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績效評價

教育績效評價是指在一定教育目標的指導下.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教育資源的配置狀況和教育過程安排等情況的綜合反映。

內容,原則,

內容

企業中的績效評價相比,雖然教育績效的評價也要從行為和效果兩個方面來考慮,但教育績效評價的對象是整個教育教學系統及其各個組成部分(學生,教師、教育管理人員等)。教育績效評價的目的是在有限資源的條件下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它更全面、更注重長遠目標的實現;,教育績效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不能全面包容績效設定、績效評定、績效改進和績效獎懲等內容,因而,從教育績效評價向教育績效管理轉向也是非常可取的。
與傳統教育評價相比,教育績效評價不僅重視傳統教育評價中所強調的對教育活動結果的評價,同時更關注教育資源的使用和教育活動過程的安排。甚至於關注教育目標本身。教育績效評價的範圍比傳統教育評價的範圍更廣泛,對教育本身涵義的觀察也更深刻。與傳統的教育評價概念相比,教育績效評價最顯著的特點在於提出了資源評價的觀點。教育績效評價對教育資源配置與使用狀況的評價包含三個方面,即物的資源評價、人的資源評價和信息資源評價。由於教育績效管理過程的複雜性和管理方法的專業性,需要專業人士的參與,因此,有些學校在實施績效評價時外聘企業的人力資源顧問,儘管這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但企業績效管理畢竟不同於教育績效管理, 長遠來看,在高校中培養教育績效管理人才應該是發展方向之一。
教育績效評價對資源的關注促使人們同時從兩個方面(投入和產出)來考慮問題——通過對教育資源和過程的最佳化,達到教育效果的全面提高。這是一種以實現內涵改進為主的總體效菇的提高。

原則

教育績效評價與傳統教育評價關注的問題不完全一致,因而實施教育績效評價的要求也就有不同於傳統數育評價的地方。實施教育績效評價要以學習活動的績效為基礎,評價者要儘可能地蒐集教育現場的素材,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兩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時要避免使用絕對、劃一的標準.教育績效評價不是主管部門、教育專家的特權,他們只能起到督促的作用,教育工作者的自我績效評價才是改進教育活動的真正動力。
1.學習活動的績效是其他所有教育績效評價的基礎現代教育思想已經特關注的重心從“教”轉向了“學”,學生才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所有教育活動都同繞學生而展開,所有教學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所有教育目標都在學生的身心變化中得到實現,學生對學習資源(包括學習者的時間、體力和注意力等)的使用、對學習過程的安排以及學習的成績和效益,體現了教育活動的價值,它們是衡量所有教育績效的基礎和前提。
2.經濟效益是教育績效評價的重要尺度
傳統教育評價對實現教育目標過程的經濟效益考慮得較少。諸如下列問題,教育活動過程中的資源配置情況如何?是否存在資源閒置或資源瓶頸情況?是否最佳化,利用了各種教育資源?對過程的安排是否達到了最最佳化?它們都涉及到教育活動的經濟效益問題。在同樣實現了教育目標的情況下,教育目標實現過程的經濟效益是否決定了其績效的水平.若能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解決資源配置中的瓶頸問題,實現過程的最佳化,就說明其實現下較好的經濟效益,教育績效水平就較高。
3、教育績效評價要以社會效益為主
教育活動並不直接產生利潤,教育活動中的直接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資源利用牢上.而教育活動對個人、對社會,作為一個理性的有機體,產生了哪些影響則是教育活動的社會效益問題、巨觀效益,如社會教育存量的提高增強了人們的法制觀念、改良了社會文化環境等等;微觀效益,如一個學生一旦從小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終身受益匪淺等等,這些才是教育活動的主要價值所在。因此,教育績效評價雖然要重視對經濟效益的評價,但更要注重對其產生的社會效益的評價。
4。教育績效評價要避免絕對、劃一的標準嚴格
同一的標準作為工業化社會的產物,已經難以適應信息社會的要求。泡難以適應評價對象複雜的發展水平和多變的教育需求.巨觀上從區域教育來看,每個地區在某一時間段內制定的具體教育目標可以有所不同,所擁有的教育資源儲備也不盡相同,為實現教育目標所制定的實施步驟也可以各有特色;微觀上對於個體學習者而言,每一個學生都是從自己的認知結構出發,主動地建構對信息解釋,學習者對學習資源的利用和對學習過程的安排是建立在各不相同的基礎上。因此,教育績效評價可以建立框架性主題性的評價目標,而避免使用絕對,劃一的具體標準來衡量不同的評價對象.評價對象在教育資源配置和教育過程安排最佳化的前提下.可以有不同的資源配置、過程安排,甚至不同的目標達到程度。
5.評價者應儘可能獲取教育活動的現場資料教育績效評價要求對教育、學習活動中資源使用的情況和活動過程的安排情況做出評價,而要對這些情況做出客觀評價,評價者就應當獲取教育、學習活動現場的第一手資料,無形的教育資源。教育資源不同於工業生產中的物質賢源,它的內容十分豐富,除了教育設備等物質形態十分鮮明的資源以外.還有許多教育資源是無形的。
6.教育績效評價應實行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相結合
教育過程是連續的,而教育績效評價需要對這一連續過程進行細緻、周密的關注,因此,通過教育評價專家進行的外部評價過程,必然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在這種情況下,總希望依靠外部評價實現對教育活動的改進這是不現實的.除此以外,教育績效評價的思想和實踐如果總是停留在專家層次,停留在教育活動現場之外,評價對象總是處於評價的被動地位,這種情況對於充分發揮教育績效評價的改進功能也是不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