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確定教學育標是教學設計的首要環節。故對教育目標的準確分類,具有重大意義。而在眾多的教育目標分類的理論中,如布盧姆關於目標分類的理論與加涅對學習的結果分類的理論等都十分具有代表性,這些理論對教師分析和設計教學目標都具有重要的借鑑和參考價值。

在20世紀,許多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都對教育領域中目標分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觀點以及分類體系,形成了關於教學目標的若干理論,各具特色,為我們正確認識、設計、實施或進一步研究教學目標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 外文名: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 學科:教育心理學
  • 內容:教學目標的分類
具體目標分類,布盧姆的目標分類,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梶田叡一目標分類,我國分類,

具體目標分類

布盧姆的目標分類

布盧姆受到行為主義和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在20世紀50年代,他領導一個委員會對教育目標進行的系統的分類研究後,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並從實現各領域的最終目標出發,確定了一個細化目標的程式。
(一)認知領域教育目標
布盧姆等人在1956年把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公布出來,該鄰域的教育目標包含由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六個水平。
共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具體如下圖)
1.知識:記住所學材料,包括對具體事實、方法、過程等的回憶;可使用的描述動詞:定義、敘述、背誦等。
舉例:背誦《春江花月夜》
匹配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時間和名稱
2.領會:領悟所學材料的意義,但不一定將其與其他事物相聯繫;可用描述動詞:解釋、辨別等
舉例: 概括《老人與海》的故事
通過閱讀,辨別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各自的特徵
3.運用:將所學概念、規則等運用與心情景中的能力;可以描述動詞:計算、操作等
舉例:演示能量守恆定律在生活中的套用
模擬商店購物,考察學生的計算能力
4.分析:將整體材料分解成其構成成分並理解其組織結構 ;可用描述動詞:分解、說明等
舉例:讓學生將《荷塘月色》的結構分解出來
讓學生區分一篇報導中的事實與觀點
5.綜合:將所學的零碎知識整合為知識體系,強調創造能力,需要產生新的模式或結構;可用描述動詞:創造、編寫等
舉例:讓學生設計出科學試驗程式
給定事實材料,寫出一篇報導
6.評價:對材料作價值評判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內在標準或外在標準進行評判;可用描述動詞: 評價、對比等
舉例:評價孔乙己的價值觀
給定兩篇報導,讓學生評判那篇更真實可信
(二)情感領域教育目標
依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分為接受、反應、價值化、組織、價值體系個性化形成五級。(具體見下圖)
水平
含義
舉例
接受
對環境中正在發生的事情的低水平覺知
不經意的聽
對老師的努力做出輕微反應
反應
有經驗引起的新的行為反應,由學生自己主動參與
主動舉手回答問題
價值化
學生將特殊對象、現象或行為與一定的價值標準相聯繫
欣賞文學作品
組織
納入新的價值觀,形成自己的價值系統
參加各種俱樂部
價值體系個性化
表現出與新價值觀一致的行為
願意犧牲以繼續活動
(三)動作技能領域教育目標
布盧姆本人並沒有編寫出動作技能領域的目標分類,這個領域出現了好幾類分類法,目前尚無公認的最好的分類,這裡介紹的是辛普森(E.J.Simpson)的分類。他把動作技能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知覺、定向、有指導的反應、機械動作、複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新七級。動作技能的各個層次,也均有各自的一般目標,這些目標可以用一些特殊學習結果和行動的動詞加以表示。
評價:
該理論對教育目標的分類並非盡善盡美,但有助於我們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

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加涅被認為是認知心理學派的折中者,主要從事學習心理學的研究,他認為並非所有的學習均相近,從而把學習區分為不同層次,最早提出了八個層次,以代表不同種類的認知能力,為了能夠使學習層次的原則在教學上套用,加涅提出了五種學習結果,使教師能根據學習結果的表述設計最佳的學習條件。五種學習結果分別為:“態度(attitude)”、“運動技能(motor skills)”、“言語信息(verbal information)”、“智慧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和“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
加涅加涅
(一)態度 加涅認為態度是通過學習形成的影響個體行為選擇的內部狀態。態度有三類:第一類態度是可被看作是期望達到的教育目標,如希望兒童和藹待人、為他人處境著想等;第二類態度包括對某類活動的積極偏愛,如聽音樂、閱讀等;第三類是有關公民身份的態度,如愛國、願意承擔公民義務等。
(二)運動技能 加涅認為,動作技能實際上有兩種成分:一是如何描述進行動作的規則,即動作的程式;二是因練習與反饋逐漸變得精確和連貫的實際肌肉運動,因此動作技能是一種習得能力,如能寫字母、做體操、跑步等。
(三)言語信息 作為一種學習結果,言語信息是指學習者通過學習以後,能記憶諸如事物的名稱、符號、地點、時間、定義、對事物的具體描述等具體的事實,能夠在需要時將這些事實表述出來。信息在知識體系中是最基本的“建材”或“基本辭彙”,這是進一步學習的先決條件,是培養智力技能的基礎。
(四)智慧技能 智力技能,是指學習者通過學習獲得了使用符號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能力。例如,使用語彙和數字這兩種最基本的符號,進行閱讀、寫作和計算。言語信息是回答“是什麼”的知識,而智力技能則與知道“怎么辦”有關。它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主要是理解、運用概念和規則的能力,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智力技能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又可分為辨別、概念、規則、高級規則四個亞類。
“辨別”是區分兩個不同的刺激。學會辨別是形成概念的基礎,因為只有辨別事物間的特徵,才能發現事物的共性。“概念”就是根據某些共同的屬性將事物和觀點進行分類。例如,把蝙蝠識別為哺乳動物;在一組辭彙中,將同義詞、反義詞歸類。概念的學習是規則學習的基礎,概念一般以詞或符號來表示,“規則”以言語命題或句子來表達,揭示兩個或更多的概念之間的關係。加涅所謂的規則可以是一條定律、一條原理、或一條已確定的程式。“高級規則”是由一些相對簡單的規則所組成的複雜規則。適合於解決不同內容範圍的問題或是更複雜的問題,因而具有更廣泛的套用性,對人的思維能力要求更高。作為一種學習結果,高級規則是學習者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思維產物。加涅說:“學習者在試圖解決一個問題時,可能把屬於不同內容範圍的兩條或更多的規則結合在一起組成一條能解決問題的高級規則。”
(五)認知策略 加涅認為,認知策略的學習結果與解決問題學習層次有關,是學習者藉以調節他們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等內部過程的技能。學習者的認知策略指揮他自己對環境中的刺激物予以一定的注意,對學習的事物進行選擇和編碼,對學習習得進行檢索。作為認知策略學習的結果,學習者能根據過去所習得的規則,經過內在思維過程而創造新的或更高層次的規則,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總之,認知策略是學習者操縱管理自己學習過程的方式,是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的核心成分。
評價:
與布盧姆依據測量學標準所劃分的教育目標不同,加涅等人“在對學習結果進行分類時,不僅考慮了結果的測量,同時闡明了每類學習的學習過程、條件及相互間的層次關係”

梶田叡一目標分類

梶田叡一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他認為各國社會文化背景不同,教育傳統不同,不能都照搬布盧姆等人提出的歐美式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他借鑑布盧姆的理論,提出了具有東方色彩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他的指導思想和研究成果對我國開展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研究很有啟發。他提出學校教育至少要包含三種類型的教育目標:達成目標、提高目標和體驗目標(如下表)。
所謂達成目標,是指通過一系列指導,期待在學習者身上發生明顯的變化;要求學生掌握規定的、具體的知識和能力。
所謂提高目標,是要求學生向一定目標提高和發展或期待學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或深化。如邏輯思維能力、鑑賞力、社會性、價值觀等綜合性的高級目標。
所謂體驗目標,是通過學生的某種行為變化,了解學生所產生的某種切身體驗。不是以學生表現出某種行為變化為直接目的,而是期待學生自身產生某種特定內容的體驗。
這三類目標都包含認知、情感、動作技能領域的一系列目標,並有具體到達的要求。
目標類型
達成目標
提高目標
體驗目標
認知領域
知識,理解等
邏輯思維能力,創造性等
發現等
情意領域
興趣,愛好等
態度,價值觀等
感觸,感動等
動作技能領域
技能,技術等
熟練等
技術成就等
梶田叡一針對日本學校重視知識記憶和理解,而忽視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提出了“開、示、悟、入”的教育學觀點。“開”,意為開闊視野,喚起興趣,耕耘心田;“示”,意為傳授知識,讓學生掌握要點;“悟”,意為學生將已學到的知識進行套用和實踐;“入”,意為學生用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探索、追求,從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

我國分類

我國研究者在借鑑布盧姆與加涅的學者的分類理論基礎上,逐步提出了我國的分類。
(1)關於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類,將布盧姆的六級分類轉化為中學的“記憶、理解、運用、創新”四級分類和國小的“記憶、理解、運用”三級分類。
(2)關於情感領域的教育目標分類,以行為分類和內容分類相結合的思路,將克拉斯沃爾的五級分類轉化為中國小的“接受、反應、愛好、個性化”四級分類,提出中國小情感教育的內容包括情感健康、學習情感、個性情感、社會情感四個方面。
(3)關於運動技能領域的目標分類,將辛普森的七級分類轉化為中國小的“知覺、定勢、熟練、自動化”四級分類,並結合學科作了初步驗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