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態度三程式論

態度改變三程式理論:也叫做態度分階段變化理論,是由凱爾曼(Kelman,1958)通過分析典型的態度變化例證提出的。認為態度變化是分三個階段(程式)實現的:依從、認同和內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凱爾曼
  • 外文名:Kelman
依從,認同,內化,

依從

依從(compliance)是指人們由於外在壓力,為了達到一個更重要的目標而改變自己的態度反應或表面行為。這是一種權宜的態度改變,其目的是在表面上顯示出與他人的一致。因而依從意義上的態度變化,實質為一種印象控制策略。依從階段是態度變化的第一階段,也是最為表面的態度改變。例如:一個群體的成員為了保持與整體的一致性,防止成為群體的異己而被群體拒絕或制裁,就常常需要依從群體中占優勢的態度。
由於人們在心理上具有保持認知一致性的需要,因而長期的依從將可能導致整個態度結構的真正改變。

認同

認同(identification)是指個人的自我同一性與他人或群體存在依賴關係,或者說個人情感上存在與別人或群體的密切聯繫,從而接受某些觀念、態度或行為方式。例如:當一個人被置於一個特定的社會位置,獲得新的社會角色時,他的自我同一性自然地需要與新的社會身份和社會角色相一致,此時他就需要採納新的態度。一個新加入夥伴的小群體的少年學生,對同伴中的行為方式產生認同,從而使原有態度發生改變。比如夥伴們都吸菸或有追星的熱情,則新加入的成員會感到作為群體的一員,應該保持與群體的一致,從而也接受吸菸行為或加入追星的行列。
認同階段的態度變化與依從的根本區別在於:第一,態度的變化是自願的,而不是被迫的;第二,認同性的態度變化已不是簡單的表面態度反應的變化,而是已有情感因素的改變,並開始涉及態度的認知因素。長期的認同會導致整個態度的根本轉變。

內化

內化(internalization)是指個人獲得新的自覺的認知信念,並以這種信念評判自己的價值時所發生的完全的態度改變。內化性的態度改變是一種新價值觀的獲得,是態度改變中的最深刻的層次。新建立的內化水平的態度,會成為個人整個態度與價值體系的一個構成部分。因此,內化了的態度已成為個人自己的態度,它與依從性和認同性的改變的最大區別,就是不再依賴外在壓力及個人與其他人的關係。它已成為一種獨立的態度,因而無論從態度改變,還是從新態度的形成來講,內化的態度也是最為堅定的態度。
例如,大學生進入大學後,在大學群體中長期的共同生活使他們的價值觀朝大學生群體偏移,因而其態度越來越與大學生角色相一致,而越來越遠離原來的家庭。大學生在大學生涯中新的價值觀的建立,就是內化層次的態度改變。而文化對人長期影響所形成的態度,也是內化水平的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