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景鄉(甘肅通渭縣轄鄉)

新景鄉(甘肅通渭縣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景鄉位於甘肅通渭縣東部,鄉政府所在地大寨村距縣城52公里,地處秦安通渭靜寧三縣交界地帶。另外在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也有新景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景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
  • 下轄地區:13行政村
  • 政府駐地:大寨村
  • 電話區號:0932
  • 郵政區碼:743317
  • 地理位置:通渭縣東部
  • 面積:105.42平方千米 
  • 人口:12654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半濕潤向半乾旱過渡區
  • 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 火車站:通渭站
  • 車牌代碼:甘·J
鄉鎮概況,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經濟發展,支柱產業,農業結構,特色農業,

鄉鎮概況

新景鄉總面積105.42平方千米,其中洋芋種植面積達3萬畝以上,為通渭縣洋芋種植大鄉;2003年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3000畝,荒山造林9000畝,實現了“生態化”鄉建設;至2005年底新景鄉共有梯田面積58991畝,實現了“梯田化”達標鄉建設,牧草留床面積15226畝。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7—8℃,年降雨量480㎜左右,無霜期135天。地勢溝壑交錯,梁峁縱橫,植被保護較好,氣候較陰濕
通渭新景鄉
新景鄉新景鄉

基礎設施

新景鄉共轄13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654人(2017)。境內雷劉公路橫穿而過,村社通農路,村村通電、通郵。新景鄉有衛生院1所,醫生14名,床位15張。有中國小13所,其中獨立國中1所,九年制學校1所,鄉中心國小1所,村級國小10所,教學點7個,教師140人,在校學生3026人,其中國中生917人,小學生2109人。新景鄉2005年糧食總產量6684.5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58元,國民生產總值2231.37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2萬元。新景鄉已形成以“洋芋牧草果樹”為特色的三大支柱產業。

生態建設

通渭縣新景鄉把鞏固和擴大林草植被放在首位,新景鄉林草覆蓋率達到18%,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業開始向良性循環轉變。
新景鄉從70年代開始,就大搞民眾植樹造林。鄉上不斷加大退耕還林(草)力度,整流域、大山系規劃部署,每年投入勞力近萬人(次),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生態建設。新景鄉退耕還林和荒山綠化3000畝,建成綠化點8個,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面積達到1.8萬畝。同時,積極鼓勵廣大民眾興辦家庭林場,實施荒山荒坡拍賣開發1.1萬畝,花椒、杏樹進村入溝,成為造福子孫後代的綠色銀行。
通渭縣新景鄉通渭縣新景鄉
生態建設促進了農業結構的合理調整,新景鄉洋芋、藥材、林果、草畜等支柱產業實現產值80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26元。

經濟發展

通渭縣新景鄉結合新景鄉實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措施。發展新農村經濟。大寨、路岔兩村轄19個社,有419戶農戶、2220人。2007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170畝,其中馬鈴薯3500畝,占38.2%,較2005年、2006年分別增12和4.4個百分數;冬小麥3100畝,占33.8%,較2005年、2006年分別減13.3和0.8個百分數;玉米1550畝,占16.9%,較2005年、2006年分別增12.9和7.7個百分數;胡麻等其它作物1010畝,占11%,較2005年、2006年分別減29.3和39.3 個百分數;秋作物5550畝,占60.5%,較2005年、2006年分別增20.2和10.2個百分數。

支柱產業

新景鄉以山地梯田為主,海拔較高,屬二陰溫冷區,土層深厚,晝夜溫差大,在生產上種植以馬鈴薯為主的地下塊莖類作物具有得天獨厚的先決優勢。一直以來,把擴大馬鈴薯面積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經濟作物來抓。外地客商多,銷售渠道暢,商品鮮薯主要銷往甘谷、秦安、安定、通渭等縣區。同時,大多數農戶有在地里挖坑貯藏種薯、商品薯的習慣,既減少了運輸成本,又避免了病害傳播,也為均衡上市,反季節銷售創出了一條新路子。新景鄉每年對馬鈴薯種植大戶進行獎勵和補貼,並大力宣傳典型人和典型事,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植馬鈴薯和地膜玉米積極性。路岔村率先垂範落實結構調整政策,每年種植馬鈴薯10畝以上,年收入1萬多元,民眾看在眼裡,熱在心上。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並湧現出50多個種植大戶和一家販運大戶,使馬鈴薯真正成為支柱產業,馬鈴薯年收入80多萬元,戶均在4000元以上。

農業結構

路岔、大寨兩村被鄉政府列為2007年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示範區,鄉村兩級幹部多次召開民眾大會,採取算帳對比的方式,耐心地給村民講解分析種植馬鈴薯、地膜玉米等作物帶來的利益和好處,使民眾看到的心裡踏實,學會的心裡明白。特別是在種植作物選擇和連片種植規劃上,政府並不一味地進行行政手段干預,片面地追求“連片化和大規模化”等形式,而是採取民眾易於接受的“大連小不連”形式,以擴大面積為主、集中連片為輔,片帶內也可種植地膜玉米,還可種植其它秋田作物,既解決了民眾輪作到茬及良種肥源不足等實際困難,又充分調動了農戶生產積極性,使結構調整措施變為農民民眾的自覺行動,真正落到實處。

特色農業

新景鄉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對烤菸、畜牧、水果、茶葉四大農業產業進行扶持培育。 烤菸在新景鄉脫貧致富奔小康進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自2003年以來,新景鄉將宣傳作為加強烤菸生產的第一個重要環節來抓,一旦上級出台新政策、新精神以及新管理措施後,就立即組織幹部職工進村入戶宣傳相關烤菸政策、精神,確保民眾及時了解烤菸生產動態。細化管理,嚴格實行契約制生產。鄉政府每年組建一支近10人的專抓隊伍,確保每村一名專抓幹部和技術輔導員,從播種到菸葉交售實行全程跟蹤管理和服務。嚴厲打擊煙販子,全面推行電子稱過磅,避免短斤少兩,嚴禁壓級壓價,實行統一樣本,對樣收購。2004年毛家村民毛錫兵因勞力少,收購即將停稱時尚未來得及交售菸葉,新景鄉立即組織職工義務將菸葉託運到煙站並協助其分級扎把,直至交售完畢,為其挽回了5000多元經濟損失。針對長依、毛家、龍山三村因交通閉塞,轉運成本高的現狀,新景鄉每年還抽出部分資金給菸農每擔菸葉兌現5元的運價補貼。新景鄉還加強基礎建設,注重人才培養,實施科技興煙,先後選送輔導員10多人次到銅仁學習先進的烤菸生產管理技術,抽調一名烤菸專抓幹部到雲南玉溪學習考查,定期邀請地、縣菸草部門技術員集中到鄉政府開現場會和培訓會。自2003年以來,新景鄉分別協辦了全區烤菸現場會2次,縣級現場會和培訓會3次,為實現科技興煙營造了良好氛圍。迄今為止,已引進小型密集式烤房技術並新建和改建密集型烤房50多棟,建設煙水配套工程60口,創建了1個1000畝的縣級優質菸葉示範基地。新景鄉烤菸生產自2004年以來,已連續3年榮登全區萬擔菸葉生產鄉鎮榜,步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 新景鄉地廣糧多,養殖幾乎遍布各家各戶。沿河白山羊主要分布在新景鄉,外地商販往往慕名架車而來收購,新景鄉不僅看到了烏江彭水電站建成後,可利用水陸交通直達重慶的便利條件發展生豬養殖,而且還窺見了白山羊在全國暢銷的大市場。通過邀請地、縣畜牧專家多次到實地考察,出謀劃策,並決定培育扶持一個大型無公害三元雜交豬養豬場和申報無公害優質白山羊生產基地。在鄉政府的引導下,打工青年田茂榮決定返鄉投資110.28萬元建養豬場,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養殖場現已基本建成,年底有望投產,預計年出欄生豬2000頭,直銷重慶市。在新景鄉白山羊養殖戶的共同努力下,代表沿河白山羊的無公害肉羊生產基地認證工作已於年初順利通過了省級評估驗收。以此為契機,新景鄉還積極申請到了由省委政府審批的“貴州白山羊本品種選育保種場”建設項目。兩個養殖場建成後都將實行“公司+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不但有利於新景以及北部鄉鎮的畜牧養殖業的繁榮,促進農民增收,而且還在縣建設生態畜牧大縣的舞台上扮演一方重要角色。邊山農場占地5000多畝,果園2000多畝,建場已有30多年歷史,是最早專業從事水果生產的國營企業。場內公路通到了果農家門口,全場依靠生產水果發家致富,果農家中不但冰櫃、洗衣機、電視機等家電一應俱全,而且還安裝了電話,有的還在縣城買了商品房。然而隨著各地產業結構調整,銷售受到了一定的衝擊,農場果農都如坐針氈。新景鄉通過冷靜地對市場進行調查和認真分析後,決定從改善基礎設施和引進優良品種提高水果品質入手,積極向上爭取,協調項目,2005年硬化了進場公路700米。通過組織技術骨幹到重慶等地考察、參觀,先後引進了台灣椪柑、臍橙等優良品種,農場已發展到了不同柑橘品種近10個,還成立了柑橘銷售協會,2006年邊山農場被評為全區龍頭企業,到今年初又被縣委政府列入下一批集生態觀光旅遊為一體的新農村建設名單。
新景鄉新景鄉
新景鄉新景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