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用產學研

政用產學研

“政用產學研”是一種創新合作系統工程,是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踐運用的系統合作,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及創新環境與最終用戶的對接與耦合,是對產學研結合在認識上、實踐上的又一次深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形態的演變,政府在開放創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導中的作用以及用戶在創新進程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從“產學研”到“政產學研”、“政產學研用”到“政用產學研”,雖然只有一兩字之差,但後者進一步強調了政府推動的開放創新平台搭建以及用戶體驗與創新,強調了面向套用的價值實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用產學研
  • 類型:創新合作系統工程
  • 概念: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等相互配合
  • 體系構建:催生了科技創新
概念演變,名稱釋義,科技創新體系構建,

概念演變

“產學研”即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等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並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綜合優勢。而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知識社會的到來,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形態凸顯了政府在開放創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導中的作用以及用戶在創新進程中的主體地位,“政”和“用”的地位更得到重視,推動科技創新從“產學研”向““政產學研用”,再向“政用產學研”協同發展的轉變。“政用產學研”是一種創新合作系統工程,是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踐運用的系統合作,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及創新環境與最終用戶的對接與耦合,是對產學研結合在認識上、實踐上的的又一次深化。從學校方面講,產學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形態的演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為特徵的面向知識社會創新2.0越來越引起重視,政府在開放創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導中的作用以及用戶在創新進程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從“產學研”合作到“政產學研”、“政產學研用”,到“政用產學研”,雖然只有一兩字之差,但後者進一步強調了套用和用戶,突出了產學研結合必須以企業為主體,以用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突出了知識社會環境下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的創新2.0新趨勢。“用”,主要指“套用”和“用戶”。“用”是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戶直接參與產學研合作,不僅能夠減少技術創新的盲目性,縮短新產品從研究開發到進入市場的周期,而且能夠有效降低技術創新的風險和成本。中國產學研結合走過的道路表明,要使產學研結合真正取得成效,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加強“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或者更進一步強化用戶創新、用戶參與為“用產學研”。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創新2.0形態正推動科技創新從“產學研”向“政產學研用”,再向“政用產學研”協同發展的轉變。產學研結合的本質,是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的結合。

名稱釋義

“政用產學研”是一種創新合作系統工程,是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踐運用的系統合作,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及創新環境與最終用戶的對接與耦合,是對產學研結合在認識上、實踐上的的又一次深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形態的演變,政府在開放創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導中的作用以及用戶在創新進程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從“產學研”到“政產學研”、“政產學研用”以及進一步強化用戶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而提出的“政用產學研”,雖然只有一兩字之差,但卻凸顯了創新2.0時代開放創新、用戶創新的新特徵,突出了產學研結合必須以企業為主體,以用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
政(國家政府管理)
由政府牽頭推動開放創新平台搭建並出台相關政策來推動一體化發展,在強有力的政策保證下使產學研合作圍繞套用轉化和創新價值實現得到快速發展。
用(用戶)
知識社會以及創新民主化的進程使得生活、工作在社會中的用戶、大眾成為創新的主體,傳統意義的實驗室的邊界以及創新活動的邊界也隨之“融化”。知識社會的創新2.0重新定義了創新中用戶的角色、套用的價值、協同的內涵和大眾的力量。以生產者為中心的創新模式正在向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模式轉變,以用戶為中心、社會為舞台的面向知識社會、以人為本的創新2.0模式正逐步顯現,用戶創新成為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戰場。
產(企業的市場經濟)
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企業尋找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合作方式,以科研機構、高校的人才、研究成果輸出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同時也為高校、研究機構提供研究和人才開發的利用資源。
學(高校人才的培養計畫)
高校的人才培養能更加適應社會企業的需求,以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來完成對行業內的轉型需求。同時在人才產出的同時引進社會專業人才對高校的人才庫進行充實。
研(科研機構的科學技術研究)
藉助社會企業的良好平台及資源,科研機構在技術上的開發的同時完成對研究方向的規劃,以單純的技術型研究機構轉型成技術、方向性兼顧的研究結構,同時研究成果將推動企業以及行業的整體發展。

科技創新體系構建

技術進步和套用創新的雙螺旋演進催生了科技創新。產學研合作需要政府開放創新政策支持和用戶創新的充分參與,政用產學研的提出對於完善科技創新非常重要。科技創新體系不僅需要高新技術園區、企業聯盟等技術進步方面的制度設計,通過資金、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的集聚孵化高新技術、高新企業;也同樣需要套用創新園區、Living Lab等面向套用創新的制度設計,通過用戶、需求的集聚與互動孵化新的套用,以用戶需求帶動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
傳統產學研相結合是科研、教育、生產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隨著技術發展和創新形態演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為特徵的創新2.0越來越引起重視,政府在創新平台搭建以及用戶在創新進程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北京在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探索中積極探索政用產學研的協同,以AIP、Living Lab等面向知識社會套用創新平台建設為載體,依託技術創新與推廣工作,以科技試點示範帶動,推動面向套用的宜居城市建設與管理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套用,以“三驗”機制、技術公告等技術創新政策為引導,發動政、用、產、學、研各方力量,建立套用創新導向的城市管理技術創新體系。應對知識社會的機遇與挑戰,北京市通過“三驗”機制的建設,探索需求為驅動的城市管理套用創新園區(AIP)模式。所謂“三驗”,也就是體驗、試驗、檢驗。其中“用戶體驗”是關鍵,是以人為本、以用戶參與的創新2.0的核心體現[4]。城市管理套用創新園區的探索,通過用戶的集聚、需求的集聚以及各創新主體創新要素的互動,推動面向用戶的價值實現;通過“三驗”機制的建設謀求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教育培訓、科學傳播的融合,謀求需求與技術的對接,謀求科技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耦合;通過技術進步與套用創新的技術雙螺旋驅動,構建一個高效的有利於創新湧現的創新生態。
審視知識社會環境下的科技創新體系,其應由知識創新技術創新以及科技引領的制度與管理創新三大體系建構。其中,知識創新系統依託跨領域專家與大眾的參與,以科學研究為先導,強化知識管理、強化科學研究與教育培訓及科學傳播的融合;技術創新由技術進步與套用創新雙螺旋驅動,以標準化為軸心,強化政用產學研一體的需求與價值實現;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與制度創新則以信息化為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引領的管理創新為其典型特徵,強化管理與制度的重塑。在現代科技發展催生知識社會,科學與技術相互滲透,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相融合的背景下,這三個體系也不可能是彼此獨立的,而是相互滲透,互為支撐,互為動力的,推動著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管理與制度創新的新形態,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形態,也就是創新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