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經濟學派)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經濟學派)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是本世紀近五年來在中國形成的一個新學派。傳統供給學派經濟學認為,在供給和需求的關係中,供給處於首要的決定地位,但並不認為經濟完全不需要干預,而是認為干預的重點在於供給方面,而非需求方面,所以其提出的干預措施同自由主義比較接近,比如反壟斷、解除各種管制、主張經濟的民營化和自由化,並建議在國內限制甚至取締工會組織以便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在國際上通過政治力量干預石油價格以便降低企業的原材料成本等。傳統供給學派仍然停留在哲學認知和零散主張階段,並沒有提出完整的經濟理論體系,而是一些不系統的政策建議。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在吸收和借鑑上述認知的基礎上,一方面把傳統供給學派的上述零散建議,歸納到新供給主義經濟學體系中的“放鬆供給約束”部分中,另一方面提出了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新供給經濟周期等新供給周期理論基礎,放鬆三大供給約束的系統理論,解除五大財富源泉的長期改革主張,三種增長模式理論,供給側出發的房價和物價管理模式,以及新供給主義的公平分配的理論主張,共同形成一個包括經濟均衡、經濟成長、結構調整、房價與物價管理、公平分配的系統理論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供給主義經濟學
  • 外文名:New Supply-side Economic
  • 出處:《民富論-新供給主義強國路》
  • 類型:經濟學派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提出的背景,新供給主義經濟學概述,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的核心觀點,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的核心任務,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的核心政策建議,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提出的背景

對於薩伊定律馬克思的評價是“供給自動創造需求”是理想中的經濟運行狀態,複雜的流通環節有可能會中斷這個過程。這一判斷與新供給主義的認知完全相同。此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也是從生產端出發,認為生產是經濟的基礎,這與新供給主義經濟學認為供給在與需求的關係中處於主導地位的認知完全相同。當美國的里根政府、英國的柴契爾政府所採納的傳統供給學派經濟政策極大地恢復了兩國的經濟活力,而那個時代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改革實踐卻在中國產生了——這就是鄧小平先生所倡導的“解放生產力”改革。
多年的計畫生產、平均分配和政治動亂,造成中國經濟在70年代末已經嚴重缺乏活力,不僅勞動者被禁錮在土地和“單位”而沒有積極性且不能流動,大量資源處於閒置狀態,財政資源和儲蓄資本低效使用,而且整個社會分工和微觀企業組織都處於低水平,知識和創新更是不被尊重。鄧小平同志提出“改革是解放生產力”,通過以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替代計畫經濟體制、在農村以聯產承包責任製取代集體生產、鼓勵開放市場和國際貿易,推動分工深化以及市場建設,使長期受到抑制的生產要素潛力得以釋放——這些偉大的改革歷史,就是“放鬆供給約束、解除五大財富源泉供給抑制”的實踐基礎。
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偉大改革實踐,並不是由任何經濟理論或改革理論推動的,而是億萬中國人從貧困走向溫飽、邁向小康的長期奮鬥過程。在這個偉大的實踐過程中,國外的經濟學者們大部分都在主觀想像和推測中試著解釋中國的經濟現實;而中國的很多經濟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卻往往試圖從外國人的眼睛中找到我們怎么辦的答案——顯然,這兩種嘗試最終不會成功。解決中國的經濟發展問題,以前是靠我們自己,以後也必須靠中國人自己。2010年以來美國經濟在蘋果產業鏈的帶動下反彈復甦,新供給創造了新需求、新動力,而中國經濟卻由於供給結構老化連續五年持續下行。怎么辦?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既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們主動的戰略性選擇,而新供給主義經濟學就是基於中國改革實踐基礎從供給側出發持續推動改革的理論探索。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概述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認為“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供給自動創造需求會因為“供給過剩”、“供給老化”、“供給約束”和“供給抑制”等原因,隨時可能中斷,只有通過“更新供給結構、引導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才能恢復“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理想經濟運行機制;只有通過“放鬆供給約束、解除供給抑制”等經濟改革措施,整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才能夠得以不斷提升;只有從“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效率”入手,才能真正解決房價、物價等頑疾;只有從“供給貢獻和邊際報酬”出發,才能確保收入分配的效率與公平。未來中國“庫茲涅茨增長模式”仍然能夠延續,但應該通過“放鬆供給約束、解除供給抑制”的系列改革措施,刺激新的“熊彼特增長”階段,並通過深化制度改革,重啟“斯密增長”,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更有效率地充分涌流。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的核心觀點

一個基本原則: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只有引導資源向新供給、新業態轉移,才能真正去產能,順利完成經濟結構轉型。
新供給經濟周期理論的四個階段:新供給形成階段、供給擴張階段、供給成熟階段和供給老化階段。新供給主義經濟學認為,在沒有計畫手段或行政干預的自由市場條件下,在新供給形成階段,供給能夠創造自身等量的需求;在供給擴張階段,1個單位的有效供給,能夠創造n個單位的有效需求;而在成熟和供給老化階段,供給創造需求的效率逐漸降低,直到供給老化階段1個單位的有效供給只能創造1/n個有效需求。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的核心任務

依靠新供給主義的各項經濟政策和改革,才能讓中國經濟重新回到“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均衡狀態,並恢復增長的活力。在新供給形成階段和供給擴張階段,新供給不但能夠自動創造需求,而且所有產品銷售收入最終都會變為要素報酬,而資本勞動資源等要素報酬要么轉化為消費,要么形成儲蓄並轉化為投資,形成新的需求。然而,一旦一種產業的生產技術普及到一定程度,進入供給成熟和供給老化階段,形成產能和產量過剩,不但原投入的生產要素報酬不能及時回收,而且大量生產要素無法充分就業,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過程就會中斷。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的核心政策建議

1、放鬆三大供給約束:即放鬆高行政成本約束、高融資成本約束和高稅收成本約束。
2、解除五大供給抑制:即減少土地和資源、人口和勞動、管理和制度、創新和技術、金融和資本的供給抑制,激發五大財富源泉活力,提高要素供給效率,全面降低企業成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