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場體系

在“十二五”時期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上,此次規劃建議中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將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同,構成“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發展更全面、更系統、更完整的巨觀體系。

發展進程,初步形成階段,快速發展階段,重大突破階段,發展現狀,

發展進程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實行集中統一的計畫經濟體制,這一時期並沒有真正的文化市場。文化單位屬於事業單位,文化事務由國家統包統管,政府統一安排生產,統一調度產品銷售,統一規定產品價格,統一核算經營,統一分配管理,市場在文化生產和經營中起不到任何作用。計畫經濟體制下,實行單一的所有制形式,國家是企業的唯一所有者和經營者,投入的資金和資源十分有限,沒有形成市場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平均主義色彩濃重,吃“大鍋飯”、端“鐵飯碗”,無法調動職工積極性,文化生產力的發展受到嚴重束縛。
文化市場的真正形成是在改革開放後,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初步形成階段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經濟和社會蓬勃發展,為文化市場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1979年,廣州東方賓館開設了我國第一家音樂茶樓。此後,各種大型營業性娛樂場所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音像業、電影業、圖書出版業也逐漸復甦,我國開始出現具有現代意義的文化市場。1980年底,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歷史任務,表明了黨和國家“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信念,文化市場的發展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1988年,文化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正式提出文化市場的概念。初步明確了文化市場的管理範圍、任務、原則和方針,在我國文化市場發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1989年,國務院批准文化部設定文化市場管理局,標誌著全國文化市場體系正式開始建立,文化市場的管理逐漸規範化。

快速發展階段

1992年,鄧小平南巡指出:“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畫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黨的十四大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文化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政府提出多項免稅措施和經濟扶持政策,加快文化單位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文化市場整合和結構調整,提高了文化企事業單位的競爭力。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綱領,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市場指明了方向。2001年,“十五”規劃,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檔案中提出“文化產業”的概念,標誌著我國對文化產業的承認和地位的認可,具有重要意義。在這十年中,中國文化市場在規模和數量上迅速擴張,報紙數量增長34%,期刊增長46%,圖書銷量增長12倍,廣播和電視的人口覆蓋率增加到90%以上,文化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重大突破階段

加入 WTO後,面對國內外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文化市場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區分了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並把文化產業定性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分別提出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將文化單位區分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與經營性文化產業單位,分別採取不同政策措施、區別對待。2006年,《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各地啟動了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多個經營性文化單位成功轉企改制。政府相關部門發布多個政策檔案,鼓勵非公有資本和外資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文化市場體系建設向前推進。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標誌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產業。2011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重申中共中央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文化建設對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性。2012年,中共十八大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提出“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並指出: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2013年 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可見,黨和政府逐漸轉變觀念、轉變政府職能,從直接干預文化發展向間接管理文化轉變,給予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更大發展空間。進入新世紀,黨和國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推動了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文化市場體系日臻完善。
改革開放 30多年來,中國文化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初步形成了包括文化產品市場、文化要素市場和文化服務市場在內的綜合性市場體系;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資本共同開發建設的多元化經營格局;初步形成了包括中央、省、市(地)、縣四級文化市場管理稽查機構在內的立體管理網路;初步形成了以法治手段為主,綜合運用行政、經濟、輿論等多種監管手段的全方位管理模式。

發展現狀

中國文化市場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文化產業增加值從 2004的3440億元增長到 2011年的 13479億元,2012年中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到18071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 3.48%,比上年提高 0.2 個百分點。
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增長率超過20%,遠高於同期GDP增速,成為成長速度最快的部門,是新的經濟成長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