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瑛(明朝中期名將)

方瑛(明朝中期名將)

方瑛(1416年—1460年11月10日),直隸州全椒縣(今安徽全椒)人。明朝中期名將,右都督方政之子。

正統初年,方瑛隨父出征麓川。方政戰死後,方瑛矢志報仇。初承襲指揮使,後升都指揮同知。曾參與麓川之役,並率軍平定貴州、湖廣各族人民大起義,更入京總督京營軍務。累加至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封南和侯。

天順四年(1460年),方瑛去世,年四十五。英宗為其輟朝一日,賜謚“忠襄”,故後世稱其為“方忠襄”。

方瑛天姿英傑,通曉古兵法。為人廉潔謙和,所到之處,都能使其安寧,深受百姓追念。他前後共攻克近二千座寨,俘斬四萬餘人,為平定苗人功勳之最。

基本介紹

  • 本名:方瑛
  • 別稱:方忠襄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1416年
  • 去世時間:1460年11月10日
  • 主要成就:參與麓川之役,屢次平定苗亂
  • 籍貫直隸州全椒縣
  • 官職:左都督、總兵、平蠻將軍
  • 爵位:南和候
  • 諡號:忠襄
人物生平,矢報父仇,累功西南,入統京營,再平苗亂,卒於鎮所,主要成就,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家族成員,親屬,南和伯世系,逸聞趣事,相關爭議,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矢報父仇

方瑛生於明成祖永樂十四年(1416年)。明英宗正統(1436年—1449年)初年,方瑛以舍人身份隨父親方政麓川。方政在第一次麓川之役中戰死,方瑛發憤,矢志要報父仇。最初,他承襲指揮使之職,後來朝廷論方政戰死之功,將其升為都指揮同知
正統六年(1441年),方瑛隨王驥參與第二次麓川之役。在戰鬥中,他率兵六千突破叛軍營壘。叛軍首領身著黃衣正坐在帳幕中,方瑛直向前沖,左右的人斬殺了數百名叛軍,踩死無數人,於是將叛軍根據地夷平。方瑛因功升為都指揮使。不久,他又隨王驥擊破貢章、沙壩、阿嶺等地的叛軍。再升為都督僉事,管後軍都督府事務,又充任右參將,協助鎮守雲南
正統十三年(1448年),方瑛又隨王驥參與第四次麓川之役,攻破鬼山大寨。戰後,方瑛留鎮雲南。

累功西南

景泰元年(1450年),朝廷認為方瑛有將才,命都督毛福壽去接替他。方瑛入朝後,升任都督同知。他剛抵京不久,貴州苗人就發動叛亂,道路梗阻,王驥請求讓方瑛前來討伐。同年四月,方瑛被任命為右副總兵,與保定伯梁珤、侍郎侯璡將苗人逐一擊退。戰後,因功進升為右都督。他又攻破賞改等寨,擒獲偽苗王王阿同等人。侯璡病逝後,都御史王來接替他總督軍務,分道往香爐山擊賊。方瑛從龍場進兵,大破賊人,討平了他們。
景泰三年(1452年)秋,王來彈劾方瑛違法之事,明代宗朱祁鈺置而不問。王來被召回後,朝廷命方瑛鎮守貴州。同年冬,方瑛率軍討伐白石崖叛軍,俘虜和斬殺二千五百人,招降四百六十座敵寨。論功進升為左都督。
景泰五年(1454年),四川草塘的苗人黃龍、韋保作亂,自稱平天大王,搶掠播州的西坪、黃灘。方瑛與巡撫蔣琳會同川兵進剿,叛軍首領全部就擒。方瑛便分兵攻克中潮山和三百灘、乖西、谷種、乖立等寨,擒獲偽王谷蟻丁等人,斬首七千餘級。

入統京營

平定黃龍等人不久後,廷臣認為應將禁軍交給方瑛統率,朱祁鈺便將其召回,同武清伯石亨一起總督京營軍務。朱祁鈺下詔進封他為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封爵南和伯,食祿一千石,賜誥券,予子孫世襲。

再平苗亂

景泰六年(1455年),蔣琳上奏說方瑛以前守貴州時,邊境安寧,苗蠻畏服,請求派他回貴州。朱祁鈺不許。
不久,湖廣苗人反叛,朱祁鈺任方瑛為平蠻將軍,率京軍去討伐,而派御史張鵬在他的後面暗中觀察。張鵬回來後上奏說方瑛所過之地秋毫無犯,朱祁鈺非常高興。
景泰七年(1456年),叛軍首領蒙能攻打平溪衛,都指揮鄭泰等人將他擊退,蒙能被火槍擊傷。方瑛於是進入沅州,連破鬼板等一百六十餘寨。他又與尚書石璞移師天柱,率領陳友等人分擊天堂等寨,又大破叛軍。共攻克寨二百七十座,生擒偽侯伯以下一百零二人。當時英宗朱祁鎮已經復位,捷報傳到朝廷,石璞被召回,方瑛留鎮貴州、湖廣。方瑛討伐蒙能餘黨,攻克銅鼓、藕洞等一百九十五寨,覃洞、上隆等地苗人分別斬他們的首領來歸附。朱祁鎮嘉獎方瑛之功,進封他為南和侯,歲祿一千二百石。
天順二年(1458年),貴東苗人乾把豬等人僭稱偽號,攻打都勻各衛。朱祁鎮命方瑛與巡撫白圭會同川、湖、雲、貴的部隊討伐,攻克六百餘寨。生擒乾把豬及其部屬六百二十一人,斬首四千七百九十級,俘獲男女五千五百餘口,邊境地區全被平定。

卒於鎮所

天順四年十月二十八日(1460年11月10日),方瑛在駐鎮之地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朱祁鎮聞訊後,驚愕悲悼,為其輟朝一日,賜葬祭,諡號“忠襄”。

主要成就

  1. 平南徼正統(1436年—1449年)初年,方瑛隨父親方政首次出征麓川。此後分別於正統六年(1441年)、正統十三年(1448年)隨王驥參與第二次麓川之役、第四次麓川之役,屢立戰功,並協助鎮守雲南
  2. 殄東苗:方瑛自景泰元年(1450年)至天順四年(1460年),多次討伐貴州、湖廣等地的苗人起事。前後共攻克近二千座寨,俘虜和斬殺四萬餘人。平定苗人之功,此前無人能比。

人物評價

總評

方瑛天姿英傑,通曉古代兵法。他曾向朝廷獻上練兵法和陣圖,老將多稱讚他。為人廉潔,謙和而不自我誇耀。他所到之處,都實行能維護當地社會安靜的措施,人民很懷念他,長久不忘。
方瑛為將,紀律嚴明,賞罰必信,臨陣勇敢,善於安撫士兵。士兵都樂於為他效力,因此得以屢立戰功。

歷代評價

蘇霖:右都督方瑛,驍勇有為,本良將也。(《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引
李賢:①公天資英邁,才識通敏。凡古兵法,雖皆精曉。而行師制敵,不祖故常。運用之妙,恆出人意,是以所向克捷。嘗疏練兵法及圖諸陣勢以獻,上深嘉賞之。其待裨將,以誠撫士卒,以恩接士大夫,謙恭而有禮,是以上下無不得其歡心者。回視古之良將,豈多讓哉!(《方公神道碑銘》)②赳赳方公,出自將門。鐘氣之秀,迥然不群。帥其父兵,庸以自効。究厥所存,惟忠惟孝。既平南徼,復殄東苗。威震殊方,受帝之褒。帝曰虎臣,孰敢予侮。南顧無憂,功邁爾祖。左右股肱,是托是膺。委之重鎮,光此中興。玉帶貂蟬,金書鐵券。報公之勛,惟帝之眷。公本武臣,有禮有仁。遇彼章縫,盎然生春。在古或難,於今乃見。天不慭遺,匪常斯變。西山之麓,有石峩峩。有銘在刻,千載不磨。(《方公神道碑銘》
孫繼宗:瑛為人謙和不矜 ,廉介有為。平居自處若怯,至於行師,則紀律明,賞罰信,臨陣勇決有可稱者。尤善撫士卒,西南夷民深懷其惠,至今稱之不已。(《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
沈德符:彼瑛生前屢為大帥,頗著勞績。(萬曆野獲編補遺
張廷玉:韓觀諸人,雖功最焯著,而皆以威信震懾蠻荒。(明史

家族成員

親屬

  • 曾祖父
方銘,明太祖洪武(1368年—1398年)年間驍將,官至留守衛太平門百戶。後以方瑛之功追封南和伯。
  • 祖父母
祖父:方信,以戰功官至濟陽衛千戶。後以方瑛之功追封南和伯。
祖母:湯氏,以方瑛之功追封南和伯夫人。
  • 父母
父親:方政,曾參與靖難之役南征安南,官至右都督。於第一次麓川之役時戰死,追贈威遠伯,諡號“忠毅“。
母親:陳氏,正室,封夫人。
繼母:萬氏,封夫人。
生母:黎氏,以方瑛之功封南和伯夫人。
  • 配偶
妻子:劉氏,封南和伯夫人。
  • 子輩
長子:方毅,世襲南和伯,誘祖母誣從父方瑞不孝,坐奪爵閒住。
次子:名不詳。

南和伯世系

方瑛的南和伯爵位約歷六世八代,傳至明亡後。
第一代:方瑛,景泰五年(1454年)封南和伯。天順元年(1457年)進封南和候,子孫世襲伯爵。天順四年(1460年)去世,諡號“忠襄”。
第二代:方毅,方瑛之子,天順四年(1460年)襲爵,後因罪革爵。
第三代:方壽祥,方毅之子,成化十七年(1481年)襲爵。嘉靖十七年(1538年)去世,諡號“康順”。
第四代:方東,方壽祥之子,嘉靖十八年(1539年)襲爵。嘉靖三十年(1551年)去世。
第五代:方炳,嘉靖三十三年(1552年)十一月襲爵。
第六代:方應奇,方炳之子,隆慶二年(1568年)襲爵。
第七代:方燁,方炳從弟,隆慶六年(1572年)襲爵。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去世。
第八代:方一元,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襲爵。弘光元年(1645年)於南都(南京)降清。
明季北略》另載北京有南和伯方履泰,於北京失陷後為李自成所殺,《明史·功臣世表》未載此人。
南和伯世系參考資料

逸聞趣事

僧官常琇曾拜方瑛為義父,藉機與修武伯沈煜等人交好。常琇到各家宴飲時,都叫來妓樂,等到更衣時即與歌妓淫亂。方瑛去世後,他又私通方瑛的小妾,後來被他的徒弟告發。明憲宗朱見深下詔將其關進錦衣衛獄。因常琇與義父的小妾通姦,他被施杖一百後送至鐵嶺衛充軍。沈煜被停祿,戴平巾閒住。而御馬監監丞龍閏,又娶方瑛的小妾許氏為妻。事情被揭發後,朱見深命二人離異,並將龍閏交付司禮監審治。

相關爭議

  • 關於方瑛的生卒年,有兩種說法
1、據天順、成化兩朝名臣李賢為方瑛所撰的《方公神道碑銘》記載:方瑛“生於永樂丙申某月某日,卒於天順庚辰十月二十八日,享年四十有五”,即方瑛生於明成祖永樂十四年(1416年),卒於明英宗天順四年十月二十八日(1460年11月10日)。
2、據《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及《明史·功臣世表三》記載:方瑛卒於天順三年(1459年)十一月癸未,以此推算其生年應在永樂十三年(1415年)。

史料記載

《古穰集·卷十一·方公神道碑銘》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二》
明史·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