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

文采

文采,本指事物具有錯雜艷麗的色彩,現多指文章中表現出來的典雅艷麗和令人賞心悅目的色彩和風格。一般來說,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通過其優美的語言表現出來。因此,適當地修飾語言是可以達到增加文采的目的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采
  • 外文名:rich and bright colours
  • 拼音:wén cǎi
  • 注音:ㄨㄣˊ ㄘㄞˇ
基本資料,引證解釋,相關詞語,雙語例句,其它相關,表現手法,操作方法,文采七大秘訣,

基本資料

【類別】 一般常用辭彙
【詞性】 名詞
【用法】 作主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

引證解釋

  1. 指樂曲的抑揚和諧。
    1)、《禮記·樂記》:“文采節奏,聲之飾也。”
    2)、《禮記·樂記》:“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德厚。” 鄭玄 註:“文采謂節奏合也。”
    3)、文采,《說苑·修文》作“文彩”。
  2. 艷麗而錯雜的色彩。
    1)、《墨子·辭過》:“刻鏤文采,不知喜也。”
    2)、《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3)、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貂蟬,朝服也。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煥,外柔易而內剛勁也。”
    4)、《紅樓夢》第二六回:“但見一個個文彩熌灼,好看異常。”
  3. 詞藻雅麗;文章華美。
    1)、《韓非子·難言》:“捷敏辯給,繁於文采,則見以為史。”
    2)、《梁書·文學傳序》:“其在位者,則 沉約 、 江淹 、 任昉 ,並以文采,妙絕當時。”
    3)、唐 劉知幾 《史通·自敘》:“然 劉 范 之重 雄 者,蓋貴其文彩,若《長揚》、《羽獵》之流耳。”
    4)、《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郡王聽了,大笑道:‘好詩,卻少文采。’”
    5)、秦牧 《藝海拾貝·核心》:“一味在那裡講究詞章,講究文采,而思想貧乏以致錯誤的人,不可能寫出好作品。”
  4. 泛指文辭。
    宋 司馬光 《進表》:“謹成《瞻彼南山》詩七章,隨表上進,文采鄙野。”
  5. 指文學才華。
    1)、《漢書·韋玄成傳》:“ 玄成 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 賢 ,而文採過之。”
    2)、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十二:“時謂 張書記 ,文彩縱橫,比之 何遜 。”
    3)、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四》:“ 趙宗丞 崇墦 ……為人倩俊灑落,富有文采。”《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著作郎 言寄華 ,才貌出眾,文彩過人。”
  6. 華美的紡織品或衣服。
    1)、《管子·七臣七主》:“主好宮室,則工匠巧;主好文采,則女工靡。”
    2)、漢 晁錯 《論貴粟疏》:“﹝商賈﹞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漢書·貨殖傳》:“其帛絮細布千鈞,文采千匹。” 顏師古 註:“文,文繪也。帛之有色者曰采。”
    3)、元 薩都剌 《夜送張子壽》詩:“風波玉露仙人掌,文彩雲機織女梭。”
    4)、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治服》:“貴人之婦,宜披文采。”

相關詞語

【近義詞】:文華
【同音詞】:文彩
【近音詞】:文才
【結尾相同】:禱文古文、匾文、女真文分文神文地下修文序文變文名文新文番文弔文織文飛文帝文、不文、牒文

雙語例句

  1. The apt citations and poetic gems have adorned his speeches.
    貼切的引語和珠璣般的詩句為他的演說詞增添文采
  2. He is a very talented writer.
    這位作家很有文采
  3. " Conquerors and their valour perish , But masters of beauty live forever. "
    英雄 割據 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
  4. President Lincoln's Gettysburg Address is widely read for their gifted literary expression.
    林肯總統的《格蒂斯堡演講詞》也因其才華橫溢的文采而廣為人們所誦讀。
  5.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讀書可以得到樂趣, 獲得文采, 學會本領。
  6. Write down a dream you had and tell usthe dream and why.
    沒有題目,只寫了這么一句話.要有較好的文采!
  7. Some online comment cogent and literate and a lot is not.
    有些網路評論令人信服、文采橫溢,但很多都不是這么回事兒。
  8. In this article, author adopts the moder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concept.
    該文採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方法進行研究探討。
  9. This PCS adopts high frequency transformer, thus reducing the weight and cost.
    該文採用高頻隔離的逆變器, 消除了輸出端的工頻變壓器。
  10. He wrote in that style just to show off.
    這種文體寫文章,完全是為了賣弄文采。
  11. This novel is well written , and is worthwhile reading.
    這部小說文采蔚然, 值得一讀。
  12. He is an inarticulate speaker, but is a man of literary taste.
    看他說話時訥訥的, 寫起文章來卻是文采飛揚;
  13. This paper discussed applied writings and literary talent.
    本文論述的是套用文與感情、文采的關係。
  14. His book did not display , over - much'talent.
    他寫的這本書沒有什麽文采。
  15. He is a man of exceptional literary talent.
    他文采出眾。
  16. Your writing has potential but lacks polish.
    你的文章有潛質但缺少文采。
  17. Literary translation isn't wording translation, so try best to convey authors'styles and literary beauty.
    文學翻譯不是文字翻譯, 文學翻譯要表現出作者的風格、文采、讓讀者感受到文學特有的美。
  18. In the way of writing, there all kinds of styles of epitaphs and his are grace.
    在寫作方式上, 曾鞏所創作的墓志銘不拘一格,因事設體,平中見奇,文采斐然。

其它相關

表現手法

一篇好文章斐然的文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整齊美:句式整齊勻稱,多用整句
  2. 錯落美:根據表達的需要,靈活自由地變換句子的長短和結構。
  3. 豐富美:辭彙豐富多變,絕無呆板的雷同和機械的重複;表達方式豐富而多變,絕無統一的模式。
  4. 韻律美:整齊的語言鏗鏘而琅琅上口,富有音樂的節奏;多變的語言自由而活潑,跳躍著歡快的音符。欣賞美的語言就象欣賞一首優美的樂曲,充滿美的韻律。
  5. 意象:意象就是通過語言描繪出來的,融合了髡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美的意象符合人們生活中審美習慣的,給人以美感,因而能夠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引起心理上的愉悅,獲得審美的享受。
  6. 意境美: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觀感情與他所描繪的客觀環境有機融合而創造出來的藝術境界。儘管它不完全是語言方面的問題,但語言的好壞總是直接影響到意境的美醜。

操作方法

怎樣才能使作文飄逸出“文采”的馨香呢?除了平時的積累外,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運用題記
    有的作文一開頭就來一段“題記”,或闡述寫作緣由,或展示主要內容,或揭示作品內涵等,讓讀者從中透視到文章的亮點,觸摸到情感的搏動,激起讀者閱讀欲望。
  2. 引用成語
    成語高度凝練,含蓄雋永,言簡意賅,引入文章,語言增輝,文章增色。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見義勇為)等。
    引入諺語、民謠、廣告詞以及生活中一些鮮活的口頭語,諺語、民謠、廣告詞清新生動,內蘊深刻,富有哲理,引入文中,值得玩味。民謠如“一人犯案,牽出一片;順藤摸瓜,全都完蛋”,廣告詞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等。生活中一些話語,形象生動,富有活力,感染性強,有些口語比較幽默風趣,如能準確引入文章,能使文章語言有味。如“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勞”等。
  3. 講究句式
    漢、六朝的賦體駢文鋪采擒文,講究文采,句式一般以排列四、六字句為主,讀起來琅琅上口,富有節奏美。中國人的審美觀念一般以對稱美為審美參照,由於文化與審美的淵源,中國人講究文采一般偏重於勻稱的形式。我們現在講究文采也注重於句式與段落的勻稱美,句式以整句對偶排比句、迴環等)句式為美。有時整、散句有機結合,錯落有致,也是一種美。段落排列上運用排比段、對比段,形成一種勻稱美,使整篇文章富於氣勢,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4. 引用名言
    古詩文名句及外國名言警句是前人精心錘鍊出來的,有極強的生命力與時空的穿透力,若能恰到好處的引用,不僅能含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張,而且能使文章富有文化意蘊,增添文采,提高品位,受到讀者的青睞。
    如談“立志”,可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最窮是無才,最賤是無志”。

文采七大秘訣

文采”,意思是“華麗的色彩”,但是“有文采”又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華麗,它需要思想做支撐。
“有文采”概括起來應具備如下特點:
(1)富含哲理,耐人尋味。
(2)富於變化,錯落有致。
(3)節奏感強,朗朗上口。
要使你的語言具備上述特點,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一、巧用修辭
修辭的作用就是使語言生動、形象,恰當的修辭會使你的語言文采斐然。
1、巧用排比
排比就是用一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詞組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強語勢,抒發感情,給人以整飭美。如:
(1)“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孝心無價》)
(2)思想是人生的一種的境界。浮躁的生命容不下浩瀚的思想,淺薄的生命裝不下廣博的思想,低俗的生命不理解崇高的思想,渺小的生命仰望於偉大的思想。思想形成在博覽群書後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產生於歷盡艱辛後的總結經驗,獨闢蹊徑。(《思想是智慧的路標》)
這兩段文字運用了排比修辭,(1)段從不同角度闡述什麼是“孝”,告訴讀者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因為“孝” 是無法彌補的。(2)段運用排比修辭,使整段文字朗朗上口而又富含哲理。
2、巧用比喻
比喻是用具體、淺濕、熟知的事物或道理為喻體,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不熟悉的事或理。比喻能使語言生動、形象,恰當的比喻會使你的語言文采斐然。如:
(3)母親是疲憊時的一杯龍井,當你軟弱無力時,只消幾口就使你神清氣爽;母親是煩惱中的一曲古箏,當你意懶消沉時,優雅的旋律一飄蕩,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親是冬夜裡的一床棉被,當你瑟瑟發抖時,貼心的呵護和溫暖使你安然入夢;母親是挫折中的一陣清風,當你驚慌失措時,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亂的思緒;母親是荒寂時的一朵鮮花,當你落寞惆悵時,看一眼滿目生輝,聞一下沁人心脾;母親是黑夜中的一顆明星,當你辨不清方向時,一束柔光指引你邁開堅定的腳步……(《母親》)
(4)我的生命是一條船,母親是長天,父親是大海,老師是風帆,朋友是港灣。於是我有了無限的感動和無窮的幸福。歲月如歌,餘音繞樑;好友如詩,句句悠揚。(《感謝生命》)
兩段文字把比喻、排比相結合,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深刻化,讓讀者明了於心又回味無窮。
3、巧用擬人
擬人可以使枯燥的事物變得生動有趣,因而能增加語言的審美效果。如:
(5)曠野上,樹林忙著做插畫,野花趕著繡彩圖,春草蔓延漫生,更行更遠,沒有誰能阻礙住她行路的腳丫,而鳥在空中配著它的畫外音,解說給匆忙行走的雲聽。(《春草散章》)
(6)春天必然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撲哧一聲,將冷臉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春之懷古》)
上面兩段文字,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春天的到來寫得有形有聲有色,在作者筆下春天會笑會唱會行走,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春之圖。
4、巧用對偶(對仗)
中學生寫文章,當然要以散句為主,但是全用散句就難免單調、散漫,顯不出文采。“物相雜故曰文”(《易經 ·繫辭》),因而散句中要雜以對偶句、對仗句等。這些整句莊重有力,勻稱諧調,能增加文采。如:
(7)歷史是一段長長的有始無終的距離,它貫穿著人類的血脈,沉澱著先人用生命寫給後人的啟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蕩滌了風波亭上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歷史的書頁中,化做了民族的魂,隨著日月的更替,讓人們深味著其中的永恆。(《距離產生美》)
上面這段文字使用對偶句,整段文字整散結合,參差錯落,既有流暢的旋律,又有鏗鏘的節奏。
(8)左思為寫《三都賦》閉門謝客,數載耕耘。三九嚴冬,筆耕不輟;三伏酷暑,意興猶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獨對孤燈。“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三都賦》轟動全城,一時洛陽紙貴。(《無悔的付出》)
這段文字精練生動,寥寥數語把左思的勤奮表達得淋漓盡致,其功勞在於作者巧用了對偶這一修辭手法。
5、巧用通感(移用)
通感就是一種把適用於甲類感官上的詞語巧妙地移植到乙類感官上去,使各種感官彼此溝通的一種修辭格。在日常生活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動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
(9)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於非人間,使他們快意於我的苦痛。(《為了忘卻的記念》)
(10)突然是深灰色石岩從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個巨大的驚嘆號;突然是綠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滿幽情的樂曲。(《長江三峽》)
這兩段話使用了“通感”的方法。“濃黑”是視覺形象,而“悲涼”是感覺。作者把感覺轉化成視覺形象,讓讀者看到作者的悲涼是又濃又黑的,使悲涼有了形象感。“草坂”是視覺形象,而“樂曲”是聽覺形象,作者把視覺轉化成聽覺形象,突出了“綠茸茸的草坂”的美。
(11)他的精神,現在只在一個包上,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現在要將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裡,收穫許多幸福。(《藥》)
(12)母校啊,給了我太多的往事,無法風乾的情感,落滿潮濕的心頭,而笨拙的筆,卻寫不盡回首的滋味。歲月像淤積的河道,沉下的泥沙墊高了百年的河床。一個世紀的薪火相傳,春夏秋冬輪迴不息,您已經為自己寫下了迴腸盪氣的史詩。(《回首的滋味》)
(11)句中,“移植”意思是把播種在苗床或秧田裡的幼苗拔起或連土掘起種在田地里;將機體的一部分組織或器官補在同一機體或另一機體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漸長好。由此看來,移植的對象應該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的東西。魯迅先生藉此來“移植”生命,生動形象。表現出老栓的愚昧、虔誠和心情的急切。與“移植”相對,後文用了“收穫”,“收穫”意思是取得成熟的農作物。“收穫”作動詞,其賓語是“幸福”,而“幸福”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是可感而不可視、不可觸摸的。作者借用“收穫”這個詞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讓人想像到收穫的幸福就像田野里的莊稼一樣。(12)句中,“風乾”情感,“情感”落在心頭,同樣也是移用的手法。
很多時候修辭手法不是單一使用的,而是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於一段話中,如:
(13)風是調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拋到空中,趁機扯亂女孩子的長髮;風是年老的畫家,一味選用灰色調,造出昏黃的畫面;風是不高明的小偷,溜進屋時弄響了門,逃走時還在窗台上留下了腳印。
這段文字綜合運用了排比、比喻、擬人三種修辭,使文字靈動,搖曳多姿。
二、巧用想像和聯想
聯想和想像是寫作的最基本能力,也是高考(論壇)作文要考查的最重要的方面。運用聯想和想像可以開拓思路,增加文采。如:
( 1)雪夜,該有多少點燃的蠟燭,在傾聽著天空飄灑的言語;該有多少詩人升騰著靈感的火焰,澎湃著藝術的激情,吟唱著“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該有多少涌動的琴聲用音符描繪著春的到來,再巧的手指怎能彈出落雪美妙的音韻。該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夢境之外,每一處結開的苞蕾都醞釀著春的經歷;該有多少愛雪的人想像落雪的情景,喜悅如雨,潮濕的心靈長出新綠的葉片;該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飄飛著對愛情和人生的祝福。(《落雪》)
這段文字作者用想像寫成,寫出了雪夜的靈動,寫出了雪夜的美。沒有想像,不管用細描還是白描,都不會有如此美麗的雪夜展示在讀者面前。
(2)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孝心無價》)
(3)面對有缺憾的事物,我們必須學會包容,而不是求全責備。你若欣賞塞北的美麗雪景,就必須包容它難耐的嚴寒;你若品嘗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就必須包容它那潮濕多雨的天氣;為了感受月圓的動人,就必須包容殘月,包容烏雲;為了領略曇花的絢美,你必須包容等待,包容時間。(《勿要求全責備》)
這兩段文字用聯想寫成。(2)通過排比和正反對比告訴讀者趕快盡一份孝心,無論以怎樣的方式,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值的;(3)為了論述要學會包容,而不是求全責備,作者廣泛聯想,從塞北到江南,從天上到人間。
三、巧用動詞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有“一字傳神”的效果,而要收到這樣的效果,就需選擇、錘鍊動詞。如:
(4)“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隻大手,向他攤著;一隻手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麼?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藥》)
表述手的動作一共用了13個動詞,其準確程度、生動程度幾乎達到了無可更改的地步。一個“攤”字把劊子手索款的架勢活現了出來;而“搶”“扯”“裹”“塞”,既準確生動地表現了手所觸到的四個不同對象,又貼切地反映出動作的急迫利索。對於洋錢,只一個“抓”,就可看出訛詐式的攫取。為了使所用動詞準確貼切傳神,在選用同義詞時,需要根據表達對象的要求,嚴格區分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又如:
(5)如果我們惶惶不可終日,始終感到沒有一個合適的位置,那么周圍的一切就會變成主人,我們得跑前跑後地伺候著,我們得忽左忽右地奉承著,我們得上竄下跳地迎合著,我們得內揣外度地恭維著。(《位置》)
作者用“跑前跑後”“忽左忽右”“上竄下跳”“內揣外度”四個表示方向的詞和“伺候”“迎合”“奉承”“恭維”四個表示態度的詞,使語言錯落有致,避免了重複,給人以美感。再如:
(6)他們沒有豪言,沒有壯語,只是平靜地將濃於血的情感縫進兒子冬日的棉襖,女兒夏日的裙衫。兒行千里母擔憂,如果你是一隻遠離了母親的風箏,那么你身後的藍天寫滿了母親的叮嚀。(《背景》)
其中的“縫”“寫”令人耳目一新,耐人尋味。
四、巧用句式
現代漢語有多種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有主動句、被動句,有倒裝句,還有文言句式,寫作時要根據不同需要選擇恰當的句式,可以使語言準確、凝練,增強表達效果,而使語言有文采。如:
(7)將軍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著,他被這勞動的場面感動了。(《普通勞動者》)
三句話,一、二兩句是主動句,第三句是被動句。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三個分句主語的一致性,從而突出陳述重點;否則語意的連貫、語氣的流暢就會受影響。又如:
(8)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狂人日記》)
“未必不會吃我”同“大概也會吃我”意思相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準確地反映出“狂人”當時對情況進行估量的那種微妙的心理變化。再如:
(9)那位宰相捨棄了自己面子上的威嚴,以寬仁禮讓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氣概,化干戈為玉帛,止爭鬥於未起。如果沒有超出常人的高風亮節,怎會做出如此的捨棄?(《學會捨棄》)
上段文字中的“止爭鬥於未起”是文言句式——狀語後置,用在這裡使語句整齊,節奏感強。
五、巧用名言警句
巧妙地引用名言警句,不僅可以使行文流暢,增強節奏感,還可以豐富語言的內涵。如:
(10)那夜,華子失眠了,他又一次把教師這兩個字放在心的天平上,苦苦衡量。李國強的話又響在他的耳邊,“像您一樣”,他的臉不由地發起燒來。華子翻身下炕,打開燈,在日記本上鄭重寫道:青春是追逐太陽的壯麗,絕不是守侯月亮的無聊,我永遠是大山的兒子。(《無聲的諾言》)
這是一段記敘性文字,句式長短結合,徐疾交替,在最關鍵的地方引用了一個警句:青春是追逐太陽的壯麗,絕不是守候月亮的無聊。既含蓄又深刻地表達了華子的心聲,凝練,厚重。又如:
(11)認識自己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否則我們就會像烏雲下生長的花兒,失去了充滿陽光的世界。請牢記:是魚兒,就不要嚮往天空,是鳥兒,就不要留戀海洋。(《認識自己》)
其中的“是魚兒,就不要嚮往天空,是鳥兒,就不要留戀海洋”引自汪國真的一首詩,放在這裡警策、含蓄,又有力量,增強了語言的文采。
六、巧用重複
一說到重複就常常想到累贅、羅嗦,但是恰當地使用重複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12)命運沒有規律,就像自然界的風雨。一場疾病,砸碎了她的大學夢。她讀了一所普通的學校,學了一個普通的專業,進了一家普通的小廠,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做著普普通通的事情。(《平凡》)
(13)選擇了高山,也就選擇了坎坷;選擇了寧靜,也就選擇了孤單;選擇了機遇,也就選擇了風險;選擇了求索,也就選擇了磨難;……幾乎在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有一段陰影相伴相隨。(《選擇》)
其中的“普通”“選擇”使用了多次,從使用詞語要參差錯落的角度衡量,顯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是在這裡恰恰起到了強調、突出的作用。
七、注重節奏
古人作文特別講究語言的音樂美,這是中國文學的特色。雖說現代語體文不必像文言文那樣嚴格,但是正如老舍先生所說,好的文章要“讓句子念起來叮噹響”“讓人家願意念,也願意聽”(《關於文學的語言問題》),所以至少還要講究一些節奏。如果有了節奏感,文采也就氤氳其中了。如:
(14)你嚮往山居的清淨,就必須捨棄都市的繁華;你仰慕奮鬥者的成功,就必須捨棄安逸閒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萬水,就必須捨棄鄉土鄉音的溫馨與柔美。(《距離產生美》)
(15)快樂就壓在煩惱的皺摺里,藏在疼痛的口袋裡,它在你的頭頂,在你的腳下,在你深深的眸底。(《尋找快樂》)
雖然這兩段中的最後一個字在平仄上並不諧調,但是讀起來卻有節奏感,若把“千山萬水”“溫馨與柔美”句換至最前邊,把“在你深深的眸底”改成諸如“身邊”“心裡”等,就失去了這個效果。
有時也要講究點平仄。前一句是仄聲煞尾,後一句煞尾的就應是平聲。這樣可使聲調起伏跌宕,抑揚有致。如:
(16)南國之秋,當然是有它特異的地方,譬如二十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故都的秋》)
四個排比句的末一字是仄平仄平,讀起來抑揚頓挫,鏗鏘和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