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經典名著:朝花夕拾

新課標經典名著: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學生版)》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作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並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文字明白曉暢,風趣生動。有人評價說:“《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魯迅將內在的苦悶,化為了超世間的想像。”

基本介紹

  • 書名:新課標經典名著:朝花夕拾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155頁
  • 開本:32
  • 品牌:南京大學出版社
  • 作者:魯迅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513370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
《朝花夕拾(學生版)》是他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在這本書中,先生回憶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的不同生活經歷。該書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的重要文獻。作品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墳》等。

圖書目錄

小引
狗·貓·鼠
阿長與《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文摘

狗·貓·鼠。
本篇作者在1926年2月21日寫於北京,3月lO日發表於《莽原》半月刊。1925年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爆發“驅羊(楊)風潮”,源於校長楊蔭榆不識時務,處置學生有失公平且粗暴,卻得到教育部部長的支持。陳西瀅打著“公理”“正義”的旗號,對學生運動潑涼水,似在講“公理”“平允”,實則偏向楊蔭榆。魯迅支持學生,雙方發生論戰。陳西瀅污衊學生運動,散布流言指責魯迅等人暗中鼓動學生鬧事。魯迅寫了不少文章予以反擊,其中《狗·貓·鼠》寫於他和陳西瀅為代表的“現代評論派”鬥爭的關鍵時期。
本文回憶了作者少年時代與貓的結仇過程,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本文是由“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很自然地辛辣地諷刺、嘲諷了陳西瀅等人。第一段中我們就可以根據註解找到語詞。後面文章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啤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有很強的針對性。
《小引》中說本書“文體大概很雜亂”,應該包括本文。本文夾敘夾議的特色鮮明,類似雜文。後面也有幾篇文章也如此。
從去年起,仿佛聽得有人說我是仇貓的。那根據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貓》;這是自畫招供,當然無話可說,——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點擔心了。我是常不免於弄弄筆墨的,寫了下來,印了出去,對於有些人似乎總是搔著癢處的時候少,碰著痛處的時候多。萬一不謹,甚而至於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於得罪了“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流,可就危險已極。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大腳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渾身發熱…之後,做一封信登在報紙上,廣告道:“看哪!狗不是仇貓的么?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說要打‘落水狗’!”這“邏輯”的奧義,即在用我的話,來證明我倒是狗,於是而凡有言說,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說二二得四,三三見九,也沒有一字不錯。這些既然都錯,則紳士口頭的二二得七,三三見千等等,自然就不錯了。
我於是就間或留心著查考它們成仇的“動機”。這也並非敢妄學現下的學者以動機來褒貶作品的那些時髦,不過想給自己預先洗刷洗刷。據我想,這在動物心理學家,是用不著費什麼力氣的,可惜我沒有這學問。後來,在覃哈特九博士(Dr.O.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國民童話》里,總算發見了那原因了。據說,是這么一回事:動物們因為要商議要事,開了一個會議,鳥,魚,獸都齊集了,單是缺了象。大會議定,派夥計去迎接它,拈到了當這差使的鬮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沒有見過它,也和它不認識。”它問。“那容易,”大眾說,“它是駝背的。”狗去了,遇見一匹貓,立刻弓起脊樑來,它便招待,同行,將弓著脊樑的貓介紹給大家道:“象在這裡!”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從此以後,狗和貓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獨有這一篇童話卻實在不漂亮;結怨也結得沒有意思。貓的弓起脊樑,並不是希圖冒充,故意擺架子的,其咎卻在狗的自己沒眼力。然而原因也總可以算作一個原因。我的仇貓,是和這大大兩樣的。 其實人禽之辨,本不必這樣嚴。在動物界,雖然並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樣舒適自由,可是嚕囌做作的事總比人間少。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蟲蛆也許是不乾淨的,但它們並沒有自鳴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讚嘆它們。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_。假使真有一位一視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對於人類的這些小聰明,也許倒以為多事,正如我們在萬生園裡,看見猴子翻筋斗,母象請安,雖然往往破顏一笑,但同時也覺得不舒服,甚至於感到悲哀,以為這些多餘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然而,既經為人,便也只好“黨同伐異”……

序言

本篇作者在1927年5月1日寫於廣州,5月25日發表於北京《莽原》半月刊。
其中第三段交代了《朝花夕拾》的內容和書名的含義,最後一段談到了《朝花夕拾》的創作經歷。而最後一段,作者暗中指出了他因支持學生運動而被迫流離,離開北京後在廈門大學又受排擠的事。
本文還有一句非常重要,就是開頭第二句:“目前是這么離奇,心裡是這么蕪雜。”一個有著深刻思想和鮮明愛憎的中年人一生在思考中國“蕪雜”的心情顯然與“離奇”的現實有關。“世事也仍然是螺旋”,“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對“正人君子”之流中國所籠罩的黑暗,看似平靜,實則憤激難抑;說已絕望,實則抗爭不止。顯然,本書絕非僅僅是溫馨的回憶,我們閱讀《朝花夕拾》,必須兼顧其中的批判。
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裡是這么蕪雜。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競會連回憶也沒有。中國的做文章有軌範,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幾天我離開中山大學的時候,便想起四個月以前的離開廈門大學;聽到飛機在頭上鳴叫,竟記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繞的飛機。我那時還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覺》。現在是,連這“一覺”也沒有了。
廣州的天氣熱得真早,夕陽從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強穿一件單衣。書桌上的一盆“水橫枝”,是我先前沒有見過的:就是一段樹,只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看看綠葉,編編舊稿,總算也在做一點事。做著這等事,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很可以驅除炎熱的。
前天,已將《野草》編定了;這回便輪到陸續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他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是這樣。文體大概很雜亂,因為是或作或輟,經了九個月之多。環境也不一:前兩篇寫於北京寓所 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地方是醫院和木匠房;後五篇卻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的樓上,已經是被學者們擠出集團之後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
魯迅於廣州白雲樓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