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研究

文選文研究

《文選文研究》一書的出版社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作者是李乃龍,出版時間是2013-2。

基本介紹

  • 作者:李乃龍
  • ISBN:9787549534180
  • 頁數:350
  • 定價:58.00元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2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李乃龍編著的《文選文研究》內容介紹:《文選》分體選文,其體大備,其文大美。本書對文體,釐清“從哪來”、“什麼樣”和“怎么變”;對既有文體理論,比其同,較其異,析其因,指其謬,補其疏;對選文,辨明“是什麼”、“為什麼”和“有何好”,從分類、比較、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還原歷史與現代觀照相結合、文章學與文學相結合等角度剖析選文的情感和美感,《文選文研究》揭示作品表達策略的文化地力、作者動因、讀者牽制等複雜因素及其深微效果。
悠然心會,妙處細與君說。

作者介紹

李乃龍,男,廣西天等人,1977級本科生,畢業後一直從事高校教學工作,其間曾兩度輟教就學。現供職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雖問學獲授博士,授業獲聘教授,課徒受命為課程與教學論碩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但這一切在聖哲面前,只堪一哂。

作品目錄

第一章:七
一、七體起源
二、七體的模式
(一)前人論七體模式
(二)七體模式之一:問疾型
(三)七體模式之二:招隱型
三、七體內容的矛盾性與文學特色的統一性
(一)七體內容的內在矛盾
(二)七體文學特色的統一性
第二章:詔
一、詔之為體:源流與風格特徵
二、《文選》所載詔令分析
(一)《元光元年問賢詔》:政治焦慮與排解
(二)《元封五年求賢詔》:學術資源與效驗
三、求賢詔的共性與個性
四、漢詔巡禮
第三章:令
一、令的文體特徵和流變
二、關於《宣德皇后令》題目及李善題注的得失
三、《宣德皇后令》解讀:角色的身份與地位的錯位和對位
四、《宣德皇后令》與《重敦令》、《答梁王令》的對照:時間順序與筆觸變化
五、《宣德皇后令》與《百辟勸進今上箋》對舉:角色變化與筆觸變化
六、結語:關於擬代體勸禪文的政治與心理特徵
第四章:教
一、教的文體特徵及其流變
二、《文選》教文的共性特徵
(一)內容共性及其政治背景
(二)形式共性及其文化背景
第五章:表
一、 表的文體意義
二、 《文選》表的內容類型
(一) 薦賢表
1.薦賢表的地位、作者與動因
2.薦賢表的結構程式
3.薦賢表的修辭手段與薦賢用意
(二) 辭封表
1.辭封表的內涵與外延
2.辭封表內容的組合程式
(三) 謝解表
1.謝解表的內涵
2.《謝平原內史表》:作者際遇玉成的謝恩表典範
3.《解尚書表》:虛偽人格的標本
(四) 勸進表
1.勸進表的源流與共性特徵
2.劉琨《勸進表》的個性特徵
(五) 告請表
1.告請表之為類
2.告請表的個案分析
(1)《求自試表》:願望、才識與必要
(2)《求通親親表》:前因與後果
(3)《求置守冢人表》:困難與跨越
(4)《謁五陵表》:平實的深情
(5)《求加贈劉前軍表》與《求立太宰碑表》:逝者榮譽的藝術爭取
A、《求加贈劉前軍表》:理直氣壯
B、《求立太宰碑表》:委婉其辭
(六)千秋兩表:《出師表》與《陳情表》解讀
1.《出師表》:非常忠愛與非凡表達
2.《陳情表》:忠孝矛盾的解決
(1)弱者的生存智慧
(2)關於作年
第六章:上書
一、上書之為類
(一)前人觀念:清晰的模糊
(二)文體特徵:對象與態度
二、上書的勸諫模式
(一)古與今:抑揚之際
(二)理與情:隱顯之間
(三)利與弊:正反之辨
三、上書的勸諫效果
四、上書類對比分析:異曲同工
(一)鄒陽、枚乘諫吳王:喻巧而理至
(二)鄒陽、江淹之自辨:角色與語氣
(三)司馬相如之諫獵:角度與態度
第七章:彈事
一、彈事的文體特徵
二、彈事文釋例
(一)《奏彈曹景宗》:對臨敵懼逃者的彈劾
(二)《奏彈劉整》:對仗勢欺凌者的彈劾
(三)《奏彈王源》:對門閥破壞者的彈劾
第八章:箋
一、箋之為類
(一)前人觀念:模糊的清晰
(二)文體特徵:格式與對象
1.格式與類型
2.對象與類型
(1)書箋型
(2)奏箋型
3.幾點結論
二、書箋類對比分析
(一)奉答型箋書對讀
1.楊修《答臨淄侯箋》與曹植《與楊德祖書》:文章與功業
2.吳質《答魏太子箋》與曹丕《與吳質書》:死者與生者
(1)鄴下文人政治態度與人際關係
(2)傷逝:災難與文學的主旋律
(二)主動型箋文對讀
1.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與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箋》:關係與態度
2.繁欽《與魏文帝箋》:建安文人與音樂藝術
3.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南朝人際關係個案
三、奏箋類對比分析
——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箋》與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箋》:立場與態度
第九章:奏記
一、奏記之為類:與奏箋的異同
二、《詣蔣公》解讀之一:阮籍辭征與“天下多故”無乾考
三、《詣蔣公》解讀之二:文麗而規益
第十章:書
一、 書之為類:文體特徵與繁榮原因
1.文體特徵
2.歷代“書”論評析
3.書體名篇產生的一般規律:主體與環境
二、《文選》書體的類型統計與分析
三、《文選》書類個案選析
(一)《答蘇武書》:千古悲酸俘虜歌
1.論作者偽托說理由之妄
2.論李陵為《答蘇武書》作者之由
3.忠孝的取捨與尷尬:李陵其人平議
4.《答蘇武書》解讀:千古悲辛俘虜歌
(二)《報孫會宗書》:性格與命運
(三)《論盛孝章書》:“氣”象與成因
1.書之“氣”象
2.書“氣”的身世背景
(四)《與陳伯之書》:勸降書的典範
三、 關於移文
(一) 移之為類:平行公文
(二)移文個案分析
1.《移書讓太常博士》:學術史與文學史價值
2.《北山移文書》:文化史與文學史價值
第十一章:對問
一、先秦問對體式的演進歷程
二、因問見志:對問作為文體的特徵
三、宋玉《對楚王問》的范型意義及其思想淵源
四、對問體的餘響流變
第十二章:設論
一、設論是對問的衍生文體
二、設詞自慰:設論的文體特徵
三、世之治亂與士之出處:設論類作品的內容模式
四、儒家與縱橫家的雜糅:設論體價值觀溯源
第十三章:序
一、序之含義與序的文體特徵
二、《文選》序文的類別與內容結構
三、《文選》序文個案分析
(一)《毛詩序》:《詩經》與詩體的全面剖析
1.論《詩經》
2.論詩歌
(二)《三都賦序》:賦風的轉向與被認同
1.《三都賦》背景簡析
2.《三都賦序》的賦學思想
(三)《豪士賦序》:論矜功之害
1.作年新考
2.明理與滯跡
(四)《曲水詩序》:雅集紀盛
1.雅集詩與雅集詩序的源流
2.《曲水詩序》的內容組合特徵
(五)六朝典型人物剪影:《思歸引序》與《王文憲集序》
1.《思歸引序》的雙重價值:詩序范型與西晉名士縮影
(1)詩序源流與《思歸引序》的地位
(2)《思歸引序》與《思歸引》
(3)《思歸引序》的意味:自畫像與西晉名士縮影
2.《王文憲集序》:文體價值與形象意義
(1)文體價值:別集序的一種樣板
(2)形象意義:南朝名士的縮影
第十四章:符命
一、符與符命
(一)符的起源、形制與功能
(二)符與符命
二、符命文的產生
(一)封禪儀典的需要
(二)士人依附心態的產物
三、符命文的模式
第十五章:連珠
一、 連珠的文體特徵
二、 連珠的起源與發展
三、 陸機《演連珠》分析
(一)《演連珠》寫作時間的擬測
(二)《演連珠》的修辭學分析
1.句量、句型與對偶的統計與分析
2.對引喻與博喻修辭格的自覺運用
(三)《演連珠》的內容分析
第十六章:箴
一、箴的文體特徵
二、箴體流變
三、《女史箴》的歷史價值
(一)《女史箴》的文化淵源
(二)《女史箴》的箴戒藝術
第十七章:銘
一、銘之為類:源流與文體特徵
(一)銘的形制演變與內容分類
(二)銘文特徵及其與相關文體的聯繫與區別
二、銘的內容與形式范型
三、銘文個案分析
(一)紀功銘
1.氣勢美:武將外戰功勳銘
——《封燕然山銘》的解讀
2.正義性:王侯問鼎功勳銘
——《石闕銘》的解讀
(二)《座右銘》:人生之戒
(三)《劍閣銘》:山河之戒
(四)《新刻漏銘》:時間中的人文內涵
第十八章:碑文
一、碑與碑文
二、碑的文體特徵與模式
三、《文選》碑文釋論
(一)名士碑——《郭林宗碑文》箋論
(二)徵士碑——《陳太丘碑文》箋證
(三)諛墓碑——《褚淵碑文》與《齊安陸昭王碑文》合論
(四)建築碑——《頭陀寺碑文》釋奧
1.形式結構論
2.佛教義理析
(1)闡釋教義的手法
(2)教義與教史述論
(3)援道說佛考析
第十九章:墓誌
一、 墓誌之為類
(一)墓誌與碑文的區別與聯繫
(二)墓誌的源流與文體特徵
二、《文選》墓誌箋析
第二十章:行狀
一、行狀的文體特徵
(一)行狀類諸說箋議
(二)行狀格式
二、《齊竟陵文宣王行狀》考析
(一)作者與狀主關係及其態度
(二)亂世中的簡單人生
(三)狀主的身後哀榮
(四)作者的總體評價及其意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