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半

在我國,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就出現了“教”與“學”二字,《書·商書·兌命》:“教學半”,這可以說是我國古代萌芽狀態的教學思想。對此,孔穎達的解釋是:“上學為教,音xiao;下學者,學習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學之半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學半
  • 外文名:jiao  xue ban
  • 含義:教學思想
  • 出處:《書·尚書·兌命》
教學半的概念,現代教學半,

教學半的概念

“教學半”其實是一個很深刻的命題,它的更重要、更基本的含義,還是在“教”里包括一半的“學”,即:教中有學。
我們祖先造字,早已埋下了理解教育與學習關係的玄機。在古代漢字中,“教’’是個會意字,其左邊是“本”,右邊是“支”。《說文解字》講:“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字的左半邊,就是古代的學字,即學。從解釋上看,學習也正是教育的一部分。《說文·子部》指出:“斆,放也。”“放”是什麼?就是“下所效”的“效”,放、仿古通用。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指出:“教字、學字皆以本會意。教者與人以可放也,學者放而像之也。”如此看來,似乎教育本身就把學習包含在裡面。

現代教學半

在教學實踐中,徐特立提出“教學半”(教者學者各負一半責任)的原則,主張“教師和學生,一切都是相互的平等關係”。“學生和先生的關係是同志式的關係”,這種師生關係是平等的、民主的、自由的、和諧的。因此在管理問題上,徐特立指出,“我們要求教師對學生民主。”另外,教學相長,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師的先生。徐特立在評論陶行知時說:“因為他不自滿,才能發現兒童的天才,發現兒童是成人的先生。”
對於民主管理學生的方法,徐特立概括為“十要十不要”。要實行思想自由,不要思想統治;要溫暖、體貼,不要壓抑、強迫;要讓其發揮個性,不要拿一個模式鑄造學生;要有輕鬆味,人情味,不要一切政治化,單調而枯燥;要加強學生自治,不要包辦把持;公民課要讓樂於執教的教員擔任,不要固定只讓某幾個人來擔任;學生會要為學生服務,不要順著學生會的系統去布置行政任務;思維爭論中,要冷靜考慮不同意見,扶持、豐富正確的一面,不要碰到不同意見就不滿,甚至打擊不正確的一面,拿大帽子壓人;要培養濃厚的教育空氣,不要空洞抽象的思想指導;一般教職員要認為自己是主人,大膽潑辣地參與管理,不要以客自居,甚至做懦夫懶漢。[
年輕人天真活潑,進取心強,思想解放,有膽有識,敢說敢做,具有原始的創造精神。徐特立認為,應該多方啟發兒童對新事物執著的探究,鼓勵他們樹立創造的大志,具有冒險精神,敢於超越常規。因為,“我們要培養具有創造性的勞動者。”創造是一種十分複雜和艱難的腦體結合的勞動,特別需要寬鬆的環境與民主和諧的氣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