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紅利(圖書)

新紅利(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紅利》是2019年4月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重磅經濟學新書,作者是滕泰、劉哲、張海冰。

本書從新供給主義角度探尋產業升級轉型、跳出傳統經濟困局之道,深入剖析熱點經濟現象,指出觀念轉型才能推動產業升級,打破傳統經濟困局需要借力新經濟,還分析了如何正確認識和實施供給側改革,並對未來中國經濟狀況作出了展望。

基本介紹

  • 書名:《新紅利》 
  • 作者:滕泰、劉哲、張海冰
  • ISBN:9787520709002
  • 類別:經濟管理
  • 定價: 49.80元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9-4-30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介紹,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 第一部分著眼紅利褪去後的中國經濟,分析目前的複雜性與新特點。第二部分打破對網際網路等新經濟的質疑,提出再造新紅利,必須認識到軟價值、軟產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提出,促進傳統經濟轉型升級必須借力新經濟,發展軟產業。第四部分總結供給側改革在實踐中的問題,提出改革要點。第五部分以萬博新經濟研究院的數據為依據,分析各省營商軟硬環境,聚焦優勢、短板,助力地方發展。第六部分分析中國經濟未來的結構、風險與機遇等。

作者介紹

滕泰:著名經濟學家,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新供給主義經濟學和軟價值理論的創立者,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蘭州大學兼職教授,著有《新財富論》、《民富論——新供給主義百年強國路》、《供給側改革》、《新供給主義經濟學》、《軟財富》、《軟價值》等著作。主要研究領域為巨觀經濟、金融資本市場、新興產業投資等,多次應邀參加國務院總理召開的專家諮詢會並做巨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
劉哲:曾就職於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現任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巨觀經濟、營商環境、新興產業等。主持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研究》、《供給側改革與城市新舊動能轉換》、《去槓桿的影響和政策建議》、《中國營商環境報告》等多項重要課題。
張海冰:曾任《信息早報》副總編,現任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新經濟、軟產業。在《地方供給側改革方案比較研究》、《軟性製造:重新定義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之道》、《軟產業: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長期選擇》等課題中擔任主要研究任務,並多次主持或參與地方政府產業發展課題項目。

目錄

序言:下一個四十年,中國經濟的新紅利在哪裡/ 001
第一章:紅利褪去的中國經濟/ 001
第一節:中國經濟的企穩與結構轉型/ 003
一、外部環境變得更加複雜/ 003
二、“去產能”擴大化扭曲供給結構/ 004
三、從“金融收縮”到“金融擴張”的時滯/ 005
四、經濟結構轉型的方向與風險點/ 007
五、經濟階段性企穩的前提條件/ 008
第二節:中國會不會上演“失去的20年”/ 009
一、中國經濟不同於20 世紀90 年代的日本經濟/ 009
二、會不會上演“失去的20 年”關鍵看國內改革能否再造新紅利/ 010
第三節:中國經濟會“滯脹”么/ 013
一、中國經濟有“滯”無“脹”/ 014
二、原材料價格對物價的實際影響小於直觀現象/ 014
三、成本上升若不衝擊物價,必然衝擊投資/ 015
第四節:影響民間投資的深層次原因/ 017
一、企業的發展很難獨立於巨觀環境/ 017
二、各種成本持續上升/ 018
三、斷貸與融資成本衝擊/ 020
第五節:當總需求刺激效應遞減/ 022
一、需求管理的思想由來——從西斯蒙第到凱恩斯/ 022
二、中國的需求管理政策/ 023
三、總需求刺激效應遞減/ 024
第六節:中國經濟周期的複雜性與新特點/ 027
一、新時期經濟周期的複雜性與新特點/ 027
二、決定經濟周期性波動的根本原因是供給結構的變化/ 028
三、中國本輪經濟下行的本質原因:供給結構老化/ 029
第二章:再造新紅利,觀念先突破/ 033
第一節:網際網路和金融是否創造財富/ 035
一、新“大帽子”—— 子虛烏有的“虛擬經濟”/ 035
二、新實體經濟——從反擊、防禦到逃跑、出賣/ 036
三、軟價值時代——切勿用昨天的理論管理今天/ 038
第二節:軟財富的新源泉和價值新規律/ 042
一、軟財富的新源泉/ 042
二、如何衡量軟價值/ 044
第三節:把握新經濟的軟性特徵,創造軟價值/ 047
一、新經濟的軟性特徵/ 047
二、有效價值投入因子:軟價值的第一個創造階段/ 048
三、傳播群體廣度和軟價值乘數:軟價值的第二個創造階段/ 050
四、軟價值實現的彎曲路徑/ 051
第四節:軟資源——搶占全球價值創造制高點/ 053
一、新時代全球財富創造和分配的主導要素/ 053
二、如何培育軟資源,提升中國國際分工地位/ 055
第五節:以人民為中心,從國富到民富/ 057
一、福利原則:財富越向民營和家庭部門傾斜,人民福利越高/ 057
二、效率原則:利益越直接,財富增長效率越高/ 058
三、二戰以前的全球財富結構:以民營企業和家庭所有為主/ 060
四、二戰後國有財富的擴張及影響/ 061
五、以人民為中心,追求民富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063
第六節:深化產權改革的認知前提/ 065
一、如果瓜分他人財富“天經地義”,誰還去創造新財富/ 065
二、不尊重私有財產權,必然陷入產權改革陷阱/ 068
第三章:借力新經濟,創造新紅利,跳出傳統經營困局/ 071
第一節:軟性製造——重新定義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之道/ 073
一、軟性製造:新時代全球製造業轉型升級大趨勢/ 073
二、製造業的商品軟價值係數/ 075
三、軟性製造:重新定義製造業,滿足新時代美好生活需要/ 076
四、實施軟性製造戰略:新時代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之道/ 077
第二節:軟價值戰略——美國從貿易逆差中賺取利益的秘密/ 079
一、中國只賺順差,而美國公司賺錢/ 079
二、硬價值企業困難,軟性製造賺錢/ 080
三、軟性製造的兩階段/ 080
四、學習美國企業提升軟價值/ 081
第三節: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然選擇/ 084
一、當前全球經濟復甦的不平衡性與產業結構的新特點/ 084
二、軟硬產業的“八二定律”:掙脫自然資源束縛的經濟發展新趨勢/ 085
三、大力發展軟產業: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長期必然選擇/ 087
第四節:軟企業戰略:以小米為例/ 092
一、先有公眾價值,後有盈利模式/ 092
二、消費者也是價值創造者/ 094
三、通過彎曲、立體的路徑實現價值/ 095
四、高度重視軟資源/ 097
五、以“快”應對“不確定”/ 098
六、抓住核心人才這個“理想黑體”/ 099
第五節:站在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新起點——以中美競爭背景下的信息產業發展為例/ 101
一、站在新一輪產業革命的起點的中美信息產業競爭/ 101
二、放鬆技術供給抑制,加大技術驅動力/ 103
三、中國信息產業的結構升級之道/ 105
第四章:只有推進真改革,才能再造新紅利/ 109
第一節:不能用供給側管理代替供給側改革/ 111
一、“去產能”擴大化及其影響/ 111
二、“去產能”擴大化的本質——刀刃向外、層層加碼的供給管理措施/ 112
三、衡量供給側改革成效的根本標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113
第二節:深化制度改革,發掘供給潛力/ 115
一、制度改革是經濟成長的條件/ 115
二、如何形成富有財富活力的制度供給/ 115
三、中國供給側改革的制度潛力/ 117
第三節:加快產權改革,釋放制度紅利/ 121
一、改革如何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障礙/ 121
二、改革必須突破保守思想和舊價值觀/ 123
三、不能把產權結構視為分配機制/ 124
四、理想的產權關係形成過程中,政府和市場的角色/ 125
五、多元化的市場化改革和市場化交易是產權改革的關鍵/ 126
第四節:全面減稅激發企業活力/ 128
一、臨界稅率的影響因素/ 128
二、中國稅負是否接近了“臨界稅率”/ 130
三、若減稅力度的進度低於預期,經濟效果會打折扣/ 131
四、大力度減稅,提升經濟持久動力/ 132
第五節:按要素邊際報酬分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134
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利於經濟轉型和可持續增長/ 134
二、要素占有及要素報酬分配的公平性與中等收入群體擴大/ 135
三、以“要素貢獻和邊際報酬”為核心的收入分配機制/ 138
第六節: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重在疏經絡、降成本/ 141
一、金融體系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 141
二、金融去槓桿的反思:監管政策也要選擇合適的時機/ 143
三、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疏經絡、降成本/ 144
第七節:深化民生領域供給側改革,滿足美好生活需要——以醫療產業為例/ 147
一、供給總量不足,供給結構不合理/ 147
二、醫療供給質量偏低,供給價格形成機制扭曲/ 148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醫療行業難題/ 149
四、構建“三維醫療評價體系”和醫療行業退出機制/ 153
五、圍繞醫護人才培養,多舉措激發醫者活力/ 154
第五章:找準新時代地方政府定位,發力營造新紅利的營商環境/ 157
第一節:既要重視硬環境,更要在軟環境上實現新突破/ 159
一、軟環境:中國的新區、高新技術區要向矽谷學什麼/ 159
二、軟環境建設:老工業區轉型的關鍵/ 161
三、在軟環境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的政策建議/ 162
第二節:中國營商環境全景透視/ 165
一、各省級行政區的營商環境呈現出顯著差異/ 165
二、各省級行政區硬環境的差距在縮小,軟環境的差距有拉大趨勢/ 166
三、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技術、人才三大軟環境最佳化是關鍵/ 167
四、東部領先省級行政區營商環境競爭激烈,不日進則日退/ 167
五、中部崛起具備了一定的營商環境基礎,龍頭效應已顯現/ 168
六、西部地區呈現“馬太效應”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169
第三節:聚焦營商環境的優勢與短板,助力地方經濟轉型發展/ 170
一、東北振興:艱難轉型中的營商曙光/ 170
二、能源重化省份:由硬到軟的蛻變/ 171
三、硬資源配合軟環境,沿邊省級行政區的後發優勢有望顯現/ 171
四、河南、海南獨特優勢未充分發揮,改善營商環境,“兩南”經濟有望實現質的突破/ 172
五、雲貴高原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軟硬環境均大有可為/ 173
六、沿海地區硬環境更具優勢,閩津魯軟環境改善仍有潛力/ 174
七、西部龍頭陝川渝,營商環境提升在行動/ 175
第四節:最佳化營商環境,需直面企業的關切點/ 176
一、因地制宜,補齊硬環境短板/ 176
二、精準施策,提升軟環境/ 176
三、改善政策環境,提升營商便利度/ 177
四、良好的法治環境是企業最好的定心丸/ 178
五、全面、客觀、科學評估營商環境,補短板精準施策/ 179
第五節:31個省級行政區營商環境指數排名/ 180
第六章前景展望/ 185
第一節:中國經濟展望:風險、結構與未來/ 187
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聯繫是割不斷的/ 187
二、我們處於周期的哪個階段/ 188
三、房地產這頭“灰犀牛”還在我們身邊/ 189
四、傳統工業化的“列車”越開越慢/ 192
五、下一班列車是那些新經濟和軟產業/ 194
六、深化改革後,有望企穩的經濟增速水平/ 195
第二節:產業升級與城市未來/ 197
一、新時代城市發展中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 197
二、未來,城市是一個逐漸軟化的過程/ 200
三、新經濟與城市未來/ 203
第三節:後工業化時代就業新特點/ 207
一、後工業時代是一個軟價值時代/ 207
二、後工業時代的就業“大遷移”/ 208
三、新技術革命下就業的軟性特徵/ 210
後記:後工業化時代的經濟理論創新——為了下一個四十年/ 215
附錄:新供給主義宣言/ 223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