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是南北朝文學家謝靈運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中描寫的是作者由南山往北山經過巫湖時所見的自然美景。

作者先述紀行,繼寫景物,後歸情理。多用偶句,每兩句為一頓挫,表現出一種凝鍊繁複的姿致。語言工整精練,境界清新自然,猶如一幅幅鮮明的圖畫,從不同的角度向讀者展示著大自然的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謝靈運
  • 作品出處:《謝康樂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於南山1往北山2經湖中瞻34
朝旦發陽崖5,景6落憩7陰峰8
舍舟眺迥910,停策11倚茂松。
側徑既窈窕12,環洲亦玲瓏13
俯視喬木杪14,仰聆大壑淙15
石橫水分流,林密蹊16絕蹤。
解作17竟何感?升長皆丰容18
初篁1920綠籜21,新蒲22含紫茸23
海鷗24戲春岸,天雞25弄和風。
撫化26心無厭27,覽物282930重。
不惜去人31遠,但恨莫與同。
孤游非情嘆,賞廢32理誰通?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南山:指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北的突山、石門山一帶。
  2. 北山:相對南山而言,指今浙江省上虞市南的東山一帶。
  3. 瞻(zhān):往前或往上看。
  4. 眺(tiào):遠望。
  5. 陽崖:指南山。古時以山南為陽,山北為陰,所以稱南山為陽崖。
  6. 景:日光,這裡指太陽。
  7. 憩(qì):休息。
  8. 陰峰:北山。
  9. 迥(jiǒng):遠。
  10. 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也稱洲。
  11. 停策:止步的意思。策,手杖。
  12. 窈(yǎo)窕(tiǎo):細長曲折的樣子。
  13. 玲瓏:澄明閃光的樣子,形容小洲在天光水色輝映中的狀態。
  14. 杪(miǎo):樹梢。
  15. 淙(cóng):流水聲。
  16. 蹊(xī):小路。
  17. 解作:雷雨大作。
  18. 丰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19. 篁(huáng):竹子。
  20. 苞:包裹。
  21. 籜(tuò):竹筍一層層的外皮。
  22. 新蒲:新生的蒲草。蒲,即菖蒲,生於水邊,有香氣,根可入藥。
  23. 紫茸(róng):初生的蒲葉呈紫色,所以稱紫茸。茸,初生的草。
  24. 海鷗:一名江鷗,水鳥名,隨潮水上下翻飛。
  25. 天雞:鳥名,丹雞。
  26. 撫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滲透到自然萬物之中,並與之融為一體;萬物有盛衰榮枯的變化,自己也就隨之而產生喜怒哀樂。
  27. 心無厭:面對美好的自然萬物,總是看不夠。厭,滿足。
  28. 覽物:觀賞景物。
  29. 眷(juàn):留戀。
  30. 彌(mí):更。
  31. 去人:隱逸之人。
  32. 賞廢:賞心之事廢止,也就是說,再也不能與好友歡會言笑了。

白話譯文

清晨出發於南山岩崖,傍晚歇息在北山頂峰。
離船眺望遠處的沙洲,拄杖倚靠豐茂的青松。
盤山的小徑蜿蜒幽深,圓圓的小洲晶瑩空明。
俯視可見高樹的梢頭,舉首聆聽深谷的水聲。
巨石橫谷使澗水分流,密林遮斷路徑的去向。
春雨普降催萬物萌動,草木滋長正蔥蔥蘢蘢。
初生的叢竹包裹綠皮,新綠的蒲草紫花待放。
海鷗嬉戲於春日水岸,天雞棄羽於和煦暖風。
與萬物同化心無厭倦,觀照物象而悄然移情。
不惜古人隱逸去久遠,只恨今人情志不與同。
獨游違我真情而慨嘆,賞樂廢止玄理誰能通。

創作背景

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春,謝靈運自南山新居經過巫湖返回北山故宅,一路之上,遊山玩水,頗有感受,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詠物詩,它以從南山往北山經巫湖中的所見為主要描繪對象,勾勒出一幅秀美的山水長卷。由於詩人在南山和北山都有住所,故經常往來於兩地之間。
詩的一開始,以“朝旦發陽崖,景落憩陰峰”指出湖中的旅程要行一天。這一天的浮遊樂趣,所見佳景自然是不勝抒寫的。詩人對此並未用墨,而將筆力放在登岸後的所見之上。當詩人結束水面漂泊,舍舟登岸並以馬代步時,別是一種情趣。舉目四望,遠處的沙諸依稀可辨,駐馬依傍於茂林古松之下,放眼遠眺。“側徑既窈窕,環洲亦玲瓏。”這是遠景描寫,因為離得遠,“側徑”顯得“窈窕”細小,“環洲”也更見其“玲瓏”巧妙。詩人用兩個連綿字將陸地水中的景致寫活了。 “側徑’’既彎曲細小,便以“窈窕”暱稱, “環洲”在湖水的波光瀲灩中愈覺高低明滅、嬌小別致,故冠之以“玲瓏”。然後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手法,改變視覺角度,從聽,聞兩個側面寫景抒情,“俯視”是參天的喬木,反映出詩人是憩息於陰峰之上,故有俯視喬木的奇筆;“仰聆”是山間大壑中的波聲,群岩疊嶂,谷中水流與怪石相搏,在萬壑之問激起萬千優美的迴響。下句“石橫水分流,林密蹊絕蹤’’,是對上文的承接。“石橫”是指分水嶺,水因之分流,這是溝壑中流水聲響變化萬千的原因;“林密”是對上文“茂松’’的照應,而“蹊絕蹤"也正是因為“側徑既窈窕’’之故。謝靈運直睹除沅的風光,當他陷入路絕之境無法更向上攀登時,才會覺得情懷得到暢快的抒泄。只有到了險峰之巔可以棲遲的地方,他才能縱目四顧,飽覽周圍的景物。
“解作竟何感?升長皆丰容”這兩句是用典,是據《周易》“天地解而雷雨作”仿改,天地變化,乾坤交泰,造物主使萬物丰容繁盛。接下來,用工筆重彩繪出一幅山水圖:新竹長出嫩綠的苞芽,蘆蒲的初蕊綻出紫色的茸毛。沙鷗在春水江岸嬉戲,美麗的飛禽在和風中上下頹飛。詩人以客觀的筆觸刻畫山水景物,使之歷歷如在目前。面對這秀麗的大自然,只有與萬物同化才能不為外物所惑以致貪慾無厭。但是對景難排,眷戀人間之美的情感愈加強烈。由於詩人厭倦世態,寧願離開喧囂的人境,獨處於此深山之中,唯恨憾的是沒有古代賢人青甚與同游。既然已是孤居獨游,一味傷感而嗟嘆便大可不必。這種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情懷無人理解,字裡行間流露出“世人莫余知”的遺憾心情。

名家點評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一命筆即作數往回,古無創人,後亦無繼者。人非不欲繼,無其隨往不窮之才致故也。
·何焯《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六:“俯視喬木”四語,可悟畫理。

作者簡介

謝靈運畫像謝靈運畫像
謝靈運(385—433年),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詩人、文學家、旅行家。晉車騎將軍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曾任永嘉太守、侍中、臨川內史等職,後獲罪被誅。
謝靈運是中國詩史上第一個大量創作山水詩的作家,他的詩作描寫了會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打破了東晉詩壇上玄言詩的統治,擴大了詩歌的題材領域,推動了文學的發展,著有《謝康樂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