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變文

敦煌變文

清朝末年,在敦煌石室里發現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學寫卷,學者泛稱之為“變文”,變,是改編,改寫的意思。1899年敦煌千佛洞從佛經中發現大量唐代變文鈔本,即敦煌變文。其圖稱為“變相”,其說唱故事的底本稱為“變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煌變文
  • 最早發現於:敦煌石室
  • 形式:散文韻文相同或是韻文。
  • 內容:講述佛經故事或歷史傳說
來源,簡介,內容,

來源

清朝末年,在敦煌石室里發現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學寫卷,學者泛稱之為“變文”,變,是改編,改寫的意思。

簡介

佛教東傳,翻譯註釋大量湧現,但一般民眾仍難接受,所以約東晉以來,有些和尚就用淺近的方法如“唱導”來傳教。唱導講究聲,辯,才,博。其留下的底本稱之為“講經稿”。稿中每每穿插許多故事,遇到人名地名更是極盡鋪張,故事部分畸形膨脹,後來逐漸演變,趨向於以故事為主題的方向發展,佛經本身則變成了故事的素材。這種作品,就稱之為“變文”。
【又】變文是唐代興起的說唱文學,“變”指“經變”,佛教用語。以佛經的內容為題材寫成的文學作品即變文。“變文”最初是寺院裡以通俗語言解說佛經的俗講,連說帶唱,後來內容擴大,也演唱歷史故事,民間傳說。1899年敦煌千佛洞從佛經中發現大量唐代變文鈔本,即敦煌變文。大體分兩類

內容

大體分兩類。一類是講述佛經故事,宣揚佛教經義;一類是講述歷史傳說或民間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