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顯像

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顯像:“彈丸”式靜脈注射不通過血腦屏障的顯像劑後行快速動態顯像,可觀察到顯像劑在腦血管內充盈、灌注和清除的全過程影像,並可見頸內動脈、大腦前、中、後動脈的走行和形態結構影像。

基本介紹

  • 名稱: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顯像
  • 所屬分類:計算機體層攝影CT檢查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正常所見  腦血管動態影像  分為三個時相:  (1) 動脈相:雙側頸內動脈、大腦前動脈及中動脈、顱底Willis環陸續顯像,呈兩側對稱的五叉形影像,歷時約4s。  (2) 腦實質相:Imaging agent進入微血管,放射性瀰漫性分布於腦實質,歷時約2s。  (3) 靜脈相:上矢狀竇等靜脈竇顯影,腦實質放射性逐漸減少,歷時約7s。  腦靜態影像  兩側大腦半球呈放射性空白區,頭顱外周、顱底及各靜脈竇呈明顯的放射性濃聚區。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 腦死亡的診斷: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顯像可見頸總動脈顯影延遲,部分顯像劑經頸外動脈分支分布到顱頂,使大腦外周有少量放射性分布,但頸內動脈、大腦前動脈和中動脈始終不顯影。  (2) 動靜脈畸形的診斷: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顯像示動脈相中畸形部位有明顯的異常放射性濃聚,濃聚影消退快,靜脈竇提早顯影。  (3) 頸動脈狹窄和阻塞的診斷:影像表現為病側頸動脈影像變細甚至中斷,其相應供血區的腦實質延遲顯影且影像減淡。煙霧病患者動脈相在雙側頸內動脈正常顯影后,放射性滯留在腦基底部並逐漸擴散,大腦前動脈和中動脈明顯顯影延遲,受累區域的腦血流灌注減低。  (4)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動態影像受累血管血流灌注減低或缺損,腦梗死後2-4周梗死區在靜態影像出現明顯的異常放射性濃聚,範圍與受累血管的供應範圍一致,8周后轉陰。  (5) 腦占位性病變的診斷:腦動脈瘤和腦膜瘤在動態影像呈局限性濃聚影,且長時間不消退,靜態影像後者呈明顯異常放射性濃聚灶。腦膿腫靜態影像呈“輪圈”狀放射性濃聚,硬膜下血腫可見患側腦外緣呈邊界分明的月牙狀放射性增濃。  需要檢查的人群:腦死亡、動靜脈畸形、頸動脈狹窄和阻塞、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占位性病變的患者。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  (1) 有嚴重過敏史者,可考慮改行其他方法檢查。  (2) 對於疑有重度肺血管床受損和嚴重肺動脈高壓的患者,應考慮改行其他方法檢查。  (3) 腎臟功能嚴重受損者、嚴重水腫者
檢查前注意:  (1) 進行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顯像檢查,必須注射放射性核素標記的藥物,患者檢查前需向首診醫師詳細諮詢相關情況,並簽字確認同意行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顯像檢查。  (2) 顯像前去除身體上的金屬物品以防導致偽影。  (3) 近期使用鋇劑者,患者須將鋇劑排出後再預約檢查。
檢查時要求:  (1) 在顯像過程中讓要放鬆平躺,不得移動軀體。  (2) 應由神經科專科醫師實施腰椎穿刺術和小腦延髓穿刺術。

檢查過程

“彈丸”式靜脈注射99TcmO4-或99Tcm-DTPA 55-925 MBq(15-25mCi),於前位以1-2s/幀的速度動態採集30-60s;套用計算機ROI技術,可得到頸動脈和腦部時間活度曲線,並計算出血流灌注和清除速率等半定量指標。注藥後30min,行前位、左側位、右側位和後位腦靜態顯像。

相關疾病

頸動脈狹窄,小兒腦積水,腦缺血性疾病,腦垂體腺瘤,腦損傷后綜合征,腦動靜脈畸形等。

相關症狀

腦占位性病變,腦血管動靜脈畸形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