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

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

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趙樹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
  • 郭沫若:1892~1978
  • 茅盾:1896~1981
  • 巴金:1904~2005
  • 老舍:1899-1966
  • 趙樹理:1906—1970
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趙樹理,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為現代著名文學、史學界權威人士,蜚聲國際,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動家。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因為他的家鄉有兩條河叫"沫水"和"若水")。四川樂山人。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年(1892年11月16日)生於四川省樂山縣觀娥鄉沙灣鎮。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從文。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科。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開始發表新詩。1921年,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詩集《女神》出版。“皖南事變”後,他寫了《屈原》《虎符》等六部歷史劇。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多種國家行政、科學文化方面的領導工作,同時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參加革命工作,三十餘年,為八一南昌起義之核心人物。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全國文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茅盾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鴻,字雁冰,是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裡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
他十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他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共產黨,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國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處女作《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鬥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抗戰時期,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長篇小說《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鍛鍊》和劇本《清明前後》等。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他的聲名日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
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

巴金

原名李堯棠(1904~2005),字芾甘。漢族。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散文集《隨想錄》。祖籍浙江嘉興。光緒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於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門正通順街。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現代文壇的巨匠。筆名為巴金。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於上海華東醫院。
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
“巴金”這一筆名源自他在法國留學時認識的一位姓巴的同學“巴恩波”。巴金正在翻譯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歷克塞維奇·克魯泡特金”。他把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為了他的筆名。

老舍

老舍(1899-1966):1899年2月3日出生,1966年8月24日去世。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滿族,北京人(正紅旗)。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它筆名還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
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

趙樹理

趙樹理(1906——1970),原名趙樹禮,山西沁水縣尉遲村人。現代著名小說家、人民藝術家。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沁水縣貧苦農民家庭,在農民中長大,他不僅了解農民,也熱愛和深通農民的藝術。青年時代外出求學和流浪,曾就學於長治的山西第四師範學院,接觸到新文學和左翼文學,受到影響。
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文聯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曲藝協會主席,曾任《曲藝》、《人民文學》編委、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他的作品鄉土氣息濃厚,有一種新鮮活潑、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大眾化風格,形成一個俗稱“山藥蛋派”的文學流派。
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
雖然魯迅也提倡新文化,提倡白話文,但胡適做的貢獻比他還要大,他都沒有入選,我們的文學泰斗就更沒有份了。再說了這五位大師都是有“色彩傾向”類,他們寫的文章和所處的年代已經都是新中國。
文章多是歌頌中國共產黨。魯迅沒有,年代稍微有一點錯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