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開化運動

文明開化運動

“文明開化運動”,指的是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為了儘快趕上西方已開發國家,由日本本土知識分子首先倡導,而後全面推行的文化和制度全面西方化的一種革新運動,是明治維新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核心為教育改革,配合啟蒙思想、社會改革,促進了日本明治維新的深入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明開化運動
  • 發生時間: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
  • 目的:為了儘快趕上西方已開發國家
  • 發起者:日本本土知識分子
基本信息,教育改革,啟蒙思想,社會改革,作用評述,

基本信息

“文明開化”這個辭彙,是在1875年,福澤諭吉所寫的《文明論之概略》中,作為civilization的譯語開始被使用。
福澤諭吉將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文明國家(如歐美等西方先進國家);
第二類,半開化國家(如中國、土耳其、日本);
第三類,野蠻國家(如澳大利亞、非洲等國家)。
福澤諭吉在著作中表示:日本國只有儘快推行“文明開化運動”,才可以擺脫西方殖民奴役,儘早趕上西方已開發國家。

教育改革

文明開化運動,是圍繞教育改革而展開的。
1872年,日本文部省頒布了《學制》,對學校建設的各個方面作出了細緻規定。
1874年,頒布《增補學制》,制訂《專科學校和僧侶學校規則》、《留學生規則》等,進一步完善教育體制。
在《學制》的推動下,國小教育取得輝煌業績,同時師範教育、高等教育、外語教育也取得長足發展,教育事業蒸蒸日上。1872年,東京首設師範學校,從1873年起,又相繼成立大阪、京都等師範學校。日本政府很重視高等教育,1877年,東京醫學院與開成學校合併為東京大學
1890年,《教育救語》的頒布,最終確定了教育方針,完成了教育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救語》還被尊奉為國家神道的教典,強調“敬神崇祖”、“滅私奉公,和“忠於天皇”等。
一位日本學者評價《教育救語》說:它明確地揭示了日本戰前教育的本質,即這種教育不是以人為本、以“人格的完成”為基礎來建設民主和平的國家,而是以賦予神權的天皇的名義,使國民服從天皇,以維持和強化天皇制的國體,建立絕對服從和滅私奉公的國家意識形態。這樣,國家對教育權的控制就成為必然。
可見,日本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很快就偏離了“文明開化”的初衷.而為天皇極權制和國家主義所扭曲,成為灌輸極端民族主義的工具。、

啟蒙思想

啟蒙思想運動,主要的倡導者是以福澤諭吉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
福澤諭吉將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三類:文明國家(如歐美);半開化國家(如中國、土耳其、日本);野蠻國家(如澳大利亞、非洲等國家)。他號召日本民眾要以歐美為榜樣,儘快進入文明國家的行列。
福澤諭吉的名著《勸學篇》(1872~1876年寫就)中,倡導天賦人權,抨擊封建制度和舊的倫理道德觀念,號召民眾捨身為國,使得日本儘快趕上西方先進國家。
勸學篇勸學篇
同時代的中村正直,於1875年發表了著作《新國體論》,也倡導天賦人權,並且主張君主立憲
之後,中江兆民等進一步引進了自由、民主、民權思想。

社會改革

除了上述的文化層面,還有社會改革層面。
比如表現在:
服飾文化上,定西裝為禮服; 明治4年(1871年),推行斷髲令;頒布《廢刀令》; 軍隊制服以西方為標準;食物文化上提倡肉食;改用西曆(由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採用)等等諸多方面。

作用評述

明治初期,在維新政府主導和民間進步人士的熱烈回響下,日本舉國興起大力破除封建舊事物、大規模移植歐美資本主義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即文明開化的廣泛社會運動。它鋪天蓋地而來,席捲日本列島。在短時期內改變了社會歷史面貌,日本近代化的航船從此啟錨揚帆。
文明開化運動,它既是明治維新的產物,也是明治維新革命繼續向前發展的推動力,它直接促進了明治維新改革的深入,對日本歷史,乃至整個亞洲歷史,都有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
雖然有人抨擊它說,“文明開化運動”只是限於都市人及知識分子攝取西方文明,但它畢竟啟蒙了日本人千年以來禁錮封閉的思想狀態,打開了向西方先進國家貪婪的汲取營養的大門,引進了西方的“天賦人權”,“君主立憲”等先進的政治觀念,總體上是有益於使得日本擺脫蒙昧閉鎖,加快社會發展進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