鬥展現出韓紹功作為指揮者的智慧,堪稱最具謀略的戰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