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道德

新聞道德

新聞道德即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的行為準則和規範。本世紀初,我國的新聞學者曾論證過這個問題。1982年以後,它重新成為我國新聞學者的研究課題。由於各國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傳統不同,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內容存在著差異。西方各國的新聞道德通常包含有以下內容:(一)尊重新聞自由。(二)獻身於正義、人道、國民幸福。(三)報導真實、公正。(四)重視品格和責任,拒受饋贈和賄賂。(五)不得自私、攻訐、誹謗、抄襲、造謠。(六)不侵犯個人隱私。(七)為新聞來源保密。(八)拒絕和不寫廣告新聞。我國的一些文章認為,為人民服務應當是社會主義新聞道德的核心,而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等政治要求,應列為新聞道德的第一條。在我國,通常把新聞道德與新聞倫理看作同一回事,實際上後者含義窄一些,通常是指新聞工作者與人相處的準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聞道德
  • 外文名:the news law
  • 特點:社會性、階級性、規範性等
  • 含義:在新聞傳播活動中提倡遵循的規範
  • 最早提倡國家:美國
簡介,介紹,特點,區別,史官責任,最早國家,規範自律,歷史年表,中國特色,簡單闡釋,

簡介

從事新聞信息傳播活動的新聞工作者在長期的新聞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行為規範。是人類信息傳播活動的基本行為規範。同所有的社會道德的一樣,它是一種社會意識現象,新聞信息傳播行為的道德規範,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逐漸形成並不斷得到充實的,而且隨著社會經濟形態的變革和新聞事業的發展,不斷充實和更新著自身的內容和形式。
新聞道德新聞道德

介紹

西方產業革命後,新聞傳播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同時也出現了相互矛盾、相互干擾以及不守信用、不擇手段等不良現象。為了調整新聞傳播活動中各有關方面的關係,一些新聞機構、團體分別制訂《記者守則》、《報業信條》、《新聞倫理綱領》等作為新聞工作者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行為準則。1874年瑞典政論家俱樂部成立後訂有職業守則,作為各報行為指導綱領。1923年美國報紙編輯人協會制訂的《新聞規約》,是西方第1 個由新聞同業制訂的自律規約。1954年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草擬《國際新聞道德規約》,由聯合國轉發各國記者協會參照執行。新聞道德的範圍從報業擴展到廣播、電視等整個新聞事業。
無產階級新聞道德,是無產階級報刊在實現歷史使命,同資產階級作鬥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社會主義國家,稱為社會主義新聞道德。社會主義新聞道德是共產主義道德在新聞傳播領域中的體現。社會主義新聞道德體現了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對人民利益的忠誠和對人民權利的尊重,對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責任感、事業心、組織紀律性,以及新聞機構、新聞工作者相互間團結互助的關係。
社會主義新聞道德主要包括: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促進社會主義事業;②新聞報導必須完全真實,說真話,堅持真理;③服從黨的領導和人民政府的管理,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④遵守憲法、法律、革命紀律和社會公德,不以權謀私;⑤新聞機構之間和新聞工作者之間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特點

新聞道德是新聞工作者在自己的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規範。它是新聞職業出現之後,新聞從業人員在長期的新聞勞動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由於新聞工作的特殊性,新聞道德除了一般職業道德的共性外,還具有不同於其它職業道德的個性特點。
新聞道德新聞道德
從共性方面說,新聞道德作為職業道德的一種,它同其它職業道德一樣,具有社會性、階級性、規範性、約束性、實踐性等特點。從個性方面說,在新聞道德理論研究中,仁智互見,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新聞道德作為職業道德的一種,它是由社會經濟關係決定的社會意識形態,與其他職業道德相比較,新聞道德又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強烈的政治色彩。新聞道德之不同於其他職業道德形態的根本區別,還在於它對新聞報導行為的發生的特殊的規範意義”。

區別

新聞道德區別於其他職業道德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發展的歷史看,新聞道德產生的時間晚,但發展的速度快。眾所周知,職業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社會分工是職業形成的必要條件,而職業的產生又是職業道德形成的必要條件。先有了社會分工所形成的各行各業,然後才有與一定職業的社會地位、作用、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職業道德。
新聞作為一種專門採集、整理和傳播各種信息的特殊職業,它的出現不過400多年,而中國新聞業的產生不過百餘年的歷史。由於這一職業產生的時間不長,與之相適應的新聞道德產生的時間自然也比較晚。相對於“官德”、“師德”、“醫德”、“商德”、“藝德”等古老的職業道德來,新聞道德還相當年輕。在中國浩瀚豐富的古代典藉中,可以分別看到古人對於“師德”、“官德”、“史德”、“藝德”、“武德”、“醫德”的豐富論述。但是,在中國近代以前的任何一部典籍中,很難發現有關新聞道德的論述,因為真正的新聞職業在中國是到近代才出現的。
新聞職業產生之後,新聞道德才有了賴以產生的基礎。相對於大多數職業道德來說,新聞道德雖然產生的時間晚,但是,其發展和定型的速度非常快。除了近代報人在辦報時自覺地闡明報紙的道德責任外,而且較早地出現了成型的記者道德規範。1919年,徐寶璜先生在出版的中國第一本新聞學著作《新聞學》中專門列出的“訪員應守之金科玉律”,可以說是中國新聞道德規範的雛形。而美國在1908年,就出現了由威廉制定的《記者守則》。可見,新聞道德在職業教育中受重視程度及職業規範的出現之早,較之於一些古老的職業來,可謂是後來居上。這是新聞業值得自豪的事情。
第二,從地域和形式上看,新聞道德受到全世界關注和重視,而且大多制定了成文的道德準則。職業道德規範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多數是不成文的,沒有什麼明文的規定,而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長期的職業生活和活動中,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職業習慣和職業傳統,在一定的職業集團中得到了公認,然後對人們的職業活動和職業交往發生調節和規範的作用。還有相當多的職業,除了在相關的職業道德著作中出現一些觀點並不一致的有關道德規範的論述外,並沒有成文的道德規範。
但是,新聞道德卻是個例外。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從19世紀以來,新聞道德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受到重視,而且,20世紀以後,很多國家陸陸續續制定出了明文的新聞道德規範。如美國的《記者守則》;日本的《新聞倫理綱領》;英國的《英國報人道德規則》;中國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等等。還有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典、加拿大、土耳其、南非、巴基斯坦等許多國家都有明文規定的新聞道德準則。不僅許多國家有自己的新聞道德規範,而且,聯合國還制定了《國際新聞道德信條》、《記者行為原則宣言》等全球性的新聞道德準則。像這樣受到全世界普遍關注和重視的職業道德建設和道德規範的制定,其他行業是不多見的。
這一現象的出現,不是人為造成的,而是由新聞職業自身的特點所決定。因為沒有哪一種職業像新聞這樣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及人民的生活有著更大的影響,也沒有哪一種職業的道德狀況對職業自身的生存發展有著如此密切的相關性。尤其是現代社會,新聞已成為人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們對新聞職業的關注程度超過了任何一種職業。因此,新聞道德的建設不得不引起社會和職業自身的高度重視。
第三,從受傳統道德的影響看,新聞道德受“史德”的影響最深。雖然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但職業道德之間又是可以相互包容、相互影響和相互吸收的,這不僅是因為所有職業道德都與社會公德有關,都貫穿著社會公德的影響並融合了某些傳統的與現代的社會公德的因素,而且由於有些職業在其職能、作用、勞動方式等方面具有許多相似性。這樣,在具有某些相似點和共同點的職業之間,就必然會出現道德的相互影響和融合。新聞道德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與傳統的“史家精神”或稱為“史德”的關係最為密切,猶如一對孿生兄弟,蘊有天然的血緣。
第四,從新聞道德的內容上看,其原則規範既有受新聞自身規律支配的普遍性,又有受一定政治制度和文化觀念制約的階級性。比較不同國家制定的新聞道德準則,不難發現這樣一種事實:在內容上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差異。就其同者而言之:提倡新聞真實,反對歪曲事實;提倡公眾利益反對以新聞謀私;提倡客觀公正,反對個人偏見;提倡維護法律、反對揭人隱私;提倡對社會負責、反對傷風敗俗等等。就其異者而言之,主要表現在,突出的重點不同,規範的內容不同等等。?
這種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的現象,正好說明新聞道德既要受制於新聞自身規律又要受制於一定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的特點。在職業特性上,新聞與政府、與司法、與社會的關係,的確比其他職業更為直接和密切。其職業道德受到政治體制、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和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例如,在西方的新聞道德準則中,只提個人權利,不提團結協作;只提不受約束的自由,不提輿論導向等等,就與西方以個人為中心的文化價值觀以及資本主義私有制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中國的新聞職業道德中,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發揚團結協作精神作為重要的道德準則規定下來,也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新聞職業道德的影響。這是社會主義新聞道德特有的內容。從這個意義講,新聞道德也同其他的職業道德(如律師道德、軍人道德、教師道德等)一樣,必然具有階級性和政治性的特點。但同時也應該看到,新聞自身的規律對新聞道德的制約和影響也是必然存在的。在人類共同的職業活動中,也的確存在共識性道德觀念。方興未艾的關於“普遍倫理”的研究,正好說明了階級性與普遍性共存的人類倫理現象。
第五,從新聞道德自律的目的看,其規範的制定是為了救自身之弊。新聞業有成文的職業道德規範,在時間和範圍上都優越於其他職業,這不是說,新聞業人士的道德覺悟比別人高,而恰恰是因為新聞業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受到種種道德問題的嚴重困擾。它依然是新聞業面臨的難題之一。

史官責任

“史家”、“史官”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職業,他們的專職工作就是記錄歷史大事。《漢書·藝文志》說:古者“君舉必書……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尚書·多士》中還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可見,“史官”這一職業至少在殷商時代就出現了。?
作為歷史事實的記錄員,史官的工作其實並不是那么好做的,記事也好,記言也好,都離不開王朝君主和貴族大臣。將好的事實記載下來,自然皆大歡喜,若將人的罪惡記錄下來,傳之後世,遺臭萬年,恐怕就不那么好辦了。歷史上被人稱道的耳熟能詳的例子,就是崔杼殺太史的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齊國的大臣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為了寫下五個字,不惜拋去三顆頭,而且還有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後來人。這是何等壯烈,何等盡職!?
史家的忠於事實、秉筆直書、不畏強暴、甘灑熱血的精神對新聞道德的形成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因為史家與記者都是客觀事實的記錄者。沒有一種高度負責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人,不能做史家,同樣不配做記者。在中國近代第一次出現辦報高潮的時候,著名報刊宣傳家梁啓超在《敬告我同業諸君》中就提出了“治此業者,而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的主張。此後“記者應該有這樣的抱負:作一個現代史家”便成了人們的共識。不僅中國的新聞工作者是這么看的,國外新聞界也是如此。法國的貝爾納·瓦耶納說:“記者應當學會歷史學家的工作方法:追根潮源,考訂證據(當然也包括自己提供的證據),對證核實各種不同的材料,淘汰那些不合實際的假設等等。不然,他會把真象和幻影混為一談”。為什麼國內所有新聞道德規範都將忠於事實、追求訊息的真實可靠作為最重要的一條準則,就是因為記者同史家一樣,肩負著描述和記錄歷史的神聖職責。新聞道德在受優秀傳統道德的影響上,與史家道德的關係如此密切,這正是新聞道德所特有的。

最早國家

美國是世界上較早制定新聞道德規範的國家。1908年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新聞倫理準則——《記者守則》。1923年全美報紙編輯人協會又制定了《新聞界信條》。但這些詳細而明確的道德規範出台的真實背景,卻是新聞道德的嚴重缺失。美國的新聞事業是在自由主義理論指導下發展起來的,早期的政黨報刊時期,新聞自由就是黨派之間隨心所欲地互相攻擊、造謠和誹謗的自由,報紙在讀者心目中的威信幾近掃地。19世紀30年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大眾化報紙的興起,又使新聞業面臨商業化的衝擊。報紙為了爭取讀者和更多的廣告收入,不惜杜撰、捏造聳人聽聞的虛假新聞,有的甚至讓海淫海盜的黃色新聞充斥版面。這種自由主義泛濫、職業道德淪喪的現實,不僅引起了社會的強烈不滿,連業內的正直人士也為之痛心。於是,主張加強道德自律的思想在新聞業內逐漸出現,並導致了成文的職業道德規範的產生。?
中國第一個新聞工作者道德規範是1991年制定的。也是在狠剎行業不正之風的背景下出台的。新聞界的行業不正之風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搞“有償新聞”。如何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繼承和發揚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優良傳統,樹立良好的職業作風和社會形象,造就一支人民滿意的新聞隊伍?新聞道德自律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修訂稿)也應運而生了。由此可見,新聞道德自律的目的就是為了救自身之弊,防止業內不道德現象,以協調新聞與社會的各種關係、取信於公眾。

規範自律

瑞典不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新聞法規的國家(1766年,瑞典議會通過了《報業自由法案》),而且又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新聞道德自律的國家。1874年,瑞典政治家俱樂部成立後就制定了職業守則,對報業行為進行規範。但是,在西方新聞界,最具影響力的還是美國某些著名報人、學者和新聞團體制定的道德自律信條。比較突出的,一是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瓦爾特·威廉(Walter Williams)手訂的《報人信條》(今譯《報人守則》,手訂時間一說1908年,一說1911年)。《守則》第一條“我們相信,新聞事業為神聖的職業”,可以想見新聞事業在威廉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他要以此喚起新聞從業人員對新聞事業的熱愛,以及社會對它的尊重。《守則》譯成幾十個國家的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二是美國報紙主編人協會制定的《報業信條》。該協會成立於1922年,次年就通過了由《紐約地球報》總編輯、美國報紙主編人協會倫理標準委員會主席瑞特起草的《信條》。《信條》1975年修訂,除前言外,有7條,要點是:責任;新聞自由;獨立;誠信;公平;正直;莊重。《信條》在世界上也廣為傳播,被許多新聞學著作引用。
新聞道德新聞道德
在美國,許多新聞單位還制定了自己的道德信條。美國報紙主編人協會委託菲利浦·梅爾(Philip Meyer)教授1983年做的一項調查指出,全美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報社制定了成文的倫理規約。
其他西方國家的新聞媒體和新聞團體一般也都制定了不同形式的自律信條。就新聞團體而論,在日本,以日本新聞協會1946年制定的《新聞倫理綱領》(1955年補正)最為著名。1958年該協會又制定了專門的《廣告倫理綱領》。1963年英國新聞記者學會制定了《英國報人道德規則》;在法國,有法國全國新聞記者聯合會於1966年修訂公布的道德信條;在聯邦德國,無報業信條,但德國雜誌組織1957年12月通過了道德信條;在義大利,有義大利全國報業新聞評議會1957年宣布的10條職業道德自律信條;在加拿大,有加拿大法人報人協會1964年2月在蒙特婁舉行年會通過的《報業廉政章程》;在澳大利亞,有新聞記者協會制定的道德信條。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和國際合作日益加強,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區域性、國際性的新聞組織。一些新聞組織制定的自律信條,成為規範組織成員職業道德行為的準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國際交流問題研究委員會編撰的《多種聲音 一個世界》一書提供的材料,1926年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一次泛美報界會議所通過的新聞人員的道德守則,被認為可能是最早的一項國際性的新聞道德準則。這個守則後來為1950年10月在紐約舉行的泛美報界會議重申並通過,把它作為美洲報業協會的信條。

歷史年表

1954年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研究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問題,並在法國波爾多通過了一項關於新聞人員的義務宣言。
1955年泛美廣播人員協會利馬會議上通過了一項道德原則宣言。
1971年11月,歐共體六國新聞人員的工會在慕尼黑通過了一項新聞人員的義務和權利宣言。
1973年11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次會議上,國際新聞工作者協會提出了一項有關職業道德守則的草案。
1977年8月,在阿拉伯聯盟主持下,阿拉伯新聞人員起草了一項阿拉伯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守則。
要特別一提的是,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1954年在法國波爾多通過的那項關於新聞人員的義務宣言。該宣言即《記者行為原則宣言》,是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通過的。《宣言》確定了記者職業活動的8項標準。其中第一項標準是:尊重真理及尊重公眾獲得知識的權利,是新聞記者的首要責任。第二項標準是,為履行這一責任,新聞記者要維護兩項原則:忠實收集和發表新聞的自由,及公正評論與批評的權利。標準第七項,還特別宣布下列行為為“嚴重的職業罪惡”:抄襲、剽竊;中傷、污衊、誹謗和缺乏根據的指控;因接受賄賂而發表訊息或刪除事實。
《多種聲音 一個世界》沒有提到的是《國際新聞道德公約》。《新聞學大詞典》(甘惜分主編)對此的解釋是:公約由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草擬,1954年由聯合國大會頒發各會員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參照執行。規約的主要內容是:一、不歪曲或隱瞞事實;二、不挾私攻訐、誹謗、抄襲,不把謠言當事實,若有報導不確而損人名譽者,應立即更正;三、不因為要滿足讀者好奇心而揭私人隱私;四、報導一個國家的狀況,若要達到公正的程度,須先對這個國家有充分的認識;五、規約由各國記者遵守,不能成為各國政府干涉管制新聞自由的理由。
發展地區之間、國際之間的合作,是世界的大趨勢。歷史已經證明,制定職業道德自律信條,在若干道德標準上取得共識,對於加強地區之間、國際之間的新聞合作和交流,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國特色

中國新聞事業史新聞從業人員都非常重視新聞道德問題,新聞道德能避免新聞業發展中出現的波折,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比政府直接控制新聞業或制定嚴格的條例管理新聞業要高明的多。中國新聞道德的建設與發展相對較晚,時間相對較短。著名的新聞工作者范長江在華東新聞學院講習班上指出了人民新聞工作者的四個信條:1.訊息絕對真實。這樣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2.思想要正確。這樣才能看清問題,指導現實;3.民眾觀點的建立。要聯合通訊員作為報紙在民眾中的基本基礎;4.建立自我批評。
新聞道德新聞道德
對於社會主義新聞事業而言,第一個成文的新聞職業道德規範條例是1981年由中宣部新聞局和中央新聞單位共同商擬制定的《記者守則》。該守則主要內容有:1.同黨中央保持政治一致;2.深入調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3.嚴格尊重事實,嚴禁弄虛作假;4.學習和掌握唯物辯證法,切忌主觀主義、片面性和絕對化;5.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苟;6.堅持真理,敢於鬥爭;7.積極向領導機關反映情況;8.遵守憲法、法律、黨紀和所在單位的制度,不泄密,不搞不正之風;9.謙虛謹慎,向民眾學習,甘當人民的小學生;10.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苦練採訪、寫作基本功。
1991年,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個正式頒布的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規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
1994年4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第一次作出修改,共有八大條,分別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遵守法律和紀律;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保持廉潔奉公的作風;發揚團結協作精神;增進同各國新聞界的友誼和合作。
1997年1月又對該準則進行了第二次修訂,其主要內容有六點:1.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3.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4.維護新聞真實性;5.保證清正廉潔的作風;6.發揚團結寫作精神。
到2009年11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做了第三次修訂,主要內容有:(1)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包括①積極宣傳黨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傳播國內外各領域的信息,保證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②牢固樹立民眾觀點,把人民民眾作為報導主體和服務對象,宣傳民眾典型,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③積極反映人民民眾的正確意見和呼聲。
(2)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包括①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②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增強社會責任感,堅決抵制格調低俗、有害人們身心健康的內容;③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準確、科學、依法;④採訪報導突發事件要堅持導向正確、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全面客觀報導事件動態及處置進程,推動事件妥善處理,維護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
(3)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報導做到真實、準確、全面、客觀。①通過合法途徑和方式獲取新聞素材,新聞採訪要出示有效記者證。認真核實新聞信息來源,確保新聞要素及情節準確;②報導新聞不誇大不縮小不歪曲事實,不擺布採訪對象,禁止虛構或製造新聞。刊播新聞報導要署作者真名;③摘轉其他媒體的報導把好事實關,不刊播違反科學和生活常識內容;④刊播失實報導要勇於承擔責任,及時更正致歉,消除不良影響。
(4)發揚優良作風。提高綜合素質。①提高政治和業務素質;②貼近民眾;③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有償新聞有償不聞行為,不利用職業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不利用新聞報導發泄私憤,不以任何名義索取、接受採訪報導對象或利害關係人的財物或其他利益,不向採訪報導對象提出工作以外的要求;④尊重新聞同行,尊重他人著作權益,引用他人作品註明出處,反對抄襲和剽竊;⑤新聞報導與經營分開,不以新聞報導形式做任何廣告性質的宣傳,編輯記者不得從事經營性活動。
(5)堅持改革創新。①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和傳播能力;②增強新聞報導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③善於利用新載體、新技術提高時效性。
(6)遵紀守法。要增強法治觀念,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遵守黨的新聞工作紀律,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保守國家秘密。①遵守和宣傳國家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和社會穩定;②維護採訪報導對象的合法權益,尊重採訪報導對象的正當要求,不揭人隱私,不誹謗;③維護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權益;④維護司法尊嚴,不“媒介審判”。
(7)促進國際新聞同行的交流與合作。要努力培養世界眼光和國際視野,積極搭建中國與世界交流溝通的橋樑。①維護祖國尊嚴和國家利益;②積極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③尊重各國主權、民族傳統、宗教信仰和文化多樣性
由以上規定的內容可以看出,新版《準則》強化了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需要貫徹執行的具體義務。與原有的準則比較,增加了新聞工作者要通過合法途徑、正當方式獲取新聞素材,慎重使用隱蔽拍攝、錄音,公開採訪要出示記者證件,刊發新聞報導要署作者真實姓名;認真核實新聞信息來源,確保新聞要素及細節準確;摘轉其他媒體報導要有把關意識,不刊發違反科學和生活常識、聳人聽聞的事實報導;不誇大、縮小或歪曲新聞事實,不虛構或製造新聞事件,不干預或擺布採訪對象;出現報導失實時要主動承擔責任,及時更正致歉,消除不良影響等。

簡單闡釋

以上簡單的闡述了中國新聞道德建設的狀況:
1.中國的新聞道德以團隊精神為核心,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中國的新聞道德強調愛國主義,弘揚主旋律。
3.中國的新聞道德強調了抽象的不得從事有償新聞。
4.中國的新聞道德注重事實的整體的真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