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學生學業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新課程學生學業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本叢書是一套理論聯繫實際的課程指導叢書。它針對課程改革所遇到或將要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而編寫,既介紹國際前沿的課程與教學研究善,又結合目前我國新課程研究和實施的進展進行分析,推出有關課程與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叢書力求讓不同層次的關心課程改革的讀者獲得所需的知識和有益的啟示,對學校的進步,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具有建設性的指導作用。我們希望本叢書能夠引起師範院校師生的關注,並吸引他們積極參與推動這場改革。 本書涉及的是新課程改革中的熱點和難點——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問題。在功利主義思潮泛濫和誠信制度缺失的今天,封閉的書面筆試幾乎成了人們唯一相信的評價方式,也造成了學校教育特別是教學的錯位,把許多教師和學生帶進了唯考試是瞻的誤區。新課程提出了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的任務,到底什麼是發展性評價?它是怎樣提出來的?如何在實踐中實施發展性評價?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既介紹了支撐發展性評價的理論觀點、評價方法,還介紹了一些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的評價案例和評價方法,其中有的是作者親身實踐研究的成果,可操作性強。

基本介紹

  • 書名:新課程學生學業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 頁數:305頁
  • 開本:16
  • 品牌:廣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吳維寧
  • 出版日期:200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0654538
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媒體推薦

前言
根據國家教育部2002年12月頒布的《關於積極推進中國小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新課程框架下的學生學業評價將在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等不同層面上發生重大變革。如何適應並駕馭這種理念的轉向與實踐的變革,是擺在廣大中國小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為使即將進入高中新課程的一線教師能即時把握新課程框架下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法,我們組織編寫了本書,本書內容對於國中及國小教師教學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書由理論篇、方法篇、案例篇等三個部分組成。理論篇主要介紹引領當今世界學生學業評價潮流的哲學思潮、心理學的最新發展以及與評價密切相關的學習與教學理論。相信老師們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與研究,會逐步形成對於當前我國正在施行的新課程框架下的學生學業評價改革的個性化體認,並結合自己的評價實踐,創生出自己的評價思想與評價方法。方法篇主要介紹學業評價的一般方法與技術,包括紙筆測驗的類型、編制技術、質量要求與檢查,以及表現性評價常用方法等。案例篇將介紹國內外學生學業評價的大量案例,包括在澳大利亞、我國香港地區等廣為流行的SOLO分類評價方法,以及我們在廣東進行大量學生學業評價的實踐與研究中所獲得的典型案例。我們相信這些案例會給老師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本書的基本特徵是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與實際的聯繫又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寫作隊伍的構成特點,使得本書將理論融人實踐的目標成為可能。本書的編撰者主要為大學教師和在讀博士、碩士,有著較為深厚的教育理論素養。同時,編寫者大多有較長時間的學生學業評價課題的研究經歷,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評價實踐經驗。其次是本書的編寫框架也較好地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整合。在作了適當的理論闡述以後,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紹適合於新課程評價理念的具體方法與案例,有些方法在我國內地的系統介紹尚屬首次,如SOLO分類法;有些是編寫者取自評價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在這些材料中,讀者將會看到編撰者們對於學生學業評價的切身感受與獨特體悟。其中既有驀然回首、柳暗花明的歡樂與喜悅,也有衣帶漸寬、上下求索的痛苦與迷茫。
相信讀者會有共鳴。
本書的主要撰寫人員及分工:吳維寧(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策劃、前言、後記、統稿);常蕤(第五章第一節、第二節、第六章、第七章);馮傑(第五章第三節);吳有昌(第八章);梁惠燕(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編 者
2004年5月8日

圖書目錄

前 言
理 論 篇
第一章 建構主義與學業評價
第一節 什麼是建構主義
第二節 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與評價觀
第二章 多元智力理論與學業評價
第一節 什麼是多元智力理論
第二節 多元智力理論的評價觀
第三章 後現代主義與學業評價
第一節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第二節 後現代主義的評價觀
第四章 各種學習理論與學業評價
第一節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與學業評價
第二節 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與學業評價
第三節 智力操作圖式說與學業評價
本篇主要參考文獻
方 法 篇
第五章 測驗的質量要求
第一節測驗的信度
第二節 測驗的效度
第三節 難度和區分度
第六章 測驗的編制、實施與分數解釋
第一節 學科測驗的編制與實施
第二節 試卷的編輯及測驗的評分與質量分析
第三節 分數的解釋
第七章 評價和測驗的質量檢驗
第一節評價結果的一致性檢查
第二節 指標系統的質量檢驗
第八章過程性評價
第一節 表現性評價
第二節 蘇格拉底式討論評價
第三節 真實性評價
第四節 檔案袋評價
第五節 動態評價法
本篇主要參考文獻
……

文摘

書摘
②強調直覺思維。發現教學的另外一個特徵,就是十分強調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發展。布魯納認為,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不同,它不遵循仔細規定好了的步驟,而是採取躍進、越級和走捷徑的方式來思維的。直覺思維的本質是映像或圖像性的,它的形成過程一般不是靠言語信息,尤其不靠教師指示性的語言文字。“直覺思維,預感的訓練”是正式的學術學科和日常生活中培養創造性思維很容易被忽略而又重要的方面。富於靈感的預測、豐富的假設和大膽迅速地做出實驗性結論,這些是從事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的珍貴財富。所以,教師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想像,防止過早語言化。與其指示學生如何做,不如讓學生自己試著做,邊做邊想。其實這也是“做中學”思想的延續,不過這裡的“做中學”的目的已經有所變化,它不再是為了單純的學習某些生活的經驗或知識,而主要是為了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其中,直覺思維能力是這一訓練的核心和關鍵。
③強調內在學習動機。在布魯納看來,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是使學生形成內部動機,或把外部動機轉化成內部動機。發現學習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受好奇心的驅使,對探究未知的知識就會表現出興趣。我們知道,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的內在的興趣,有新發現的自信感。布魯納認為,與其讓學生把同學間的競爭作為主要動機,還不如讓學生把挑戰自己的能力作為首要目標。因此,他主張通過激勵學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裡我們看到,內在學習動機的激發,是發現教學的又一個特徵。
④強調知識的組織方式。發現教學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強調知識的組織方式。這是與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研究發現相聯繫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記憶的首要問題不是貯存,而是提取。提取信息的關鍵在於如何組織信息,知道信息貯存在哪裡和怎樣才能提取信息。所以,學生如何組織信息,對提取信息有很大影響。學生親自參與發現事物的活動,必然會用某種特別的,與特定情境相關聯的方式對它們加以組織。由於與特定情境相關聯的知識組織有助於記憶,而良好的記憶又是教學的重要目標。所以,發現教學特彆強調知識的組織方式。
3.策略、程式與原則
(1)發現教學的策略。
布魯納的發現教學特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為學生的發現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的。為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的策略包括:
①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眾所周知,在教學中,教學材料或者說學習材料不論是內容的選擇還是序列的安排都會對教學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發現教學的首要策略,就是合理選擇與安排教學內容。這對發現教學而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布魯納看來,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習者對一系列問題或知識的有條不紊地陳述,提高他們對所學習事物的掌握、轉換和遷移能力的過程。序列是學習者在某種知識領域內所遇到的舊材料的程式,它影響著學習者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因此,教學應當詳細規定學習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即教學的安排必須與兒童的身心發展相適應,並形成一種有內在聯繫的材料序列,以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具體來說,在發現教學的實踐中,用於學習或發現的材料必須是難易適中的,太難,學生無法發現;太易,學生缺乏興趣。事實上,用於學生學習和發現的材料過難的事是經常發生的。
②強調直覺思維。發現教學的另外一個特徵,就是十分強調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發展。布魯納認為,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不同,它不遵循仔細規定好了的步驟,而是採取躍進、越級和走捷徑的方式來思維的。直覺思維的本質是映像或圖像性的,它的形成過程一般不是靠言語信息,尤其不靠教師指示性的語言文字。“直覺思維,預感的訓練”是正式的學術學科和日常生活中培養創造性思維很容易被忽略而又重要的方面。富於靈感的預測、豐富的假設和大膽迅速地做出實驗性結論,這些是從事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的珍貴財富。所以,教師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想像,防止過早語言化。與其指示學生如何做,不如讓學生自己試著做,邊做邊想。其實這也是“做中學”思想的延續,不過這裡的“做中學”的目的已經有所變化,它不再是為了單純的學習某些生活的經驗或知識,而主要是為了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其中,直覺思維能力是這一訓練的核心和關鍵。
③強調內在學習動機。在布魯納看來,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是使學生形成內部動機,或把外部動機轉化成內部動機。發現學習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受好奇心的驅使,對
探究未知的知識就會表現出興趣。我們知道,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的內在的興趣,有新發現的自信感。布魯納認為,與其讓學生把同學問的競爭作為主要動機,
還不如讓學生把挑戰自己的能力作為首要目標。因此,他主張通過激勵學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裡我們看到,內在學習動機的激發,是發現教學的又一個特
征。
④強調知識的組織方式。發現教學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強調知識的組織方式。這是與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研究發現相聯繫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記憶的首要問題不是貯存,而是提
取。提取信息的關鍵在於如何組織信息,知道信息貯存在哪裡和怎樣才能提取信息。所以,學生如何組織信息,對提取信息有很大影響。學生親自參與發現事物的活動,必然會用某種特別的,與特定情境相關聯的方式對它們加以組織。由於與特定情境相關聯的知識組織有助於記憶,而良好的記憶又是教學的重要目標。所以,發現教學特彆強調知識的組織方式。
3.策略、程式與原則
(1)發現教學的策略。
布魯納的發現教學特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為學生的發現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的。為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的策略包括:
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眾所周知,在教學中,教學材料或者說學習材料不論是內容的選擇還是序列的安排都會對教學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發現教學的首要策略,就是合理選擇與安
排教學內容。這對發現教學而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布魯納看來,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習者對一系列問題或知識的有條不紊地陳述,提高他們對所學習事物的掌握、轉換和遷移能力
的過程。序列是學習者在某種知識領域內所遇到的舊材料的程式,它影響著學習者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因此,教學應當詳細規定學習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即教學的安排必須與兒童的
身心發展相適應,並形成一種有內在聯繫的材料序列,以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具體來說,在發現教學的實踐中,用於學習或發現的材料必須是難易適中的,太難,學生無法發現;太易,學
生缺乏興趣。事實上,用於學生學習和發現的材料過難的事是經常發生的。
②創設適當問題情境。由於問題情境對於激發學習動機有重要作用,所以發現教學特彆強調問題情境的創設,這也成為發現教學的第二條策略。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的特殊認知過程,也是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情感不僅是推動學習的動力,而且對人們的行為起著巨大的調節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以問題為思維中心,造成強烈的問題意識,實現學生自覺地、有意識地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促進思維能力的擴展。一句話,在教學中,必須以問題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
⑧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發現教學的第三條策略,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操作能力。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